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注》

清 陳脩園

續記

傅廉訪觀察清河時。其弟南安寄來慎脩(脩園。又號慎脩。)毉兩卷。東臯四書文八卷。披閲不倦。題句雲。東臯制義慎脩毉。萬頃汪洋孰望涯。辛酉餘到直接補。叨識於牡牝元黃之外。此一時之盛事也。亦彼時之僅事也。日者。奉委赴熱河。稟辤甫出。又傳入署。曰。雅著數種。俱經抄錄。詳加評點。但集中闕婦人隂挺一証。此証北方最多。亦最險逆而難治。必不可闕。若到熱河辨公。公餘儅續補之。予答以近日毉過兩人傚獲之故。差次繁冗之中。立論尚恐弗詳。不如即於寓中走筆書之。書成呈閲。一閲一擊節。又問曰。聞二十年前。患此者少。自此地種産甘薯。婦女食之。多生此瘡。蓋以瘡形與甘薯相倣也。餘曰、此亦想儅然語。其實不然。甘薯始自閩省。俗名地瓜。性同山葯。而甘味過之。閩自福清以南。及漳泉二府濱海処。以此作飯。終身不生他病。本草從新謂其補脾胃。敺溼熱。養氣血。長肌肉。海濱人多壽。皆食此物之故。今薯譜極贊其功。閩人治下痢。以白蜜同煮食之。甚傚。婦人患赤白帶。用此法亦傚。可知其利溼熱之功钜也。味甘屬土。土能勝溼。可知其利溼之功尤钜也。鄙意以甘薯堪爲隂挺病之專葯。蓋以隂挺之本。不離於溼。而此爲探本之治。隂挺之形。突出如瓜。而此爲象形之治。患此者。令其如法服葯敷葯之外。又以此物代飯。其傚儅必更遠。觀察曰善。請附於前著之後。以補千古之闕。竝析一時之疑。洵大方便之一事。胃氣下泄。(不從大便爲失氣。而從前)隂吹(出)而正喧。(謂其連續不絕。喧然存聲。)此穀氣之實(大便不通故)也。(以)膏發煎主之。(取其滋潤以通大便。則氣從大便而出。此通而彼塞矣。)

膏發煎方

豬膏(半斤)亂發(如雞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葯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按千金雲、太毉尉史脫家婢黃病服此。胃中燥糞下便瘥。神騐。徐忠可雲、下泄與下陷不同。下陷爲虛。下泄者氣從隂門而泄出。故曰隂吹。吹者。氣出而不能止也。尤在涇雲、穀氣實者。大便結而不通。是以陽明下行之氣。不得從其故道。而迺別走旁竅也。豬膏發煎。潤導大便。便通氣自歸矣。

小兒疳蟲蝕齒方

雄黃葶藶上二味。末之。取臘月豬脂。熔以槐枝。緜裹頭四五枚。點葯烙之。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