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相合

髒象學說 臟腑 臟腑相合 中醫學 鍼灸學 中醫基礎理論

1 拼音

zāng fǔ xiāng hé

2 英文參考

interrelation between zang and fu[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terconnection of zang-fu viscer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髒屬陰,腑屬陽;髒爲裏,腑爲表[1]臟腑相合指髒與腑之間相互聯繫的陰陽表裏關係 。一般指肺合大腸心合小腸肝合膽脾合胃腎合膀胱心包合三焦等[2]。其依據大致有四點:一是經脈相互絡屬,即屬髒者絡腑、屬腑者絡髒;二是氣化相通,其表現爲髒行氣於腑腑輸精於髒;三是臟器相近,如肝與膽、脾與胃、腎與膀胱等;四是病理相關,如肺熱可影響大腸,使其傳導不利而見便祕

人體髒與腑的配合,體現了陰陽表裏相互輸應的關係。臟腑經脈相連,彼此經氣相通,互相作用髒行氣於腑腑輸精於髒,病變時又互相影響,互相傳變。《黃帝內經靈樞·本髒》:“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後世還以心包絡合三焦。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