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 中醫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證名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yáng xū
yang asthen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yang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陽虛(yang deficiency[1])爲證候名[2]。是指機體陽氣不足,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性低下,陽熱不足的病理變化。即陽氣不足,機能衰退的證候。
表現爲面色㿠白、手足不溫、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口脣色淡、口淡無味、食慾不振、舌質淡、苔而潤、脈虛弱等[3]。
《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通常多指氣虛或命門火衰,因氣與命門均屬陽。肺主氣,氣虛多屬肺氣虛或中氣不足,因而表氣不固,故外寒;陽虛則陰盛,故命門火衰亦多見功能衰憊、濁陰積瀦的病證。此外,心陽虛、脾陽虛等亦屬陽虛範疇。
治宜溫補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