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吐血

中醫學 中醫病證名

1 拼音

wài gǎn tǔ xuè

2 英文參考

exogenous hempty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外感吐血爲病證名[1]。指內有積熱外感風寒風熱所致的吐血。《症因脈治》卷二:“外感吐血之因,內有積熱,諸經火盛,外有風寒,束其肌表,血絡熱甚,不得外越,妄行上衝。”因風熱者,兼見發熱頭痛鼻幹口燥,或有咳嗽脈象浮數。用桑杏湯藕節茅根之類;因風寒者,兼見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宜清疏營衛,表散風寒。用羌活沖和湯加減;若表邪已解,仍吐血發熱目痛不眠,爲陽明邪熱,宜用幹葛石膏湯犀角地黃丸等方。亦有寒邪鬱於經絡者。

參見外寒失血外寒失血爲病證名[2]。指寒邪鬱於經絡而致的吐血。《不居集》卷十三:“外寒失血者,爲邪氣不能發散,壅盛於經絡,逼迫於血因而吐者,須當發散經中寒邪。”宜麻黃桂枝湯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