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matrix[朗道漢英字典]
uterus[朗道漢英字典]
venter[朗道漢英字典]
womb[朗道漢英字典]
zǐgōng(穴)[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X-CA1(穴)[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哺乳動物的子宮
哺乳類雌性個體輸卵管一部分發生變化而成爲受精卵着牀後,與母體相聯繫直到分娩這一段時間完成胚胎髮育的器官。相應地,子宮的起始部成爲狹義的輸卵管,子宮的末端成爲陰道。從陰道一直到子宮,可因哺乳類種類的不同,左右一對器官發生不同程度的癒合。根據這種癒合程度,將子宮分成以下幾個類型。
(1)雙子宮(uterus duplex),兩側子宮未曾合一(例如,有袋類和齧齒類);
(2)中隔子宮(uterus bipa-rtitus),在外形上癒合得很好,但內部由隔壁分爲兩部分(例如齧齒類的一部分);
(3)雙角子宮(uterus bicornis),僅在下半合而爲一(例如食肉類);
(4)單一子宮(uterus simplex),全部合(例如,靈長類)。子宮壁,特別是面向子宮腔的子宮內膜,與發情週期、月經週期以及妊娠期相關連,可反覆出現顯著的發育和衰退。
5 人類的子宮
子宮爲臟器名。出《神農本草經》。即胞宮[1]。亦名子宮、子髒、子處、女子胞、胞髒、血髒[2]。是女性內生殖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是主月經和孕育胎兒,屬奇恆之府。位於帶脈之下,小腹之中,前有膀胱,後有直腸,下口連接陰道,在臟腑與天癸、衝、任、督、帶共同作用之下,完成其生理功能。和肝、腎、心、脾有密切關係。衝、任二脈皆起於胞中,衝爲血海,任主胞胎。婦女發育成熟,衝、任盛於胞中,就有月經來潮和生育能力。[3]
5.1 子宮的位置
子宮位於盆腔中部,膀胱與直腸之間。其位置可隨膀胱與直腸的充盈程度或體位而有變化。直立時,子宮體幾乎與水平面平行,子宮底伏於膀胱的後 上方,子宮頸保持在坐骨棘平面以上。成人正常的子宮呈輕度前傾、前屈姿勢,前傾即子宮軸與陰道軸之間呈向前開放的角度,前屈爲子宮體與子宮頸之間的彎曲。 子宮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子宮諸韌帶、盆膈、尿生殖膈及會陰中心腱等結構維持,這些結構受損或鬆弛時,可以引起子宮脫垂。子宮可分爲底、體、峽、頸四部,其上端鈍圓隆起,位於兩側輸卵管子宮口以 上的部分爲底;下段窄細呈圓柱狀的部分爲頸,是炎症和癌腫的多發部位,子宮頸又分爲陰道上部及陰道部。底與頸之間的部分爲體;體的下部與頸之間的狹窄部分爲峽,子宮峽 隨妊娠期逐漸擴展,臨產時明顯形成子宮下段,產科常在此處進行剖腹取胎。子宮兩側緣的上部與輸卵管相接處,稱子宮角。子宮前面隔膀胱子宮陷凹與膀胱上面相鄰,子宮頸陰道上部的前方借膀胱陰道隔與膀胱底部相鄰,子宮頸陰道部借尿道陰道隔與尿道相鄰;子宮後面借直腸子宮陷凹及直腸陰道隔與直腸相鄰。
子宮位於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腸之間。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宮呈前傾前屈位,子宮的固定裝置主要是盆膈和陰道的承託和韌帶的牽引固定。四對韌帶是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子宮主韌帶、骶子宮韌帶。
宮呈倒置扁梨形,前面扁平,後面稍突出,壁寬腔小,上端寬而遊離,朝前上方;下端較窄,呈圓柱狀,插入陰道的上部。成年女性的子宮平均的長、寬、厚分別爲7×5×3釐米,子宮腔容量約5ml。
5.2 子宮闊韌帶
(1)子宮闊韌帶:位於子宮兩側,爲呈冠狀位的雙層腹膜皺襞。上緣遊離,包裹輸卵管,其外側端移行於卵巢懸韌帶。下緣和外側緣與盆底和盆側壁的腹膜較行,內側緣與子宮前、後面的腹膜相續。 子宮闊韌帶可分三部分:①卵巢系膜,爲卵巢前緣與子宮闊韌帶後葉間的部分,由闊韌帶後葉向後包裹卵巢所形成。②輸卵管系膜,爲輸卵管與卵巢系膜根之間的 部分。③子宮系膜,爲子宮闊韌帶的其餘部分,內含子宮血管、淋巴管、神經及大量疏鬆結締組織,稱之爲子宮旁組織。子宮闊韌帶的作用是限制子宮向兩側移動。
(2)子宮主韌帶:又稱子宮頸橫韌帶,位於子宮闊韌帶基底部,由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纖維構成。連於子宮頸與盆側壁之間,呈扇形,向下與盆膈上筋膜愈着。子宮主韌帶是固定子宮頸,使其維持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重要結構, 損傷或牽拉造成該韌帶鬆弛後,容易引起子宮脫垂。
(3)子宮圓韌帶:呈圓索狀,由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纖維構成。長約12~14cm。起自子宮角,輸卵管附着部的前下方,在子宮闊韌帶前葉覆蓋下彎向盆側 壁前行,越過髂外血管至腹壁下動脈外側,經深環入腹股溝管,出淺環附着於陰阜及大陰脣皮下,它是維持子宮前傾的主要結構。
(4)骶子宮韌帶:由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纖維構成,起自子宮頸後面,向後呈弓形繞過直腸外側,附着於骶骨前面。其表面有腹膜覆蓋,形成直腸子宮襞。該韌帶的 作用是向後上方牽引子宮頸,防止子宮前移,使子宮維持前屈姿勢。
(5)恥骨子宮韌帶:由結締組織構成,起自子宮頸前面,向前呈弓形繞過膀胱外側,附着於恥骨盆面,韌帶表面有腹膜覆蓋,形成膀胱子宮襞。恥骨子宮韌帶的作 用是限制子宮後傾後屈。
5.3 血管、淋巴及神經
子宮動脈爲營養子宮的主要動脈,起自髂內動脈的前幹,沿盆側壁向前內下方走行,進入子宮闊韌帶基底部,在距子宮頸外側約 2cm處,橫向越過輸尿管盆部的前上方,至子宮頸側緣迂曲上行,沿途分支進入子宮壁。主幹行至子宮角處即分爲輸卵管支及卵巢支,後者在子宮闊韌帶內與卵巢動脈分支吻合,故子宮的血液供應也有一部分來自卵巢動脈。子宮動脈與輸 尿管盆部交叉後,向下發出陰道支,分佈於陰道上部。子宮靜脈叢應於子宮兩側,由該叢發出的小靜脈常匯合成兩條子宮靜脈,最後匯入髂內靜脈。此叢前接膀胱靜脈叢,後連直腸靜脈叢,向下與陰道靜脈叢相續,合成子宮陰道靜 脈叢。
子宮底和子宮體上部的多數淋巴管,沿卵巢血管上行,注入腰淋巴結和髂總淋巴結。子宮底兩側的一部分淋巴管,沿子宮圓韌帶注入腹股溝淺淋巴結。子宮體下部及子宮頸的 淋巴管,沿子宮血管注入骼內淋巴結或骼外淋巴結,一部分淋巴管向後沿骰子宮韌帶注入骶淋巴結。盆內臟器的淋巴管之間均有直接或間接的吻合,因此,如患子宮癌時,可有廣泛轉移。
子宮的神經來自盆叢分出的子宮陰道叢,隨血管分佈於子宮和陰道上部。
5.4 不同時期的子宮保養
子宮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被人們譽爲“胎兒的宮殿”、“月經的故鄉”和“生命的搖籃”,可見,子宮對於人類多麼重要。然而,從子宮發育成熟,開始履行自己的繁重使命——形成並排出月經、生兒育女,直至衰老退居第二線,始終面臨着各種傷、病的威脅。衆所周知,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癌、子宮肌瘤、子宮體癌和子宮破裂等等都是婦女的常見病。有人統計過,因子宮患病而住院的病人,竟佔婦科疾病住院病人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每一位婦女爲了自己的健康,爲了順利地完成生兒育女的特殊使命,必須特別注意做好對子宮的保護。從少年時期開始直至晚年,都要保護好子宮,它並不只是生育期的事情。
5.4.1 少年時期
這是女性身體各組織、器官生長發育最迅猛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子宮也不例外。爲了使子宮發育良好,子宮體既不前傾亦不後傾,少女應加強體育鍛煉,合理進餐,不要盲目節食或拒食脂肪類食品,堅持生活有規律,講究精神衛生,這些均有益於子宮的生長發育。少數少女偶爾也會患“婦科病”,威脅子宮的健康,應及早治療,不可拖延。
5.4.2 青春期
月經來臨,標誌着子宮發育基本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開始。這時,子宮與外界有了通路,給病原體以可乘之機。因此,必須加強對子宮的保護,特別重要的是,一定要切忌早婚早育。研究表明,女性過早結婚和生育,由於子宮發育尚未完全成熟,難以擔負起孕育胎兒的重任,容易使子宮發生多種疾病,據調查,少女比成年婦女更易發生難產,子宮破裂的機會顯著增多,分娩後也易出現子宮脫垂。
5.4.3 生育期
進入生育期,子宮也隨之進入了“多事之秋”。因此,加強子宮保護就顯得特別重要。在這個時期內,首先要避免反覆多次的人工流產,偶爾一次人工流產,若準備充分,操作正規,對子宮的損害尚不嚴重,但反覆人工流產,特別是兩次人流之間相隔時間甚短,子宮則難以承受,常會導致子宮感染或子宮損傷,也會影響再次受孕,對將來的胎兒也有害。其次,應該杜絕婚外性生活,以減少子宮被感染的機會或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病率。研究表明,性生活紊亂,性夥伴過多,是子宮頸癌的重要發病因素。第三,講究性生活衛生和做好孕期保健。不潔的性生活是子宮感染的重要原因,這就要求丈夫們的通力合作。包皮垢是誘發子宮癌的刺激物,故包皮過長的男子應進行包皮環切手術,並講究性器官的衛生。在妊娠期間,子宮的負擔明顯加重,很容易發生異常,所以,必須做好產前檢查,特別警惕有無陰道流血和胎位異常,一旦發現要立即就醫。分娩時子宮最易受到損傷,更應加強保護。產褥期要休息好,避免過早乾重活,防止子宮脫垂的發生。
5.4.4 絕經期
絕經以後,子宮雖已退役,但並非安全無事,不能掉以輕心。相反,老年婦女患子宮癌的機會會增多,因此,絕經後也要保護好子宮,要特別警惕陰道流血。宮頸接觸性出血是子宮頸癌的主要表現,切不可忽視,同時,更年期之後,應堅持適當的鍛鍊,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合理進食,不吸菸,防止肥胖。研究資料表明,肥胖和吸菸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發病率。
5.5 懷孕後子宮的變化
懷孕後母體爲適應胎兒的生長發育出現一系列變化,其中尤以子宮的變化顯著。在懷孕前子宮只有小鴨梨大,重50克,體積約7釐米×4.5釐米×3.5釐米。到足月妊娠時,子宮重1000克,增加了20倍,可容納胎兒、羊水等5000毫升內容物,足月子宮長35釐米,寬25釐米,厚22釐米左右,子宮隨着胎兒增長的需要而增大,妊娠3個月(停經13周),在恥骨上2-3恆指處可摸到子宮底部;妊娠4個月(停經17周),子宮底部位於臍與恥骨的中間;妊娠5個月(停經21周),子宮底部平臍,這時從外觀可見腹部隆起;妊娠31周,子宮底部在臍與胸骨劍突之間;足月時,子宮底在劍突下2-3橫指;當胎兒頭入骨盆後,子宮底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