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小腹的位置
小腹的位置有2種說法:
1.小腹指下腹部[2] 。小腹痛又稱少腹痛,指下腹部疼痛 。《醫林繩墨·腹痛》:“若自臍以下而腹作痛者,名曰小腹痛。”
2.小腹指下腹的中部[3]。小腹痛指臍下正中部位疼痛[4] 。少腹指臍下腹部兩旁,見《傷寒直格》捲上[5]。少腹痛指臍下偏左或偏右部位疼痛 。《醫學從衆錄·心痛續論》:“小腹兩旁謂之少腹”
5 小腹痛的治療
如氣滯用四磨湯;血瘀用手拈散;寒鬱以二陳湯加乾薑、吳萸、蒼朮、厚朴;熱鬱以四逆散加黃連、山梔、香附、黃芩;沉寒以理中湯加附子、肉桂、吳萸、茴香;氣陷以二陳湯加升麻、柴胡、乾薑、當歸;若醉飽行房,小腹脹痛,用當歸、芍藥、川芎、柴胡、青皮、吳萸、甘草之類。
《景嶽全書·雜證謨》:“下焦小腹痛者,或寒或熱,或食或蟲,或血或氣逆,皆有之。凡閉結者,利之下之,當各求其類而治之。”
《證治匯補·腹痛章》:“小腹爲至陰之位,厥陰所屬,有沉寒下虛,有積熱內鬱,或忿怒所至,或房勞損傷,俾中上二焦清純之氣,下陷於至極之地,鬱久不舒,痛連陰器,久則元氣愈虛,不能歸複本位,所以能痛無止耳。然肝主疏泄,不利峻補,總宜調補氣血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