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hypomenorrhe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ypomenorrhe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oligomenorrhe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
月經過少(hypomenorrhea[1][2])爲病名[3]。亦名月經澀少、月經滯澀、經水否澀、經水澀少、經乍來乍少等。
5 月經過少的辨證分型
有血虛月經過少、血寒月經過少、血瘀月經過少、腎虛月經過少或痰溼月經過少等。
5.1 月經過少·血虛證
月經過少·血虛證(hypomenorrhea with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是指肝血虧虛,衝任氣血不足,以月經量少或點滴即淨,色淡無塊,或伴頭暈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黃,小腹空墜,舌淡紅,脈細爲常見症的月經過少證候。
5.1.1 病因病機
多因素體虛弱,久病失血傷陰,或脾胃損傷,生化之源不足,衝任血虛所致。
5.1.2 症狀
症見月經量少,或點滴一二天便淨,色淡紅、質稀。面色萎黃,頭暈心悸,小腹空痛等。
5.1.3 治療
治宜補血益氣健脾。方用人蔘滋血湯(《產寶百問》):人蔘、山藥、茯苓、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人蔘養榮湯等。
5.2 血寒月經過少
5.2.1 病因病機
5.2.2 症狀
症見經期血量過少,色淡或黯,質稀,形寒畏冷,小腹冷痛,喜得溫熱等。
5.2.3 治療
治宜溫經養血。方用大營煎(《景嶽全書》):“當歸、熟地、枸杞、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加炮姜,甚者加附子。”
5.3 月經過少·血瘀證
月經過少·血瘀證(hypomenorrhea with blood stasis syndrome)是指瘀血內停,衝任阻滯,血行不暢,以月經量少,色紫黑,有血塊,小腹脹痛,拒按,血塊排出後脹痛減輕,舌正常或紫暗,或有瘀點,脈細弦澀爲常見症的月經過少證候。
5.3.1 病因病機
5.3.2 治療
因寒凝者,症見經行量少,色黯有塊,小腹涼而痛甚於脹,拒按,喜得溫熱,血塊排出後則痛稍減,治宜溫經活血行瘀,方用少腹逐瘀湯,或用過期飲;因氣滯者,症見經血量少,色紫有塊,小腹脹甚於痛,排氣較舒,治宜行氣活血,方用膈下逐瘀湯,七制香附丸等。
5.4 月經過少·腎虛證
月經過少·腎虛證(hypomenorrhe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是指腎氣虧虛,精血不足,以月經量少,色淡紅或暗淡,質稀,腰膝痠軟,頭暈耳鳴,或小腹冷,夜尿多,舌淡,脈弱或沉遲爲常見症的月經過少證候。
5.4.1 病因病機
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數多,乳兒衆多,或房室不節,損傷腎氣,精虧血少,衝任胞脈之血不足所致。
5.4.2 症狀
5.4.3 治療
宜補腎養血。用當歸地黃飲(《景嶽全書》:當歸、熟地、山藥、山茱萸、杜仲、炙甘草、牛膝)加黃芪。
5.5 月經過少·痰溼證
月經過少·痰溼證(hypomenorrhea with phlegm-damp syndrome)是指痰溼內停,衝任阻滯、血行不暢,以月經量少,色淡紅,質黏稠,形體肥胖,胸悶嘔惡,或帶多黏稠,苔白膩,脈滑爲常見症的月經過少證候。
5.5.1 病因病機
痰溼月經過少多因素體肥胖,軀脂過盛,或嗜食厚味,痰溼內生,軀脂溼痰壅阻經隧,以致衝任血行澀滯[6]。
5.5.2 症狀
症見月經過少,色淡質稀,或兼見白帶量多,面色㿠白,頭暈心悸,下肢輕度浮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