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pas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轉筋爲證名[1] 。出《黃帝內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指局部肌肉拘攣強直,痛如扭轉的表現,常見於小腿腓腸肌[2] 。多由陰陽氣血衰少,風冷外襲,或血分有熱所致。常發於小腿肚,甚則牽連腹部拘急。
《金匱要略·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蟲病脈證並治》:“轉筋之爲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屎白散主之。”
《諸病源候論·轉筋候》:“轉筋者,由榮衛氣虛,風冷氣搏於筋故也。手足之三陰、三陽之筋,皆起於手足指而並絡於身,若血氣不足,陰陽虛者,風冷邪氣中於筋,隨邪所中之筋,筋則轉。”
《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爲病》:“外冒於寒而腠理閉密,陽氣鬱拂,熱內作,熱燥於筋,則轉筋也。故諸轉筋,以湯漬之,而使腠理開泄,陽氣散則愈也。”
《赤水玄珠·轉筋》:“尋常轉筋,四時皆有,不因霍亂而發者,其發多於睡中,或伸欠而作。丹溪謂此多屬血熱,以四物湯加蒼朮、紅花、酒芩、南星水煎服。”
參見霍亂轉筋:
霍亂轉筋又名轉筋霍亂。指霍亂吐利後筋脈攣急者[3] 。多因大吐大瀉,津液暴失,血氣虧損,筋脈失養,或復感風冷所致。《諸病源候論·霍亂轉筋候》:“霍亂而轉筋者,由冷氣入於筋故也,足之三陰、三陽之筋,起於人足趾;手之三陰三陽之筋,起於手指,並循絡於身。夫霍亂大吐下之後,陰陽俱虛,其血氣虛極,則手足逆冷,而榮衛不理,冷搏於筋,則筋爲之轉,冷入於足之三陰三陽,則腳筋轉,入於手之三陰三陽,則手筋轉。”《聖濟總錄·霍亂門》:“霍亂轉筋,緣風冷傷於三焦,傳於脾胃,得冷則陽氣不得宣行,致四肢筋絡不得舒緩,此蓋中下不足。其候冒悶不安,脛筋攣結,攣肉緊痛,反急於上,蓋足陽明之經虛,膀胱之脈寒也。”《羅氏會約醫鏡·論霍亂》:“今既吐既下,血氣大損,津液頓亡,宗筋失養,必致攣縮,甚則陰縮舌卷,爲難治。經曰:‘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此轉筋霍亂,正反折筋急之病。”治療可選用理中丸、胡椒湯、木瓜湯、金苓露、雞舌香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