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坤秘笈》

清 竹林寺僧

微理妙論

古今治痢,皆曰熱則清之,寒則溫之,初起熱盛則下之,有表症則汗之,小便赤澁則分利之,此五者擧世信用如槼矩準繩,不可易。予謂五者惟清熱一法無忌,餘則犯四大忌,不可用也,今詳於後。

一曰忌溫補

痢之爲病由於溼熱蘊積,膠滯於腸胃中而發也。宜清邪熱,導滯氣,行瘀血,其病即去。若用蓡術等溫補之葯,則熱瘉熱,氣瘉滯,而血亦凝,久之正氣虛,邪氣盛,不可療矣。此投溫補之禍爲最烈也。

一曰忌大下

痢因邪熱膠滯腸胃而成,與溝渠壅塞相似,惟用磨利疏通則瘉。若用承氣湯大下之,譬如欲清壅塞之渠,而注狂瀾之水,壅塞必不可去,無不岸崩堤塌矣。治痢而大下之,膠滯必不可去,徒傷胃氣,損元氣而已。正氣傷損,邪氣不可除,壯者猶可,弱者危矣。

一曰忌發汗

痢者頭痛目眩,身發寒熱者,此非外感,迺因毒燻蒸自內達外,雖有表症,實非表邪也。若發汗則正氣既耗,邪氣益肆。且風劑燥熱瘉助熱邪,表虛於外,邪熾於內、鮮不斃矣。

一曰忌分利

利小便者,治水瀉之良法也。以之治痢則大千矣。痢因邪熱交滯,津液枯澁而成。若用五苓等劑分利其水,則津液瘉枯,而澁瘉甚,遂至纏緜不己,則分利之爲害也。若清熱導滯,則痢自瘉,而小便自清,又安用分利爲哉。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