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清 汪訒菴

目錄

山梔子三百十八

炒則不吐。

苦,寒,無毒。入心、肺、肝、脾、膀胱經。降心火而通小便,利五淋而瀉三焦。止吐衄淋痢諸血,清肺胃頭目諸熱。煩惱懊之疾,損傷血瘀之。善吐胸膈濁瘀,最退皮膚燻黃。生南陽川穀。九月採實。今処処有之。木高七八尺,葉似李而濃硬,二三月白花六出,甚香痢下鮮血,燒灰,水下。(騐方第一。)酒毒下血。同上。(第二。)衄血,燒灰,水下。(第三。)血淋澁痛,生末、南滑末,蔥湯下。(第四。)霍亂轉筋脹滿,未得吐下。燒末酒下立瘉。(第五。)冷熱腹痛,同川烏丸服,薑水下。痛在下而熱在上是也。(第六。)心下熱痛,炒七枚爲末,薑水下,立傚。(第七。)折傷腫痛,同白麪擣敷,甚傚。(第八。)水腫兼熱,炒末。每米湯下二錢。(第九。)沖發心脇刺痛,纏緜無時,五屍疰病也。燒末,水下。(第十。)湯燙火燒,同雞子白掃之。(十一。)酒鼻,炒末,黃蠟丸彈大,每茶下一丸。忌煎炙物,忌酒。(十二。)

梔子豉湯

山梔香豉水煎,取吐。治胸中窒、煩熱。又治虛煩不眠,懊。(諸方第一。)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