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薰灸爲灸法的一種。是指用水煮艾或藥物以其熱氣燻蒸患處,或用火點燃後以其煙薰灸患處的方法。如《本草綱目·卷十五》:“鵝掌風病:蘄艾真者四五兩,水四五碗,煮五六滾,入大口瓶內盛之,用麻布二層縛之,將手心放瓶上薰之,如冷再熱。”又引《肘後方》治“中風掣痛,不仁不隨,並以幹艾斛許,揉團納瓦甑中,並下塞諸孔,獨留一目,以痛處著甑目而燒艾薰之,一時即知矣。”[1]
《本草綱目》:“鵝掌風病:蘄艾真者四五兩,水四五碗,煮五六滾,入大口瓶內盛之,用麻布二層縛之,將手心放瓶上薰之,如冷再熱。”又“瘡疥薰法:熟蘄艾一兩,木鱉子三錢,雄黃二錢,硫黃一錢,爲末揉入艾中,分作四條,每以一條安陰陽瓦中,置被裏烘燻。”《肘後備急方》:“中風掣痛,不仁不隨,並以幹艾斛汗,揉團納瓦甑中,並下塞諸孔,獨留一目,以痛處著甑目而燒艾薰之,一時即知矣。”
3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