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針刺法
拼音:háozhēncìfǎ英文:techniqueoffiliformneedleacupuncture概述:毫針刺法(techniqueoffiliformneedleacupuncture)是指以毫針防治疾病的針刺方法。利用毫針刺入或刺激腧穴經絡以防治疾病。毫針刺法包括持針法、進針法、行鍼法、
-
短刺法
拼音:duǎncìfǎ英文:概述:短刺法的記載始見於《黃帝內經》,《靈樞•官針》雲:“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八日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皮。短刺法常用於催氣、導氣,有擴大針刺感應作用,特點是邊搖邊刺,直深刺至骨部,近骨時上下提插如摩刮骨樣。短刺和五刺中的輸刺相近
-
刺法灸法學
拼音:cìfǎjiǔfǎxué英文:subjec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echnique概述:刺法灸法學是研究鍼灸治療疾病的各種方法、操作技術、臨牀應用及其原理的一門鍼灸學科。刺法,又稱針法,而刺法的意義較廣,是指採用不同針具或非針具,刺激人體的一定部位(腧穴),並
-
刺法
拼音:cìfǎ英文:acupuncturemanipulation;acupuncturetechnique概述:刺法:1.泛指針刺操作的各種方法;2.古文獻名。針刺操作的各種方法·刺法:刺法(acupuncturetechnique)爲又稱針法、針刺法。出《黃帝內經靈樞·官針》。是指應用特製的針具
-
迎隨補瀉
andreducingbypuncturingalongandagainstthedirectionofmeridiansrespectively;刺法名·迎隨補瀉:迎隨補瀉爲刺法名。《黃帝內經靈樞·小針解》:“迎而奪之者瀉也;追而濟之者補也。”各家註解有以迎隨泛指多種針刺補瀉的總則,各種補瀉法都可
-
刺法灸法學導讀
拼音:cìfǎjiǔfǎxuédǎodú英文:《刺法灸法學導讀》爲書名。楊兆民主編。2003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根據全國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刺法灸法學》編寫的一本配套參考書。該書在原教材基礎上,對針灸防病治病的古今各種刺法、灸法的具體方法、操作技術、臨牀應用、基本原理等,作了相應
-
調氣
拼音:tiáoqì英文:概述:調氣:1.刺法用語;2.治法之一。刺法用語·調氣:調氣爲刺法用語。有兩種含義。針刺具有調整經氣的作用:調氣指針刺具有調整經氣的作用。《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用針之類,在於調氣。”調氣可以說是在得氣的基礎上適當調節其感應(補虛瀉實),以起到調整機體功能、增強人體抗病
-
透針
拼音:tòuzhēn英文:penetrationneedling透針爲刺法名。亦稱透刺法。指將針從一穴透達另穴位的一種針刺方法。可以增強刺激強度。透刺法爲刺法名。指將針按一定方向透達某部或某穴,即一針多穴的刺法。又稱透針法、透穴法。其法爲刺入某穴後,將針尖刺抵相鄰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膚,如地倉透頰
-
指切速刺法
拼音:zhǐqiēsùcìfǎ英文:指切速刺法爲針刺進針方法之一。亦稱爪切速刺法。指針刺操作時雙手配合,以指切押手法,刺手持針快速刺入穴位皮下的進針法。
-
胸椎椎旁神經阻滯術
應慎用或不用肋間神經阻滯。2.注射部位皮膚、軟組織有感染性疾病者。3.有嚴重出血傾向者。準備:胸椎旁臥位穿刺法病人取側臥或俯臥位。胸椎旁坐位穿刺法患者最好將胸部及雙上肢伏在固定支撐物上,以防穿刺期間病人移動。常規皮膚消毒。方法:1.胸椎旁臥位穿刺法(1)先確定阻滯範圍上、下各擴展一個間隙。在胸椎棘突
-
沿皮透刺法
拼音:yánpítòucìfǎ英文:沿皮透刺法爲透刺方法之一。又稱淺刺橫透法。指針刺時刺入一穴後,然後針頭對準臨近的另一穴,沿皮刺入,使一針刺二穴或三穴的透刺法,一般不穿透皮膚。如地倉透頰車等。
-
從衛取氣
拼音:cóngwèiqǔqì英文:從衛取氣爲刺法術語。與“從榮置氣”相對,爲針刺補法的要領。出《難經·七十六難》:“當補之時,從衛取氣。”指針刺補法操作時,應在淺部候氣,並往下按納。意指針刺行補法時,須於淺層當衛氣所在部位得氣,隨後推納向深部。後世刺法以先淺後深爲補,理本於此。《醫學入門》載:“補則
-
從榮置氣
拼音:cóngróngzhìqì英文:從榮置氣爲刺法用語。與“從衛取氣”相對,爲針刺瀉法的要領。出《難經·七十六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指針刺補法操作時,應在深部候氣,並向淺部引提。後世刺法以先深後淺爲瀉,理本於此。榮通營,指營氣行於較深部分,針刺瀉法須於深部候氣,隨後向淺部提引,以放散積滯之
-
點刺法
拼音:diǎncìfǎ英文:swiftprickingbloodtherapy點刺法(swiftprickingbloodtherapy)爲針刺手法之一。是指快速淺刺出血的一種針刺方法。
-
彎刺法
拼音:wāncìfǎ英文:彎刺法爲芒針操作方法之一。指用芒針來針刺一些直刺或斜刺均不能達到特殊穴位的一種針刺方法,又稱變向刺法,是芒針的首創。操作時要求根據穴位的不同解剖特點,相應地改變押手所掌握的進針角度,以使針尖沿着變換的方向順利刺入。
-
沿間隙透刺法
拼音:yánjiānxìtòucìfǎ英文:沿間隙透刺法爲透刺方法之一。又稱深刺直透法。指針刺時刺入一例腧穴後,沿組織間隙透刺到另一側相對應的腧穴的透刺法,也可透穿皮膚。如陽陵泉透陰陵泉、內關透外關等。
-
十二節
拼音:shíèrjíe英文:twelvejoints;概述:十二節:1.人體部位名;2.刺法名;3.時令名。部位名·十二節:十二節指人體四肢的十二個骨節。四肢各有三大關節,即上肢肩、肘、腕,下肢股、膝、踝,兩側共十二個關節。《靈樞·邪客》:“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類經》:“四肢各三節,是爲十
-
通經接氣
拼音:tōngjīngjiēqì英文:概述:通經接氣爲刺法用語。有兩種含義:1.針刺各經的呼吸次數;2.催行經氣的一些針刺手法。針刺各經的呼吸次數·通經接氣:通經接氣指針刺各經的呼吸次數。參見接氣通經:接氣通經是指古代根據各經脈的不同長度,按呼吸次數規定運用針刺手法所需要的時間。其法依照《黃帝內經靈
-
內經刺法
拼音:nèijīngcìfǎ英文:《內經刺法》爲鍼灸著作。參見《鍼灸傳真》:《鍼灸傳真》爲鍼灸著作。又名《繪圖鍼灸傳真名醫刺法》。趙熙、孫秉彝、王秉禮合編。全書包括四種鍼灸著述:1.《鍼灸傳真》2卷,書中對於鍼灸手法及理論、治療等根據作者的臨牀實踐提出了個人的見解。2.《名醫刺法》2卷,爲抄錄各書中
-
名醫刺法
拼音:míngyīcìfǎ英文:《名醫刺法》爲鍼灸著作。2卷,爲抄錄各書中有關鍼灸的論述。屬於《鍼灸傳真》的一部分。《鍼灸傳真》爲鍼灸著作。又名《繪圖鍼灸傳真名醫刺法》。趙熙、孫秉彝、王秉禮合編。全書包括四種鍼灸著述:1.《鍼灸傳真》2卷,書中對於鍼灸手法及理論、治療等根據作者的臨牀實踐提出了個人
-
眶內眶外配合刺法
拼音:kuàngnèikuàngwàipèihécìfǎ英文:眶內眶外配合刺法爲眼針針刺法之一。又稱表裏配合刺法。是指於所選取的穴區內,在眶內、眶外各刺一針,以增加刺激強度,加強療效的操作方法。
-
Seldinger穿刺法
拼音:Seldingerchuāncìfǎ英文:名稱:Seldinger穿刺法概述:1953年,Seldinger首先採用經皮穿刺血管插管術,它取代了以前直接切開暴露血管穿刺的方法。該技術是在影像設備引導下采用穿刺針穿入血管後送入導絲,退出穿刺針並沿導絲送入導管至靶血管內,從而達到介入治療的目的。該
-
火針圍刺法
拼音:huǒzhēnwéicìfǎ英文:火針圍刺法爲火針操作方法之一。指用火針圍繞病竈周圍行鍼刺的一種刺法。進針點多落在病竈與正常組織交界之處。在病竈周圍施以火針可以溫通經脈,改善局部氣血循環,促進組織再生。圍刺法主要適用於皮膚科、外科疾患。
-
透刺法
拼音:tòucìfǎ英文:point-penetratingmethod透刺法爲刺法名。指將針按一定方向透達某部或某穴,即一針多穴的刺法。又稱透針法、透穴法。其法爲刺入某穴後,將針尖刺抵相鄰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膚,如地倉透頰車,條口透承山,外關透內關,合谷透後溪等。在王國瑞撰的《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
-
穿刺法
拼音:chuāncìfǎ英文:puncturemethod穿刺法(puncturemethod)是指通過穿刺的方法以辨別膿的有無、深淺及性質的診斷方法。
-
直接速刺法
拼音:zhíjiēsùcìfǎ英文:直接速刺法爲針刺進針方法之一。指針刺操作時雙手配合,持圓利針、三棱針、短毫針等直接迅速點刺、淺刺穴位的進針法。
-
皮膚針刺法
拼音:pífūzhēncìfǎ英文:cutaneousacupuncturemethod皮膚針刺法是將多支不鏽鋼短針集成一束,叩刺人體體表一定部位(皮部)的治療方法,屬叢針淺刺法。皮膚針刺法由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發展而來。人體皮部是十二經絡在體表的分佈,用皮膚針叩刺皮部可以通過絡脈作用於
-
火針散刺法
拼音:huǒzhēnsàncìfǎ英文:火針散刺法爲火針操作方法之一。指以火針疏散地刺在病竈的部位上的一種火針針刺法。它具有溫陽益氣,以改善局部氣血運行,從而治麻、止癢、定驚、解痙、止痛。一般每隔1.5釐米刺一針。針具最好選用細火針,以淺刺爲宜。
-
單手速刺法
拼音:dānshǒusùcìfǎ英文:單手速刺法爲針刺進針方法之一。指用刺手持針,針尖抵於腧穴部位皮膚時,運用指力快速刺入穴位皮下的進針法。
-
火針密刺法
拼音:huǒzhēnmìcìfǎ英文:火針密刺法爲火針操作方法之一。指用中粗火針密集地刺激病竈局部的一種火針刺法。密集程度取決於病變的輕重,病情重的密一點,以每針相隔1釐米。密刺療法以足夠的熱力,改變局部氣血的運行,促進病損組織的新陳代謝。此法主要適用於增生、角化性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