紅柄牛肝菌

傘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屬 可食用可藥用

中文學名

紅柄牛肝菌

拉丁學名

Boletus erythropus (Fr. : Fr.) Pers.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

形態特征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20cm,扁半球形或近扁平,鏽紅、磚紅至鏽褐或慄褐色,蓋邊緣色較淺。開始有細絨毛後變光滑,溼時粘。菌肉黃色,受傷處變藍色或暗藍色。菌管層靠近柄部,黃色,傷變藍色。管口紅色,每毫米1-2個。菌柄圓柱形,粗壯,有時基部膨大,長4.5-14.5cm,粗1.2-5cm,頂部黃色密被紅色小點,傷變藍色至暗藍色。孢子淺黃色,近梭形,光滑,10-15μm×3.5-5μm。管緣和管側囊體梭形或棒狀,25-60μm×5-10μm。

圖例

圖 633 紅柄牛肝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管緣及管側囊體

生態習性

夏秋季在闊葉林或混交林地上生長。

分佈地區

河北安徽江蘇等。

經濟用途

可食用,但僅僅在充分炒熟的情況下食用。此菌與紅網牛肝菌、麗柄牛肝菌、小美牛肝菌、紫紅牛肝菌均相近,採食時需注意。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爲100%。另外屬樹木的外生菌根菌,可與落葉松、松杉、鵝耳櫪、櫟、山毛櫸、楊等樹木形成菌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