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
coseveins分類:普通外科脈管疾病靜脈疾病下肢靜脈瓣關閉不全ICD號:I83下肢靜脈的解剖與生理特點:下肢靜脈分爲深靜脈與淺靜脈兩組。深靜脈在肌肉之間與同名動脈伴行。淺靜脈在筋膜淺面,分大隱靜脈與小隱靜脈。大隱靜脈起源於足背靜脈網內側,經內踝前方、下肢內側上行,穿過卵園窩,匯入股靜脈。在入股
-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狀態,至今仍爲各國學者所公認。茲分述如下:(一)靜脈血流滯緩手術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導致周圍靜脈擴張,靜脈流速減慢;手術中由於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內完全麻痹,失去收縮功能,術後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臥牀休息,下肢肌肉處於鬆弛狀態,致使血流滯緩,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據Borow報道手術持續
-
下肢肌
拼音:xiàzhījī英文:下肢肌是下肢骨骼肌的總稱。可分成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四部分。髖肌前羣主要是髂腰肌,可屈髖關節;後羣位於臀部,淺面有強厚的臀大肌,內有臀中肌,再裏面還有臀小肌和梨狀肌。臀大肌起於髂骨和骶骨的後面,肌纖維斜向外下,止於股骨上端的後面,主要作用是伸髖關節,也有外旋髖關節
-
環跳
不遂、腰胯痛、偏風、腳氣等症。特異性:環跳是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所屬部位:股關節環跳穴的定位:標準定位:環跳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肌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環跳穴位於臀區,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點處。側臥,伸下腿,
-
下肢X線攝影檢查技術
拼音:xiàzhīXxiànshèyǐngjiǎnchájìshù英文:SkeletalX-rayoflowerlimb操作名稱:下肢X線攝影檢查技術適應證:下肢X線攝影檢查技術適用於:1.外傷。2.感染。3.腫瘤和腫瘤樣病變。4.先天性畸形。5.關節病變。6.骨骼生長障礙。7.全身性骨疾患。禁忌證
-
臏骨
不遂、腰胯痛、偏風、腳氣等症。特異性:環跳是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所屬部位:股關節環跳穴的定位:標準定位:環跳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肌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環跳穴位於臀區,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點處。側臥,伸下腿,
-
分中
不遂、腰胯痛、偏風、腳氣等症。特異性:環跳是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所屬部位:股關節分中穴的定位:標準定位:環跳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肌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環跳穴位於臀區,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點處。側臥,伸下腿,
-
髀樞
不遂、腰胯痛、偏風、腳氣等症。特異性:環跳是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所屬部位:股關節環跳穴的定位:標準定位:環跳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肌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環跳穴位於臀區,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點處。側臥,伸下腿,
-
鐶銚
不遂、腰胯痛、偏風、腳氣等症。特異性:環跳是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所屬部位:股關節鐶銚穴的定位:標準定位:環跳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肌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環跳穴位於臀區,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點處。側臥,伸下腿,
-
樞中
不遂、腰胯痛、偏風、腳氣等症。特異性:環跳是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所屬部位:股關節樞中穴的定位:標準定位:環跳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肌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環跳穴位於臀區,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點處。側臥,伸下腿,
-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性期則成了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徵,後者在臨牀上也十分常見,而重點述於後。症狀體徵:1.原發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於髂-股靜脈,發病率比小腿肌肉叢靜脈血栓形成低,左側多見,爲右側的2~3倍。在一組1432例的統計中,左側佔69.3%,右側佔26.6%,雙側4.1%。髂-股靜脈是整個下肢靜脈
-
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
在30秒內已充盈,則表明有交通靜脈瓣膜關閉不全。②深靜脈通暢試驗:用止血帶阻斷大腿淺靜脈主幹,矚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動連續10餘次。此時,由於小腿肌泵收縮迫使靜脈血液向深靜脈迴流,使曲張靜脈排空。如在活動後淺靜脈曲張更爲明顯,強力增高,甚至有脹痛,則表明深靜脈不通暢。③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病人
-
陽陵
爲30min,每日1次,每週治療5次,4周爲一療程。同時行中風頭皮針治療。共治療30例,均取得滿意療效。治療膽絞痛:令患者仰臥,雙膝微屈,使腹部及下肢肌肉放鬆,取陽陵泉,用手輕揉。常規消毒後,將2寸毫針向膕窩方向刺入1.5寸,針刺手法均採用捻轉瀉法。得氣後留針30min,每隔3min行鍼一次。留針
-
腹主動脈瘤
細胞活性物質的浸潤。發病機制:爲了解腹主動脈瘤的形成,我們首先應該瞭解一下正常動脈壁的結構。彈力蛋白和膠原蛋白是主動脈壁最重要的結構成分,它們與平滑肌細胞一起共同構成主動脈的中膜。正常情況下,彈力蛋白呈摺疊的篩狀結構。在外力作用時,可以比其自然長度伸展70%,爲動脈提供縱向上的回縮牽引力和周徑方向
-
糖尿病足
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經濟負擔。症狀體徵:糖尿病患者除常規的體檢之外,應特別注意足部的體徵:如患者的行走步態、有無足部的畸形如鷹爪足和足趾外翻、肌肉萎縮、胼胝;皮膚的溫度、顏色和出汗情況,觀察皮膚有無水皰、裂口和破潰等;檢查足部皮膚對溫度、壓力和振動(音叉振動覺)的感覺情況;觸診足背動脈有無搏
-
下肢靜脈功能不全
拼音:xiàzhījìngmàigōngnéngbúquán疾病分類:普通外科疾病概述:下肢靜脈功能不全是下肢靜脈疾病的總稱。嚴格來說,下肢大隱靜脈曲張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下肢靜脈功能不全的最主要表現,其他表現包括下肢表皮瘙癢抓痕、溼疹、色素沉着、足靴區潰瘍等。臨牀表現:(1)淺靜脈曲張:主要爲
-
DM
性化;②受體抗體所致的胰島素耐藥性糖尿病。⑸遺傳性綜合徵伴糖尿病:有多種:①代謝紊亂如Ⅰ型肝糖原沉着症、急性陣發性血卟啉病、高脂血症等;②遺傳性神經肌肉病如糖尿病性視神經萎縮伴尿崩症與耳聾等;③早老綜合徵;④繼發於肥胖的葡萄糖不耐受性綜合徵如Prader-Willi綜合徵。葡萄糖耐量減退:葡萄糖耐
-
糖尿病
性化;②受體抗體所致的胰島素耐藥性糖尿病。⑸遺傳性綜合徵伴糖尿病:有多種:①代謝紊亂如Ⅰ型肝糖原沉着症、急性陣發性血卟啉病、高脂血症等;②遺傳性神經肌肉病如糖尿病性視神經萎縮伴尿崩症與耳聾等;③早老綜合徵;④繼發於肥胖的葡萄糖不耐受性綜合徵如Prader-Willi綜合徵。葡萄糖耐量減退:葡萄糖耐
-
右下肢、雙下肢殘疾人駕駛機動車身體條件規定
拼音:英文:《右下肢、雙下肢殘疾人駕駛機動車身體條件規定》由衛生部、公安部、中國殘聯組織制定,衛生部於2010年3月28日衛醫政發〔2010〕34號印發。右下肢、雙下肢殘疾人駕駛機動車身體條件規定一、本規定適用於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對右下肢、雙下肢殘疾人申請機動車駕駛證進行身體條件檢查。
-
偏癱
拼音:piāntān英文:概述:偏癱俗稱半身不遂,是指同一側上肢及下肢肌肉癱瘓,有時伴有同側下面部肌肉及舌肌的癱瘓。腦中風後遺症(偏癱)是指急性腦血管疾病治療後脫離生命危險,但留下肢體功能障礙的病證。表現爲意識清醒,但上下肢不能協調運動,口齒不清,吞嚥不利,關節強直,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口角流涎,
-
步行功能評定
態分析一般採用目測分析和定量分析兩種方法。(1)目測分析::分析步驟:①瞭解病史患者既往的損傷、疾病以及手術史對於判斷步態有重要參考價值。②體檢檢查肌力、肌張力、關節活動範圍等,尤其要注意神經系統和骨骼肌系統的檢查,有助於分析步態障礙的原因。③步態觀察:觀察內容如下:A.患者的站立姿勢。B.步態的
-
下肢靜脈曲張臨牀路徑(2011年縣醫院版)
抗菌藥物的選擇,可選用革蘭氏陽性菌敏感的抗菌藥物,建議使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明確感染患者,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菌藥物。(1)推薦使用頭孢唑林鈉肌內或靜脈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對本藥或其他頭孢菌素類藥過敏者,對青黴素類藥有過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腎功能不全者、有胃腸道
-
中郄
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正坐或仰臥取穴。中都穴在足厥陰肝經的位置中都穴在小腿部的位置中都穴在小腿部的位置中都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中都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中都穴的取法:正坐或仰臥位,先在內踝尖上7寸的脛骨內側面作一水平線,當脛骨內側面的上中1/3交點處取穴。中都穴位於小
-
髀關
腿髖關節附近,故名髀關。主治髀股痿痹,下肢不遂,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膝股痿痹,股內筋急不得屈伸,足麻木不仁,下肢癱瘓,腹股溝淋巴結炎,股外側皮神經炎,膝關節炎,腰痛,髖痛,股痛,膝痛,下肢屈伸不利、麻痹或癱瘓,小腹痛,下肢麻木,痿痹,腰膝冷痛,腹痛,股內外肌痙攣,下肢麻痹疼痛,膝關節痛,重症肌無
-
外膝眼
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犢鼻位於膝關節外側,髕骨下緣,髕韌帶外側凹陷處。犢鼻穴在足陽明胃經中的位置犢鼻穴的位置犢鼻穴的位置(足陽明胃經)犢鼻穴的位置(肌肉)犢鼻穴的位置(骨骼、血管)外膝眼穴的取法:犢鼻在膝前區,髕韌帶外側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正坐屈膝或仰臥位,在髕骨下方,髕韌帶外側凹陷中取穴。外膝
-
下肢靜脈功能不全臨牀路徑(2016年版)
拼音:xiàzhījìngmàigōngnéngbùquánlínchuánglùjìng(2016n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下肢靜脈功能不全臨牀路徑(2016年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於2016年12月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1
-
外丘
B36)。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外丘是足少陽膽經的郄穴。外爲內之對,丘即土丘,此穴在外踝上方,局部肌肉隆起如丘,故名外丘。外丘穴主治胸脅、下肢等疾患:如頭項強痛,胸脅支滿,癲疾吐沫,膚痛,萎痹,寒溼腳氣,頭項痛,胸脅痛,腿痛,腳氣,下肢麻痹,肝炎,膽囊炎,坐骨神經痛,頸項強痛,胸脅脹滿,下
-
踝反射異常
cralneuritis)多見於中壯年,主要爲腰部、臀部並常放射到下肢的疼痛。腰及下肢活動受限,咳嗽、打噴嚏及用腹壓時疼痛可加重,並有一側骨盆肌及下肢肌無力,感覺減退,膝、踝反射減退或消失等。一側或雙側根性坐骨神經痛者亦頗常見。完全性腰骶神經叢損害少見,表現爲一側下肢完全癱瘓,肛門周圍及整個下肢感
-
下肢靜脈曲張臨牀路徑(2009年版)
拼音:xiàzhījìngmàiqǔzhānglínchuánglùjìng(2009n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下肢靜脈曲張臨牀路徑(2009年版)》由衛生部於2009年10月26日《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普通外科7個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179號)印發。發佈通知:衛生部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臨牀路徑(2016年版)
拼音:xiàzhīdòngmàiyìnghuàbìsāizhènglínchuánglùjìng(2016n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臨牀路徑(2016年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於2016年12月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