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角膜
拼音:xiǎojiǎomó英文:microcornea疾病分類:眼科疾病概述:小角膜爲先天性發育異常。推測爲胎兒第5個月以後發育受阻滯的結果。疾病描述:小角膜是一種角膜直徑小於正常,同時常伴有其他眼部異常的先天性發育異常。症狀體徵:單眼或雙眼發病,無性別差異。角膜直徑10mm,角膜扁平,曲率半徑增大
-
小角
拼音:xiǎojiǎo英文:小角爲古鍼灸器具名。出《五十二病方》。角,指火罐。較小的火罐,因稱小角。
-
眼小角
拼音:yǎnxiǎojiǎo眼小角人體生理部位名稱。亦即外眥,見《異授眼科》。參見外眥條。
-
紫金標
雲南中草藥》拼音名:ZǐJīnBiāo別名:紅花紫金標、九節蓮、對節蘭、藍花巖陀(《雲南中草藥》),風溼草(《雲南中草藥選》)。來源:爲白花丹科植物小角柱花的根。全年可採。洗淨,切碎,曬乾。原形態:小角柱花,又名:小藍雪。多年生草本,高0.5~1米,基部常木質。單葉互生,有短柄;葉片菱狀卵形或卵狀披
-
反應性穿孔性膠原病
病(reactiveperforatingcollagenosis)罕見,發病常與外傷有關,家族史明顯,可能爲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皮膚損害爲帽針頭大小角化性丘疹,逐漸增大,直徑約5~6mm,正常膚色,表面光滑,中心臍窩狀下陷,嵌有棕褐色角栓物(不易剝脫),皮疹排列呈線狀羣集。約4~6周能自然消退,殘
-
反應性穿通性膠原病
病(reactiveperforatingcollagenosis)罕見,發病常與外傷有關,家族史明顯,可能爲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皮膚損害爲帽針頭大小角化性丘疹,逐漸增大,直徑約5~6mm,正常膚色,表面光滑,中心臍窩狀下陷,嵌有棕褐色角栓物(不易剝脫),皮疹排列呈線狀羣集。約4~6周能自然消退,殘
-
喉息肉
息肉是最常見的喉部假性腫瘤。男性發病多於女性,以青壯年多見。息肉好發於聲帶遊離緣前1/3與中1/3處。喉部其它部位(如假聲帶、喉室、杓狀軟骨間切跡、小角結節和聲門下腔)也可發生,但發病率低。一般認爲聲帶息肉多由於任克氏層水腫所致。而水腫的發生多由於發聲不當、過度發聲、致聲帶經常由相互磨擦發生損傷,突
-
小腦腦橋角腦膜瘤
不同。但最常見的症狀是Ⅴ、Ⅶ、Ⅷ腦神經損害和小腦功能障礙。隨着腫瘤的增長,小腦、腦幹受腫瘤的壓迫而出現相應症狀,後期因導水管、第四腦室受壓,腦橋小腦角池及環池被阻塞,而出現顱內壓增高。僅有少數病人表現爲叄叉神經痛,或顱內壓增高伴有輕度的小腦症狀。腦神經以聽神經損害最多見,患側聽力減退和早期耳鳴佔9
-
小牛角腮散
拼音:xiǎoniújiǎosāisǎn處方:牛角腮1枚(燒令赤)鹿茸禹餘糧當歸乾薑續斷各60克阿膠90克烏賊骨龍骨各30克赤小豆30剋制法:上十味,研末。功能主治:治婦人帶下,崩漏下血。用法用量:每服2克,空腹時用溫酒調下,日服三次。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
橋小腦角腦膜瘤
拼音:qiáoxiǎonǎojiǎonǎomóliú疾病分類:神經外科,腫瘤科疾病概述:橋小腦角腫瘤中以聽神經瘤多見,佔70%~80%,腦膜瘤僅佔6%~8%,膽脂瘤佔4%~5%。本組199例橋小腦角腦膜瘤佔6.33%,居後顱凹腫瘤第3位,在聽神經瘤和膽脂瘤之後。發病以中年女性爲多,平均年齡43.8
-
小牛角(角思)散
拼音:xiǎoniújiǎo(jiǎosī)sǎn《千金翼》卷八:方名:小牛角(角思)散組成:小牛角(角思)5枚(燒令赤),龍骨1兩,禹餘糧2兩,乾薑2兩,當歸2兩,阿膠2兩(炙),續斷3兩。主治:婦人帶下五貫,外實內虛。一曰熱病下血,二曰寒熱下血,三曰月經未斷,爲房室即漏血,四曰經來舉重,傷任脈
-
表皮樣囊腫(膽脂瘤)
9疾病分類神經外科疾病概述表皮樣囊腫也稱爲膽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經管閉合期間外胚層細胞移行異常所致,佔原發性顱內腫瘤的1%,好發於青壯年,以腦橋小腦角區最爲常見,其次爲鞍上池、四迭體、顱中窩及腦室系統亦可以發生於顱骨板障內。疾病描述表皮樣囊腫也稱爲膽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經管閉合期間外胚層細胞移行異
-
小犀角丸
拼音:xiǎoxījiǎowán英文:概述:小犀角丸爲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證治準繩·瘍醫》卷三方之小犀角丸:處方:犀角、青皮、黑牽牛子(半生、半炒)、陳皮各一兩,連翹五錢。製法:上藥爲細末,用皁角二枚去皮弦子,泡搥以布包取汁一碗許,又用新薄荷二斤研取汁,同熬成膏,以前藥末爲丸,梧桐子大。
-
幹角
拼音:gànjiǎo英文:幹角是指日本醫學把施行單一的直接角法,稱爲幹角。參考“角法”:角法指拔罐法。古時用獸角製成的杯罐作拔罐工具,故名。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五十二病方》:“牡痔……以小角角之。”意指用小角來吸拔。《肘後方》及《外臺》中均有此稱。
-
跌破勒
拼音:diēpòlè出處:出自《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拼音名:DiēPòLè英文名:SeedofLongleafXylosma別名:小角刺、鐵梨木、鑿子樹來源:藥材基源:爲大風子科植物長葉柞木的葉、刺及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XylosmalongifoliumClos採收和儲藏:葉、刺全年均可
-
養血散火湯
先生眼科》:方名:養血散火湯組成:生地1錢(切片),丹皮8分,歸身1錢,草決明8分,白芍1錢(酒炒),防風6分,荊芥6分,青葙子8分,川芎8分,菊花1錢,茯苓1錢,車前子8分。主治:眼小角淡紅或赤痛者。加減:若服藥紅痛俱愈,但看物不明,去防風、荊芥,加沙苑蒺藜1錢(淡鹽水炒),菟絲子1錢,熟地2錢。
-
小牛角䚡散
拼音:xiǎoniújiǎosāisǎn英文:概述:小牛角䚡散爲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四方。組成:牛角䚡(燒令赤)一枚,鹿茸、禹餘糧、當歸、乾薑、續斷各二兩,阿膠三兩,烏賊骨、龍骨各一兩,赤小豆二升。製法:上藥爲末用法用量:每服一方寸匕,空腹溫酒調下,日三次。功能主治:主治帶下崩漏。附註:
-
張角
拼音:zhāngjiǎo英文:張角爲古拔罐術語。張:開;起。角:火罐。即起罐。《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竅旁……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頃,而張角,絜以小繩。”
-
小犀角圓
、乳癰、發背,一切毒腫,服之化爲水。用法用量:每服三圓,溫湯下,利三、兩行,喫冷粥止之,不利,加至四、五圓,初服取快利,後漸減圓數,取微溏泄爲度,老小,以意加減,腫消及和潤乃止。利下黃水,覺腫處微皺色變,即是消候。一切腫毒皆內消,神驗不可論。注意:忌熱面、蒜、豬肉、蘆筍、魚、海藻、菘菜、生冷、粘食
-
角法
拼音:jiǎofǎ英文:角法指拔罐法。古時用獸角製成的杯罐作拔罐工具,故名。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五十二病方》:“牡痔……以小角角之。”意指用小角來吸拔。《肘後方》及《外臺祕要》中均有此稱。參見拔罐法:拔罐法指用排除杯內空氣產生負壓,使其吸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古代有以獸角或竹筒爲工具,因稱“角
-
腦橋小腦三角磁共振檢查技術
作名稱:腦橋小腦三角磁共振檢查技術適應證:腦橋小腦三角磁共振檢查技術適用於:1.腦橋小腦三角腫瘤。2.腦橋小腦三角區腫瘤樣病變。3.顱腦外傷累及小腦角區。4.腦橋小腦先天性發育異常。5.腦橋小腦區腫瘤術後複查。6.內聽道骨源性疾病。禁忌證:1.裝有心電起搏器者。2.使用帶金屬的各種搶救用具而不能去
-
小果皁角
出處: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拼音名:XiǎoGuǒZàoJiǎo英文名:fruitofLittlefruitHoneylocust別名:小皁角。來源:藥材基源:爲豆科植物小果皁角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ditsiaaustralisHemsl.[G.microcarpaMet
-
腦橋小腦三角
拼音:nǎoqiáoxiǎonǎosānjiǎo英文:pontocerebellartrigone;trigonumpontocerebellare在腦橋腹面延髓、腦橋和小腦的交角處,稱爲腦橋小腦三角。前庭蝸神經和麪神經根位於此三角內。
-
小花八角楓
xiǎohuābājiǎofēng拼音名:XiǎoHuāBāJiǎoFēnɡ別名:九牛造、僞八角楓、狹葉八角楓、三角楓來源:藥材基源:爲八角楓科植物小花八角楓的根、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angiumfaberiOliv.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根,洗淨,切片曬乾;葉,鮮用。原形態:落葉灌木
-
小腦橋腦角膽脂瘤切除術
iúqiēchúshù英文:resectionofcholesteatomaofthecerebello-pontineangle手術名稱:小腦橋腦角膽脂瘤切除術分類:神經外科/顱內腫瘤手術/幕下腫瘤手術ICD編碼:01.5917概述:膽脂瘤較多見於小腦橋腦角,有完整的腫瘤包膜,內含銀屑狀上皮樣組
-
小腦腦橋角腦膜瘤切除術
ello-pontineangle手術名稱:小腦腦橋角腦膜瘤切除術分類:神經外科/顱內腫瘤手術/幕下腫瘤手術ICD編碼:01.5107概述:小腦腦橋角是顱內腦膜瘤多發部位之一,約佔顱內腦膜瘤的10%左右。腫瘤的基底附着於乙狀竇、巖上竇、巖下竇或頸內靜脈孔附近。其部位貼近小腦幕,位於小腦橋腦角前上或
-
黃花地錦苗
ìjǐnmiáo出處:黃花地錦苗首見於清《植物名實圖考》,雲:"黃花地錦苗,江西、湖南多有之。與紫花者相類,而葉莖瘦弱,莖微赤,葉尖細,花有跗,亦結小角。"並有附圖,即今之臺灣黃堇。拼音名:HuánɡHuāDìJǐnMiáo別名:雞屎草、臭蟲草。來源:藥材基源:爲罌粟科植物臺灣黃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動
-
跌破竻
拼音:diēpòlè出處: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拼音名:DiēPòLè別名:小角刺(《廣西藥植名錄》)來源:爲大風子科植物長葉柞木的葉、刺及種子。葉、刺全年可採;種子、果實成熟時採收。原形態:長葉柞木,又名:竻鑿樹。禿淨灌木或喬木,高達7米。枝柔弱,常有刺。葉革質,長圓狀倒卵
-
頸段氣管切段切除端端吻合術
狹部,並貫穿縫合。3.暴露頸段氣管狹窄區,仔細保留氣管旁兩側筋膜內血管和側後區的喉返神經。作氣管環間鬆弛切口,切斷其環間韌帶。切斷舌骨上諸肌,於兩側小角處切斷舌骨中間段,使喉部下降(圖2)。4.仔細以手指作胸骨柄下游離,以增加頸段氣管的長度。5.切除頸段氣管的稀罕區或病變侵蝕區。6.以粘膜外間斷縫合
-
激光小梁成形術治療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
tyforopen-angleglaucoma概述:1973年Krasnov首次報道以Q-開關紅寶石激光做房角穿刺術取得初步效果以來,其後有諸多作者做了大量臨牀及實驗室工作,以探求應用激光使小梁組織產生與Schlemm管相通的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爲Wise(1979)創用一種全新的氬激光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