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病治陽

陰陽學說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中醫治則 中醫治法

1 拼音

yīn bìng zhì yáng

2 英文參考

treating yang for yin diseas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陰病治陽陰陽學說在治療上運用的方法之一[1]。即中醫治則[2]。陰分偏盛偏衰的病證,用調整陽分的方法使陰陽恢復平衡。出《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4 陽氣不足而致陰盛者,則應補不足之陽以制陰

陰病治陽陽氣不足,不能制陰而致陰盛者,則應補不足之陽以制陰,使陰陽恢復相對的平衡。如因脾腎陽虛麗致的面浮肢腫小便不利,甚則水臌脹滿、形寒肢冷、面色㿠白、腰膝或少腹疼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舌質淡嫩、苔白滑、脈沉弱,鍼灸在選用中極陰陵泉等穴的基礎上,配灸脾俞腎俞神闕關元,以健脾溫腎,助陽利水。

5 疾病的症狀陰經,可取陽經穴位治療

陰病治陽指疾病的症狀陰經,可取陽經穴位治療。如手太陰肺經感冒咳嗽,可取風門足太陽膀胱經)、風池足少陽膽經)、合谷手陽明大腸經)進行治療。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0.

有陰病治陽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