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Yánggāng BLA8[中國鍼灸學詞典]
yánggā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48[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L48[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經外奇穴名·陽剛
陽剛爲經外奇穴名[1][2]。出《古今醫統大全》。近代《中國鍼灸學》等名腸風。
4.1 標準定位
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寸處。
位於命門穴旁開1寸處。
4.2 主治病症
主治小兒飲水不歇,黃疸,腸風下血,痔瘡,腰痛,遺尿,遺精等。
4.3 刺灸法
4.3.1 刺法
直刺0.5~1寸。
一般直刺0.5~1.0寸。
4.3.2 灸法
可灸。
5 經穴別名·陽剛
穴位 | 陽綱 | ||
---|---|---|---|
漢語拼音 | Yanggang | ||
羅馬拼音 | Yangkang | ||
美國英譯名 | Yang Principles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BL48 | |
日本 | 48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V43 | |
富耶氏 | |||
德國 | B43 | ||
英國 | B43 | ||
美國 | BI48 |
陽綱爲經穴名(Yánggāng BLA8)[3]。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陽爲陰之對,綱即統帥,此穴與膽俞平,膽爲甲木,統領陽氣,故名陽綱。
5.1 標準定位
陽綱穴位於脊柱區,第十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臥取穴。
陽綱穴位於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一說“除脊各三寸取穴”(《鍼灸資生經》)。
5.2 取法
陽綱穴位於脊柱區,第十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臥取穴。
5.3 穴位解剖
陽綱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下後鋸肌、骶棘肌。有肋間動、靜脈後支。分佈着第八、九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皮膚由第九、十、十一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重疊分佈。(參看膽俞穴)
5.4 功效與作用
5.5 主治病症
陽綱穴主治膽、胃、胸、腹等疾患:如飲食不下、脘腹膜脹、黃疸、消渴、不嗜食、身熱、脅肋痛等。
陽綱穴主治脘腹脹痛,腸鳴泄瀉,飲食不下,黃疸,消渴,以及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等。
5.6 刺灸法
5.6.1 刺法
斜刺0.3~0.5寸。
5.6.2 灸法
可灸。
5.7 配伍
陽綱配天樞、氣海,有理中和胃,調腸止瀉的作用,主治腸鳴,腹痛,泄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