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實

理氣藥 中藥材 中藥學 中藥炮製學 炒法 中藥飲片 加輔料炒法 麩炒 果實種子類

1 拼音

zhǐ shí

2 英文參考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朗道漢英字典]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urantii immaturus,fruct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mmature orange frui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orange peas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mmature orange frui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枳實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爲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變種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的乾燥幼果[1]。呈半球形,少數爲球形,直徑0.5~2.5cm。外果皮黑綠色或暗棕綠色,具顆粒狀突起和皺紋,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黃白色或黃褐色,邊緣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質堅硬。氣清香,味苦、微酸。麩炒枳實切面黃色,略有焦斑,質脆易折斷,氣焦香,味較弱[2]

枳實味苦、辛、酸,性微寒[3]。歸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的功能。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臟器下垂。枳實生品性較峻烈,以破氣化痰爲主,但破氣作用強烈,有損傷正氣之慮,適宜氣壯邪實者。用於胸痹痰飲;近年亦用於胃下垂麩炒枳實可緩和其峻烈之性,以免損傷正氣,以散結消痞力勝。用於食積胃脘痞滿積滯便祕溼熱瀉痢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immature orange fruit(《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來源

枳實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變種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的乾燥幼果。

枳實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乾燥幼果。

枳實芸香科植物枸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等的幼果[4]

8 產地

枳實產福建、陝西、廣西、廣東、貴州、四川、江西。

9 採集與初加工

5~6月收集自落的果實,除去雜質,自中部橫切爲兩半,曬乾或低溫乾燥,較小者直接曬乾或低溫乾燥

10 生藥性狀

枳實呈半球形,少數爲球形,直徑0.5~2.5cm。外果皮黑綠色或暗棕綠色,具顆粒狀突起和皺紋,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黃白色或黃褐色,邊緣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質堅硬。氣清香,味苦、微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1 枳實炮製

漢代有去穰炒(《金匱玉函經》)、制炭(《金貴要略方論》)、炙(《註解傷寒論》)等炮製方法

唐代有熬製(《備急千金藥方》)、炒黃(《外臺祕要》),並提出“炒令黑,拗破看內外相似”(《顱囟經》)。

宋代有麩炒(《太平聖惠方》)、面炒(《史載之方》)、醋炒(《校注婦人良方》)等方法

元代有“苦寒炙用,破水積以泄裏除氣(《湯液本草》)”。

明代增加了米泔浸後麩炒(《普濟方》);“以蜜炙用,則破水積以泄氣,除內熱”(《本草綱目》);“面炒,若噁心薑汁炒”(《證治準繩》);飯上蒸(《景嶽全書》)等炮製方法

清代有酒炒(《幼幼集成》)、麩炒(《得配本草》)、土炒(《醫方叢話》)等方法

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麩炒等。

11.1 枳實炮製方法

11.1.1 枳實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清水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篩去碎屑。

11.1.2 麩炒枳實

先將鍋燒熱,均勻撒入定量的麥麩,用中火加熱,待冒煙時投入枳實片,急速翻炒至淡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晾涼。

每100kg枳實片,用麥麩10kg。

11.2 成品性狀

枳實爲不規則弧狀條形或圓形薄片,條片長達2.5cm,寬達1.2cm,圓片直徑0.3~1.5cm。切面外果皮黑綠色至暗棕色,中果皮部分黃白色至黃棕色,近外緣有1~2列點狀油室,條片內側或圓片中央具棕褐色瓤。質脆。氣清香,味苦微酸。

麩炒枳實切面黃色,略有焦斑,質脆易折斷,氣焦香,味較弱。

11.3 炮製作用

枳實性較峻烈,以破氣化痰爲主,但破氣作用強烈,有損傷正氣之慮,適宜氣壯邪實者。用於胸痹痰飲;近年亦用於胃下垂。如治痰濁內阻,胸陽不振,胸痹疼痛枳實薤白桂枝湯(《金貴要略方論》);治痰厥吐逆,頭目眩暈的導痰湯(《嚴氏濟生方》)。

麩炒枳實可緩和其峻烈之性,以免損傷正氣,以散結消痞力勝。用於食積胃脘痞滿積滯便祕溼熱瀉痢。如治食積不化而致脘腹脹滿的枳術丸和治下痢泄瀉枳實導滯丸(《內外傷辨惑論》);治大腸熱結便祕腹滿大承氣湯(《註解傷寒論》)。

11.4 炮製研究

枳實主含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辛弗林N-甲基酪胺等。

枳實麩炒後,揮發油含量降低。通過枳實揮發油對離體腸管作用的研究結果看,它可使腸蠕動頻率增加,振幅降低,腸蠕動收縮張力加強,舒張不完全,平滑肌處於痙攣狀態。所以麩炒揮發油的減少必然導致減弱枳實腸道平滑肌刺激。另外對不同貯存期麩炒枳實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不同貯存期的麩炒枳實定性結果一致,但定量結果相差較大。4年貯存期與0年貯存期樣品比較辛弗林揮發油含量明顯降低,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也均有降低。相同貯存期的麩炒枳實辛弗林含量亦有差異,RSD>5%。說明貯存期和炮製過程對麩炒枳實質量有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麩炒枳實制定炮製標準,以控制其內在質量。

11.5 貯存方法

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12 性味歸經

枳實味苦、辛、酸,性微寒。

枳實味苦、辛、酸,性微溫。

歸脾、胃經

枳實味苦,性微寒;入脾、胃經

13 枳實的功效與主治

枳實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的功能。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臟器下垂。

枳實生品性較峻烈,以破氣化痰爲主,但破氣作用強烈,有損傷正氣之慮,適宜氣壯邪實者。用於胸痹痰飲;近年亦用於胃下垂。如治痰濁內阻,胸陽不振,胸痹疼痛枳實薤白桂枝湯(《金貴要略方論》);治痰厥吐逆,頭目眩暈的導痰湯(《嚴氏濟生方》)。

麩炒枳實可緩和其峻烈之性,以免損傷正氣,以散結消痞力勝。用於食積胃脘痞滿積滯便祕溼熱瀉痢。如治食積不化而致脘腹脹滿的枳術丸和治下痢泄瀉枳實導滯丸(《內外傷辨惑論》);治大腸熱結便祕腹滿大承氣湯(《註解傷寒論》)。

枳實具有破氣化痰,消積,散痞的功效,治氣滯食積痰癖結胸胸痹便祕,胸腹痞滿脹痛,下痢後重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

14 枳實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

15 枳實的化學成分

枳實主含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辛弗林N-甲基酪胺等。

酸橙乾燥幼果含辛弗林(Syne-phrine)、N-甲基酪胺;幼果皮含新橙皮苷、柚皮苷、野漆樹苷及忍冬苷等黃酮苷,還含維生素C 23.2~60.3mg%。

枳實種子含宜昌橙苦素、閒米林等。

16 枳實的藥理作用

通過枳實揮發油對離體腸管作用的研究結果看,它可使腸蠕動頻率增加,振幅降低,腸蠕動收縮張力加強,舒張不完全,平滑肌處於痙攣狀態。麩炒揮發油減少導致枳實腸道平滑肌刺激減弱。

枳殼枳實水煎劑能興奮家兔子宮,能使動物胃腸蠕動加強而有節律。

枳實能升高血壓,短時間利尿,減小腎容積。

低濃度枳實使離體蟾蜍心肌收縮加強,高濃度時抑制,對血管呈輕度的收縮。

枳實所含的N-甲基酪胺和辛弗林具有和枳實同樣的抗休克作用

柚皮苷等可抗炎,抗變態反應、抗氧化等。

柚皮苷還能抑制腫瘤組織DNA合成。

17 枳實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枳實

Zhishi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17.2 來源

本品爲芸香科植物酸橙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乾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實,除去雜質,自中部橫切爲兩半,曬乾或低溫乾燥,較小者直接曬乾或低溫乾燥

17.3 性狀

本品呈半球形,少數爲球形,直徑0.5~2.5cm。外果皮黑綠色或暗棕綠色,具顆粒狀突起和皺紋,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黃白色或黃褐色,邊緣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質堅硬。氣清香,味苦、微酸。

17.4 鑑別

(1)本品粉末淡黃色或棕黃色。中果皮細胞類圓形或形狀不規則,壁大多呈不均勻增厚。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類方形或長方形,氣孔環式,直徑18~26μm,副衛細胞5~9個;側面觀外被角質層。草酸鈣方晶存在於果皮和汁囊細胞中,呈斜方形、多面體形或雙錐形,直徑2~24μm。橙皮結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黃色或無色,呈圓形或無定形團塊,有的顯放射狀紋理。油室碎片多見,分泌細胞狹長而彎曲。螺紋導管網紋導管及管胞細小。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甲醇0.5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辛弗林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0.5%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7.5 檢查

17.5.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H 第二法)。

17.5.2 灰分

不得過7.0%(附錄Ⅸ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70%乙醇溶劑,不得少於12.0%。

17.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17.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磷酸二氫鉀溶液(取磷酸二氫鉀0.6g,十二烷基磺酸鈉1.0g,冰醋酸1ml,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0m1)(50:5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75nm。理論板數按辛弗林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

17.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辛弗林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水製成每1ml含30ug的溶液,即得。

17.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中粉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5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蒸乾,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通過聚酰胺柱(60~90目,2.5g,內徑爲l.5cm,幹法裝柱),用水25ml洗脫,收集洗脫液,轉移至2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即得。

17.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辛弗林(C9H13NO2)不得少於0.30%。

17.8 枳實飲片

17.8.1 炮製

17.8.1.1 枳實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弧狀條形或圓形薄片。切面外果皮黑綠色至暗棕綠色,中果皮部分黃白色至黃棕色,近外緣有1~2列點狀油室,條片內側或圓片中央具棕褐色瓤囊。氣清香,味苦、微酸。

17.8.1.1.1 鑑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

藥材

17.8.1.2 麩炒枳實

枳實片,照麩炒法(附錄ⅡD)炒至色變深。

本品形如枳實片,色較深,有的有焦斑。氣焦香,味微苦,微酸。

17.8.1.2.1 含量測定

藥材

17.8.2 性味歸經

苦、辛、酸,微寒。歸脾、胃經

17.8.3 功能與主治

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臟器下垂。

17.8.4 用法與用量

3~10g。

17.8.5 注意

孕婦慎用。

17.8.6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注:栽培變種枳殼

17.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36-137.
  3.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9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