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環粘蓋牛肝菌

傘菌目牛肝菌科粘蓋牛肝菌屬 可食用可藥用

中文學名

灰環粘蓋牛肝菌

拉丁學名

Suillus laricinus (Berk. in Hook.) O. Kuntze

中文別名

銅綠乳牛肝菌

同物異名

Suillus aeruginascens (Secr.) SnellFuscoboletinus aeruginascens (Secr.) Pomerleau & A. H. Smith

分類地位

形態特征

子實體中等。菌蓋直徑4-10cm,半球形,凸形、後張開,污白色、乳酪色、黃褐色或淡褐色,粘,常有細皺。菌肉淡白色至淡黃色,傷變色不明顯或微變藍色。菌管污白色或藕色。管口大,角形或略呈輻射狀,複式,直生至近延生,傷微變藍色。柄長4-10cm,粗1-2cm,柱形或基部稍膨大,彎曲,與菌蓋同色或呈淡白色,粗糙,頂端有網紋,內菌幕很薄,有菌環。孢子印淡灰褐色至幾乎鏽褐色。孢子橢圓形、長橢圓形或近紡綞形,平滑,帶淡黃色,9.1-11.7μm×4-5μm。管緣囊體無色至淡黃褐色,棒狀,31-46μm×7-10μm。

圖例

圖 675 灰環粘蓋牛肝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管緣囊體

生態習性

夏秋季在松林中地上散生或羣生。

分佈地區

黑龍江雲南甘肅陝西四川西藏等。

經濟用途

可食用。據報道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爲10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爲90%,是落葉松等樹木的外生菌根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