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腰痛

中醫學 中醫病證名

1 拼音

wài gǎn yāo tòng

2 英文參考

exogenous lumbago

lumbago caused by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外感腰痛爲病證名[1]。指感受外邪所致的腰痛。見《症因脈治·腰痛總論》。主要有風溼腰痛寒溼腰痛溼熱腰痛三種。另有風腰痛風寒腰痛風熱腰痛溼腰痛等也屬外感腰痛。一般以實症居多。治療以祛邪通絡爲主。

4 風溼腰痛·外感腰痛

風溼腰痛爲病證名[2]。見《諸病源候論·腰背病諸候》。多因風溼乘襲,留滯經絡所致。症見腰背重痛,轉側不利;或見發熱惡寒自汗身重;或見浮腫,脈多浮澀。治宜祛風化溼。可用羌活敗毒散獨活秦艽湯五加皮湯等方。本證可見於肌纖維組織炎、腰肌勞損、類風溼脊椎炎等病。

5 寒溼腰痛·外感腰痛

寒溼腰痛爲病證名[3]腰痛之一。見《丹溪心法·腰痛》。又名溼冷腰痛。因寒溼着腰傷腎所致。《醫學入門》卷五:“久處卑溼,雨露浸淫,爲溼所着,腰重如石,冷如水,喜熱物熨。不渴便利,飲食如故,腎着湯附子;停水沉重,小便不利五積散滲溼湯。”也可用術附湯五積散獨活蒼朮湯等方。外治摩腰丹

6 溼熱腰痛·外感腰痛

溼熱腰痛爲病證名[4]腰痛之一。見《丹溪心法·腰痛》。因感受時令溼熱,或因飲食厚味,內蘊溼熱所致。《症因脈治》卷一:“溼熱腰痛之症,內熱煩熱自汗口渴,二便赤澀,痠痛沉重。”並有腰間熱,或肢節紅腫,苔黃,脈數等。治宜清熱利溼。方用加味二妙散大分清飲柴獨蒼朮湯等。兼虛者,宜七味蒼柏散。本證可見於類風溼脊椎炎、風溼性關節炎急性腎盂腎炎腎周圍炎等病。

7 風腰痛·外感腰痛

風腰痛爲病證名[5]。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十三。又稱傷風腰痛。因風邪傷於腎經所致的腰痛如掣,或左或右,痛無定處,或連肩背,或牽引兩足,或見寒熱,脈浮。治宜祛風通絡活血。可用獨活寄生湯五積散小續命湯等方。風腰痛風寒腰痛風熱腰痛風溼腰痛之分。

8 風寒腰痛·外感腰痛

風寒腰痛爲病證名[6]。見《東醫寶鑑·外形篇》。《諸病源候論·腰背病諸候》:“凡腰痛病有五……二曰風痹風寒着腰是以痛。”因風寒着腰所致的腰痛拘急,或連脊背,或引腳膝,或見寒熱,腰間覺冷,得溫痛減,脈浮而緊。治宜疏散風寒。可用二柴胡飲五積散加味龍虎散等方。本證可見於纖維組織炎、增殖性脊椎炎、類風溼脊椎炎、腰肌勞損等病。

9 風熱腰痛·外感腰痛

風熱腰痛爲病證名。腰痛之一。見《世醫得效方·大方脈雜醫科》。因風熱之邪侵襲腎經所致。症見腰痛強急,牽連腳膝,口渴便祕,脈洪數。治宜祛風清熱。可用敗毒散,或大、小柴胡湯等方。

10 溼腰痛·外感腰痛

溼腰痛爲病證名[7]腰痛之一。見《濟生方·腰痛》。因雨露水溼侵襲腰部所致。症見腰冷腰痛,如坐水中,身體沉重,或見身腫,逢陰雨則痛劇,脈緩。治宜溫化水溼。小便不利者則宜滲利,可用不換金正氣散腎着湯滲溼湯等方。溼本陰邪,若寒偏重者,稱寒溼腰痛;與風相兼者稱風溼腰痛;與熱相兼者稱溼熱腰痛

11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6.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02.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9.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3.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7.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