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進秀等:中醫證候規範化研究的思路與設想
中醫證候規範化研究迄今已逾20年,衛生行政部門、學術團體及衆多學者在中醫證候規範化研究方面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中醫現代化、規範化研究是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課題。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精髓,中醫證候規範化、標準化是中醫現代化的基礎,是中醫現代化研究的重中之重
-
反思中醫證候本質研究
證候,是中醫藥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本文作者從目前證候研究中引出的困惑,反思了證候研究的方法學,從證候規範化、病證結合、嚴格的科研設計、合理利用動物模型及多學科研究等角度對證候本質研究方法進行了闡述。提出應堅持中醫自主發展道路,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在證候名稱與證候規範的基礎上,引入微觀
-
用現代生物學研究破解證實質難題
自中醫藥現代化的概念被提出以來,證候的實質與標準化就一直是橫亙在中醫界人士面前的一道難題。證候之間的界限模糊,辨證體系又有交叉,使得不同證候的概念互相交錯,證候的診斷標準難以統一;證候的診斷標準主要基於望、聞、問、切得到的四診資料,從資料獲得的手段上來看,其中摻雜了醫者過多的主觀因素。爲了解決上述問
-
缺血性中風的中醫證候特點研究
通過觀察我院臨牀缺血性中風病例,探討缺血性中風的中醫證候特徵及其相關性,爲中藥治療缺血性中風提供理論依據。方法:本研究制定統一表格,採集283例受試者一般情況、中醫四診信息資料,由課題組指派經過嚴格培訓的專業人員,對已經人組的受試者,集中進行統一的證候評價,得出缺血性中風患者的中醫證候分佈特點。結果
-
體質與證候的相關性淺談-
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徵;表現爲結構、功能、代謝以及對外界刺激反應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性,對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傳變轉歸中的某種傾向性。證候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對四診收集的臨牀資料綜合分析而得出的診斷性結論,是人體在致病內外因的影響下所形成的短暫的臨牀表現和病理特徵,即致病外因作用於人體
-
試論循證醫學與證候規範化
證候是中醫學獨有的概念,是中醫基礎理論和臨牀的核心。由於證候的判定是醫者根據自己掌握知識和積累的經驗來進行的,因此針對同一客體不同的人有時辨別出不同的證候類型。爲了克服傳統辨證在認識主體上的差異,自20世紀50年代,在中醫界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證候規範化的研究工作,人們期望通過實驗研究找出證候出現的
-
中風病證候研究應着眼於理論創新
近十餘年來,中醫中風病證候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統一了中風病病名,相繼制定出了《中風病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中風病證候診斷標準》等一系列規範化、定量化、統一的診療標準。中風病證候的規範化研究也在文獻整理、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逐漸引入現代臨牀流行病學和多元統計分析等計量化研究方法。而且,爲了使中風病的
-
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證候研究評述
精性肝纖維化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中醫治療存在一定的優勢。中醫雖然對酒精性肝纖維化病名、病機及治療進行了研究,但是至今仍然不夠深入。本文從酒精性肝纖維化證候的文獻回顧、證素研究、臨牀證候分佈、實驗室指標方面對證候研究現狀進行了評述。認爲對酒精性肝纖維化的病機和症狀特點認識不同,造成證型判定不同或者證候命
-
心繫病證中醫證候模型研究進展
中醫藥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證候研究也是中醫藥現代化的關鍵環節。目前在對證候研究的三大方法(文獻研究、臨牀研究與實驗研究)中,證候動物模型的研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開展中醫證候實驗研究的一個必要條件,也是闡明中藥方劑療效機制、創新中醫理論的一個重要工具。對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證候研究概況
【關鍵詞】功能性消化不良;證候;發病機制;綜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如FD)是臨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疾病,以餐後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痛或上腹燒灼感爲主要表現,伴有食慾不振、噯氣、噁心或嘔吐等難以用器質性疾病解釋的一組症候羣。其發病率逐年增高,中醫辨證淪治療效肯定。本文
-
糖尿病前期人羣中醫證候特點及干預的研究概況
尿病前期向DM轉變,降低DM及其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率,對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健康水平、節約衛生資源有着重大意義。現將近幾年糖尿病前期人羣的中醫臨牀證候分佈特點及與相關指標關係及其干預的研究概況綜述如下。1糖尿病前期人羣中醫證候分佈特點及其與相關量化指標關係的研究概況糖尿病前期是指葡萄糖代謝介於正常
-
小兒肺炎中醫證候分佈特點及證型演變特點的臨牀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肺炎中醫證候分佈特點及證型演變特點。方法通過對190例小兒肺炎住院患兒的臨牀觀察,探討小兒肺炎中醫證候分佈與患兒發病年齡、發病季節、感染之病原體是否有相關性;對全部納入病例在住院當日(基線點)、治療後第3,5,7,10d觀察並記錄中醫證型,統計小兒肺炎在不同觀察時段中醫證型演變特
-
李振吉、張伯禮等中醫現代化重大基礎理論研究與重點任務
現代生命科學的理論和技術與中醫學交叉滲透,將促進中醫基礎理論的突破。中醫基礎理論研究要繼承中醫理論精髓,以大學科的觀念,組織多學科的人才和隊伍,抓住證候、藏象、經絡、方劑等幾個有較多積累、有望突破的關鍵理論進行深入系統研究,揭示其科學內涵,促進中醫學的創新。一、證候分子生物學研究1.問題與需求分析證
-
凌昌全談“證”的現代研究
走進“霧裏”細“看花”關於中醫證候學的研究焦點——“證”,學者們始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旁觀者也總是如“霧裏看花”,不甚了了。如何認識這個重要的核心問題?日前,記者得到了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中醫科凌昌全教授頗有見地的“解讀”。如何認識“證”的定義 自新中國的中西醫結合工作開展以來,學者們圍
-
謝宇霞:從臨牀流行病學調查探討肝氣鬱結病機特點
肝在五臟病中占主導地位,肝氣鬱結則是肝病病理變化中最具特徵性,且最爲常見的證候表現,是肝病證候的核心。筆者以中醫理論爲指導,以肝氣鬱結爲研究內容,採用流行病學調查設計,對臨牀肝氣鬱結的病種分佈情況、兼證及病機相關臟腑的關係、病因及相關發病因素、臨牀表現及治法方藥的運用情況等都作了全面的調查研究。本研
-
朱文鋒黃碧羣陳新宇:病性證素辨別的意義與方法
“病性”,即病理改變的性質。如寒、溼、痰、血虛、陽虛、血瘀、陽亢等,爲當前證候的本質。 “病性”與“病因”的關係 辨證所說的病性,是導致當前證候變化的本質性原因,因此,風、寒、溼、燥、火熱等病性以往稱爲病因。但是辨證所確定的病性,與導致疾病發生的始因或誘因不完全相同。六淫外感、七情刺激、外傷、勞
-
症狀的量化分級是病證規範化的前提
、切四診所獲取的病人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並參考體內外各種因素(如體質、所處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的影響,對病人當前的“整體反應狀態”給予概括(即得出“證候”的判斷),以此作爲臨牀治療的依據。該診斷模式是通過從宏觀水平獲取疾病的外在徵象,辨識疾病在某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和癥結所在,有利於臨牀上對患病者個體進
-
中醫證候基因組學研究應做到“三統一”
中醫證候基因組學,是指在證候理論指導下,運用功能基因組學的方法,通過探討證候,特別是同病異證或異病同證時基因的變異及差異表達情況,揭示與某一證候形成相關的所有基因及其功能,從整體基因表達的水平闡明證候的本質。將中醫證候與基因組學進行交叉,一方面有利於從生命活動的本質上揭示證候的本質,另一方面也爲功能
-
小兒急性腹瀉中醫證型的文獻回顧研究
【摘要】通過對1989—2009年國內小兒急性腹瀉相關文獻的回顧性研究,瞭解對小兒急性腹瀉中醫分型的研究情況,並總結小兒急性腹瀉的證候在文獻中的分佈規律,對臨牀診斷、預防、治療提供可借鑑的資料。【關鍵詞】小兒急性腹瀉;中醫證型;文獻研究小兒急性腹瀉病勢急,病程短(小於2周),以大便稀薄或水樣、大便次
-
更年期綜合徵中醫證候及證候要素分佈特點的文獻分析
6日《中華中醫藥雜誌》-2008年23卷3期-194-197頁醫學空間(MEDcyber.com)6月16日消息,該項研究目的是探討更年期綜合徵中醫證候的臨牀分佈規律,在此基礎上提取證候要素,總結其分佈規律。方法採用查閱近20年來辨證治療更年期綜合徵的中醫文獻資料,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將符合選擇標準
-
證候研究(一)
中醫體質與證候王琦(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高京宏(博士) 一、體質與證候的界定 體質與證候的界定可以從前提、形成因素、形成特點、表現特點、表達信息、涵蓋範圍、指向目標、診察目的、干預目的上來區分。 界定前提:中醫體質類型是對非病狀態下的正常體質與病理體質的總結,中醫證候是疾病狀態下的臨牀類型。
-
董昌武高爾鑫:易感基因多態性與EH中醫證候實質
原發性高血壓(EH)是一種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約佔高血壓病人總數的95%,嚴重威脅着人類的健康。 EH中醫證候與易感基因多態性的內在聯繫 證候是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機概括,是機體內因和環境外因綜合作用的機體反應狀態,並隨着病程的發展而相應發生變化。現代發病
-
對西藥中藥化的審視與反思評析
握事物。兩種思維模式各有利弊,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因此,應用中醫藥學的知識解讀西藥,有助於從宏觀的角度研究中西藥之間的關係,以滿足臨牀實踐的需求。促進證候研究長期以來,證候研究和臟腑本質的研究一直是中醫研究的重點內容,腎虛證、血瘀證、脾虛證等證本質研究雖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運用西
-
中藥現代化發展新要求
西醫學結合的觀點來進行中藥現代化研究。西藥的突出優勢是靶點較少且明確和以疾病作爲適應症,而中藥的突出優勢主要表現在藥效作用的多層次和適應症的專屬性(證候屬性)上。因此,開展中藥的多層次藥效學和專屬性適應症的研究,闡明多層次藥效的優點和專屬性適應症的具體優勢是中藥現代化研究的重要任務。任何藥物都有自己
-
證候研究(二)
證候生物學基礎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宋劍南(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 證候是通過四診(即望、聞、問、切)手段獲取的機體在某一時空條件下對各種內外因素(包括機體生理功能及生物、化學、環境、精神、氣候等各種致病因子)反應而呈現的生理、病理狀態信息的綜合判斷的表述。這裏的生理是病位、病機,是臟腑、
-
證候研究(四)
論證候的本質任秀玲趙清樹(內蒙古醫學院中蒙醫系教授) 一、證候凝聚了現象與本質內外矛盾的思維形式 證候,是通過規範一組症狀,來揭示疾病某一階段(時間區)所處狀態的理論形式。中醫學通過研究症狀,發現症狀羣與疾病間相對固定的內在聯繫,總結爲證候,達到認識疾病、進而征服疾病的目的。所以,證候是通過研究
-
應用代謝組學探討中醫體質與證候關係問題
康醫學發展,從“羣體治療向“個體治療發展。因此,“個體化的思想將滲透在未來醫學的發展中。中醫體質學研究思路與中醫證候研究思路均體現了個體化診療思維模式。中醫體質學說爲個體化診療開闢了新途徑,而中醫辨證論治是個體化診療的範式,在實施個體化診療的過程中均佔據了重要的地
-
證候研究(六)
中醫證候研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方永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究員、博導) 一、強調研究的組織性、規劃性和協作性:證候的研究是中醫現代化研究的重大課題,難度高,工程浩大,必須由國家有關部門統籌規劃進行,有長遠和階段性目標。各個研究單位分工合作,及時溝通,形成一個網絡,成功一個推廣一個。 二、強
-
郭瑞華:“火”之證候與治法
1“火“之證候1.1火熱之邪的致病特點(1)火爲陽邪:易致發熱病變—體溫升高。(2)火性炎上:易致頭部及五官病變—頭痛,頭暈,頭昏,面紅,目赤腫痛,耳鳴耳聾,口苦,口舌生瘡。(3)火傷陰津:易致陰虛津虧病變—口乾多飲、便祕尿赤、皮膚乾燥。(4)火迫血行:易致出血病變—吐衄,咯血,便血,尿血,子宮出血
-
健脾補肺化痰方對小兒哮喘緩解期證候與發病影響的研究
【摘要】目的觀察自擬健脾補肺化痰方對小兒哮喘緩解期肺脾氣虛證候與發病的影響。方法治療組採用健脾補肺化痰方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肺脾氣虛證30例,並與西藥吸入對照組30例比較,觀察兩組證候積分及哮喘發作次數。結果兩組治療前各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意義;治療後兩組證候積分比較,易感冒、神疲、食少、大便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