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氣

中醫學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1 拼音

zhàng qì

2 英文參考

malari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瘴氣是中國南方山林荒野特有的病邪之統稱,包括瘧邪[1] 。

瘴氣爲病症名。溫病之一。感受山林間溼熱瘴毒所致,多見於南方。[2]

諸病源候論·瘴氣候》:“夫嶺南青黃芒瘴,猶如嶺北傷寒也。南地暖,故太陰之時,草木不黃落,伏蟄不閉藏,雜毒因暖而生。故嶺南從仲春訖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訖孟冬,行黃芒瘴。量其用藥體性,嶺南傷寒,但節氣多溫,冷藥小寒於嶺北,時用熱藥,亦減其錙體,三分去二。但此病外候小遲,因經絡之所傳,與傷寒不異。然陰陽受病,會同表裏,需明識患源,不得妄攻湯艾。假令宿患痼熱,今得瘴毒,毒得熱更煩,雖形候正盛,猶在於表,未入腸胃,不妨溫而汗之。已入內者,不妨平而下之。假令本有冷,今得溫瘴,雖暴壯熱煩滿視寒,正須溫藥汗之,汗之不歇,不妨寒藥下之。……其一日二日,瘴氣皮膚之間,故病者頭痛惡寒,腰背強重。若寒氣在表,發汗及針必愈。三日以上,氣浮於上,填塞心胸,使頭痛胸滿而悶,宜以吐藥,吐之必愈。五日已上,瘴氣深結在髒府,故腹脹身重骨節煩疼,當下之。”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5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