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dentalgi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odontalgi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toothach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dentagra[朗道漢英字典]
dental neuralgia[朗道漢英字典]
dolor dentium[朗道漢英字典]
odontalgia odontia[朗道漢英字典]
odontodynia[朗道漢英字典]
Saint Apollonia’s disease[朗道漢英字典]
St. Apolonia’s diseasetooth ache[朗道漢英字典]
toothache[朗道漢英字典]
toothach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牙痛爲病證名[1],又稱齒痛[2],即牙齒疼痛[3]。見《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多與風火、胃火、虛火循經上擾或垢穢蝕齒有關。現代醫學認爲多因齲齒、牙髓炎、牙周膜炎、冠周炎、牙本質過敏等病變而引起。臨牀上,牙痛甚而齦腫,兼有寒熱者,多爲風火牙痛;牙痛劇而口臭、口渴、便祕者,屬胃熱牙痛;牙痛隱隱,時作時止,牙齒鬆動者,多屬虛火牙痛。
牙痛是牙齒因某種原因引起的疼痛,爲口腔疾病中最常見症狀之一,遇冷、熱、酸、甜等刺激時發作或加重,屬中醫“牙宣”、“骨槽風”範疇。現代醫學中的齲齒、牙髓炎、根尖炎、牙周炎和牙本質過敏等多有本症狀出現,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發病。《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牙齒皆是骨之所終,髓氣所養,而手陽明支脈入於齒脈溼髓氣不足,風冷傷之,故疼痛也。”
4 牙痛的病因病機
牙痛多與風火、胃火、虛火循經上擾或垢穢蝕齒有關。現代醫學認爲多因齲齒、牙髓炎、牙周膜炎、冠周炎、牙本質過敏等病變而引起。臨牀上,牙痛甚而齦腫,兼有寒熱者,多爲風火牙痛;牙痛劇而口臭、口渴、便祕者,屬胃熱牙痛;牙痛隱隱,時作時止,牙齒鬆動者,多屬虛火牙痛。
實證:多因胃火,風火和腎陰不足所致。手足陽明經分別入上下齒,故而腸胃火盛,或過食辛辣,或風熱邪毒外犯引動胃火循經上蒸牙牀,傷及齦肉,損傷絡脈爲病。
虛證:腎主骨,齒爲骨之餘,平素體虛和先天不足,或年老體弱,腎元虧虛,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灼爍牙齦,骨髓空虛,牙失榮養,致牙齒鬆動而痛。
1.因於火者,系陽明伏火與風熱之邪相搏,風火上炎致牙齒疼痛。患牙得涼痛減。治宜疏風、瀉火、解毒。用清胃散、玉女煎等酌加薄荷、防風、蟬衣等。
2.因於寒者,風寒之邪客於牙體,致齒牙疼痛,患牙得熱痛減。治宜散寒止痛。可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
3.因於虛者,多屬肝腎兩虧,虛火上炎,致牙齒浮動隱痛,脈細數。治宜滋養肝腎。可選用左歸飲、大補陰丸、知柏地黃湯等加減。
4.因溼熱客於手足陽明二經,致齦腫腐潰,或齒牙腐蝕,甚至蛀空疼痛。治宜清熱、除溼、止痛。可選用溫膽湯、甘露消毒丹酌加細辛、蜀椒等。
此外,齲齒、蛀蝕亦可致牙痛。齒齲爲又名齒𧏾、齒蠹[4]。“齲,朽也,蟲齧之齒缺朽也。”(《釋名》)多由口腔不潔,致齒牙腐蝕蛀空;或溼熱燻蒸手、足陽明二經,齦腫腐臭,齒牙蛀蝕宣露,疼痛時作時止。《證治準繩·雜病》:“有齒齲者,亦以陽明入風熱之邪,搏齒齦氣血,腐化爲膿出臭汁,謂之齒齲。”《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齒齲風熱客陽明,牙齦腫痛出臭膿,遇風痛甚,久宣露……。”治宜內服清熱止痛之劑,可選用黃連溫膽湯、清胃散等加減。並保持口腔清潔。常以銀花、連翹、薄荷、甘草煎湯漱口。亦可用鍼灸。《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齒齲,刺手陽明。”
5 牙痛的辨證分型
5.1 風熱牙痛
牙痛陣發性加重,齦腫,遇風發作,患處得冷則減,受熱則痛重,形寒身熱,口渴,舌紅苔白乾,脈浮數。
5.2 胃火牙痛
牙痛劇烈,齒齦紅腫,或出膿血,甚則痛連腮頰,咀嚼困難,口臭,便祕,舌紅苔黃而燥,脈弦數。
5.3 腎虛牙痛
6 牙痛的鍼灸治療
6.1 體針
6.1.1 方一
取合谷、下關、頰車、牙痛穴等爲主。風火牙痛者加外關、風池;胃火牙痛加內庭、勞宮;虛火牙痛加太溪、行間;齲齒痛加二間、陽穀;齦腫加角孫、小海;頭痛加太陽。
6.1.2 方二
6.1.2.1 治則
6.1.2.2 處方
6.1.2.3 方義
手足陽明經脈循行入上下齒,陽明鬱熱,循經上擾而發牙痛。取合谷清手陽明之熱,頰車、下關疏瀉足陽明經氣,通經止痛。
6.1.2.4 隨證配穴
6.1.2.5 操作
6.2 耳針法
6.2.1 方一
取上頜、下頜、神門、上屏尖、牙痛點等穴,強刺激。可埋針2~3天。
6.2.2 方二
6.2.2.1 選穴
6.2.2.2 方法
毫針刺,每次取2~3穴,強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
6.3 穴位注射法
6.3.1 選穴
6.3.2 方法
柴胡或魚腥草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
6.4 推拿療法
①用食指指腹按揉下關2分鐘。
②用食指指腹按揉頰車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