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Tōngtiān BL7[中國鍼灸學詞典]
tōngtiā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L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黃帝內經靈樞》第七十二篇篇名·《通天》
通,精通;天,各人的天然稟賦和生理特徵[1]。本文指出要精通人的不同特點而論治,故名。內容根據人的稟賦不同,及陰陽偏盛偏衰和不盛不虛的道理,把人劃分爲五種類型。即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和陰陽和平之人,並指出各種不同類型的人在體質、性格和形態上各有其特徵,在治療上須觀察這些不同的形態特點。
6 經穴名·通天
穴位 | 通天 | ||
---|---|---|---|
漢語拼音 | Tongtian | ||
羅馬拼音 | Tungtien | ||
美國英譯名 | Reaching Heaven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BL7 | |
日本 | 7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V7 | |
富耶氏 | |||
德國 | B7 | ||
英國 | B7 | ||
美國 | BI7 |
通天爲經穴名(Tōngtiān BL7)[2]。出《鍼灸甲乙經》。別名天臼、天伯。屬足太陽膀胱經。通即通達,天指頭頂,穴在頭部,上通巔頂,故名通天。 通天穴主治頭面,口鼻等疾患,如頭痛,頭重,眩暈,鼻塞,鼻淵,鼻衄,面腫,口,耳鳴,項強,癭氣,喘息,瘈瘲,目眩,鼻痔,急,慢性鼻炎,頭項痛,口喎,衄血,狂走,瘛瘲,恍惚,目盲,青光,內障等上竅不靈之症,現代又多用通天穴治療鼻炎,高血壓,面神經麻痹,中風後遺症,遺尿,足跟痛,腦血管病後遺症,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嗅覺障礙,鼻炎,副鼻竇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本穴是治療各種鼻病的要穴[3]。
6.1 通天穴的別名
天臼(《鍼灸甲乙經》),天白(《外臺祕要》),天伯(《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天目(《普濟方》)、天歸[4]。
6.2 出處
《鍼灸甲乙經》:頭項痛重,暫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
6.3 穴名解
通,有通達、貫通之義;天,有巔義,至高無上。《黃庭中景經》李注:“頂上中央名通天。”又曰:“入慢際一寸名通天,棲神之宅也。”通天之名,可能由道家而來。功能開通肺竅,通乎天氣。《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五臟九竅十二節皆通乎天氣。”《病能論》:“上經言,氣之通天也…”天氣通於肺,鼻爲肺竅。是穴主治肺竅不利、鼻塞鼻衄、不聞香臭,因名通天。
6.4 所屬部位
6.5 通天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通天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通天穴位於頭正中線入髮際4寸,再旁開1.5寸處(《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另說通天穴在頭正中線入前髮際4.5寸,再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或在頭正中線入前髮際3.5寸,再旁開1.5寸處(《備急千金要方》)。
通天穴在頭部的位置
通天穴在頭部的位置
6.6 通天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位,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向前1寸與神庭和頭維連線的內1/3與外2/3處垂線的交點處取穴[7]。
快速取穴:先取承光(先取百會[備註]正坐,兩耳尖與頭正中線相交處,按壓有凹陷處即是百會穴,再取百會至前髮際的中點,再旁開量2橫指處即是承光穴),其直上2橫指處即是通天穴[8]。
6.7 通天穴穴位解剖
通天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結締組織、骨膜。有顳淺動、靜脈和枕動、靜脈的吻合網。分佈着枕大神經分支。皮膚由眶上神經分佈。該神經爲額神經的最在分支,行於眶頂壁和上瞼提肌之間,經眶上切跡達額部,其終末支與眶上動脈伴行上升,分佈於骨膜及顱頂部皮膚,包括額區,頂區直至人字縫。
6.7.1 層次解剖
6.7.2 穴區神經、血管
6.8 通天穴的功效與作用
人之全體,以頭爲天;在軀幹,則以胸廓爲天。通天穴主要功能,在於通徹上竅。
6.9 通天穴主治病證
通天穴主治頭面,口鼻等疾患,如頭痛,頭重,眩暈,鼻塞,鼻淵,鼻衄,面腫,口,耳鳴,項強,癭氣,喘息,瘈瘲,目眩,鼻痔,急,慢性鼻炎,頭項痛,口喎,衄血,狂走,瘛瘲,恍惚,目盲,青光,內障等上竅不靈之症,現代又多用通天穴治療鼻炎,高血壓,面神經麻痹,中風後遺症,遺尿,足跟痛,腦血管病後遺症,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嗅覺障礙,鼻炎,副鼻竇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通天穴主治頭面、口鼻等疾患,如頭痛、眩暈、面腫、口、鼻塞、鼻衄、耳鳴、項強、癭氣、喘息、瘈瘲等。
現代又多用通天穴治療鼻炎、高血壓、面神經麻痹、中風後遺症、遺尿、足跟痛等。
通天穴主治頭痛,目眩,鼻塞,鼻衄,鼻痔,以及急、慢性鼻炎等。
通天穴主治頭項痛、鼻塞、口喎、衄血、頭重、耳鳴,狂走,以及瘛瘲、恍惚、目盲、青光、內障等上竅不靈之症。
1.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後遺症,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面神經麻痹,嗅覺障礙;
6.10 刺灸法
6.10.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
平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
6.10.2 灸法
可灸。
6.11 通天穴的配伍
6.12 特效按摩
用食指按壓通天穴,每次3分鐘左右,也可用刮痧療法,可治療頭痛、鼻塞、鼻出血、鼻竇炎等疾病。
6.13 文獻摘要
《鍼灸大成》:主頸項轉側難,癭氣,鼻衄,鼻瘡,鼻窒,鼻多清涕,頭旋,屍厥,口喎,喘息,頭重,暫起僵仆,癭瘤。
6.14 通天穴研究進展
6.14.1 針刺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針刺腦血栓患者的通天穴,可使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均有所降低;可使部分癲癇大發作患者的腦電圖趨於規則化。
6.14.2 治療癲癇
實驗研究針刺通天穴可使部分癲癇大發作的患者腦電波節律紊亂趨向規則,或使病理性腦電波電位降低。
6.14.3 治療中風後小便失禁
7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9.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 ^ [3]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26.
- ^ [4]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9.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26.
-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9]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