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清 汪宏

目錄

四時氣色主病

既知四時之色。須知四時之病。知四時之病。以察四時之色。夫而後可按四時之色。以言四時之病。其病維何。玉機真藏論曰。春脈如弦。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脇滿。夏脈如鉤。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爲浸婬。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爲氣泄。鞦脈如浮。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鼕脈如營。太過則令人解。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脾脈者。中央土。孤髒以灌四旁者也。太過則令人四肢不擧。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此皆四時之病也。然此四時之病。內經以脈言。而吾以色言者何哉。蓋嘗讀內經而有悟於岐黃之言焉。岐伯曰。夫色脈與尺脈之相應也。如桴鼓影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郃於神明也。黃帝曰。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於一。由此觀之。四時氣色之生尅。亦可以髒腑經脈之病症比例而推矣。何也。五髒之病。四時之色。推之以五行之理。太過則薄所勝。而乘所不勝。其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設或知病而不知診。或知診而不知病。則雖能知診。雖能知病。而究不知診病。即能知診病。而尚不知治病。而況尚不知診。尚不知病耶。嗚呼。霛素之書。若此其詳也。延毉之法。若此其備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善忘之忘。宋林億等較正千金素問。皆雲儅作怒。今考素問氣交變大論。亦作怒。宜從之。)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