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Tōnglǐ HT5[中國鍼灸學詞典]
tōnglǐ[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5[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T5[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經穴名·通裏
穴位 | 通裏 | ||
---|---|---|---|
漢語拼音 | Tongli | ||
羅馬拼音 | Tungli | ||
美國英譯名 | Inner Communication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HT5 | |
日本 | 5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C5 | |
富耶氏 | C5 | ||
德國 | H5 | ||
英國 | H5 | ||
美國 | He5 |
通裏爲經穴名(Tōnglǐ HT5)[1]。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備急千金要方》作通裏[2]。屬手少陰心經。通裏是手少陰心經的絡穴。通即通往,裏指鄰里,手少陰心經絡脈由此穴別出與毗鄰之手太陽經聯絡,故名通裏。主治暴喑,舌強不語,急性舌骨肌麻痹,咽喉腫痛,扁桃腺炎,咳嗽,哮喘,暴瘖,心悸,怔忡,腕臂痛,熱病,頭痛目眩,目痛,心絞痛,心動過緩,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狂證,精神分裂症,癔病,癔病性失語,悲恐畏人,臂,肘,腕痛,底臑肘臂內後側痛,指攣,心痛,頭暈,目眩,眩暈,腕關節痛,失眠,面赤,喉痹,倦言嗜臥,崩漏,遺尿,胃出血,子宮內膜炎等。
4.1 別名
4.2 出處
4.3 特異性
4.4 穴名解
通即通往,裏指鄰里,手少陰心經絡脈由此穴別出與毗鄰之手太陽經聯絡,故名通裏。
通,通達,通暢,貫通之義。裏,鄰里,又與理通。本穴爲手少陰之別絡,從此別走手太陽小腸經,經氣由此通達表裏二經,且兼小腸爲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若井裏然,故以爲名。其所治症爲目痛、汗閉、喉痹、心熱、悸動、脹滿、崩漏等。凡此諸症,其由澀滯抑鬱所生者,本穴統能治之。綜而觀之,本穴以通爲治,故名“通裏”,即通而理之也。[3]
4.5 所屬部位
前臂[4]
4.6 通裏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通裏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5][6]。
通裏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寸,尺側屈腕肌腱的橈側緣。仰掌取穴。
通裏穴的位置
4.7 取法
仰掌,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當神門與少海連線上,腕橫紋上1.5寸處取穴。
通裏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寸,尺側屈腕肌腱的橈側緣。仰掌取穴。
快速取穴:仰掌用力握拳,沿尺側肌腱內側的凹陷,從腕橫紋向上量1橫指處即是通裏穴[8]。
4.8 穴位解剖
通裏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皮薄,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分佈。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前臂深筋膜,在尺動、靜脈和尺神經的橈側穿尺側腕屈肌(腱),進入指深屈肌,再經前臂屈肌後間隙達旋前方肌。
4.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4.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佈,深層有尺神經、尺動脈的分支分佈,並有尺神經、尺動脈的本幹經過。
4.9 通裏穴的功效與作用
手少陰經“從心繫卻上肺”,“上挾咽”,手少陰經別“上走喉嚨”,故通裏穴可宣肺通閉,治療暴喑。
心開竅於舌,手少陰絡脈“系舌本”,通裏是心經絡穴,爲臨牀治療舌強不語的要穴。
4.10 主治病症
通裏穴主治暴喑,舌強不語,急性舌骨肌麻痹,咽喉腫痛,扁桃腺炎,咳嗽,哮喘,暴瘖,心悸,怔忡,腕臂痛,熱病,頭痛目眩,目痛,心絞痛,心動過緩,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狂證,精神分裂症,癔病,癔病性失語,悲恐畏人,臂,肘,腕痛,底臑肘臂內後側痛,指攣,心痛,頭暈,目眩,眩暈,腕關節痛,失眠,面赤,喉痹,倦言嗜臥,崩漏,遺尿,胃出血,子宮內膜炎等。
通裏主要用於心神、口腔及前陰部疾患等:如熱病、頭痛目眩、心悸怔忡、心絞痛、心動過緩、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癔病、咽喉腫痛、暴瘖、舌強不語、臂、肘、腕痛等。
通裏主治心痛,心悸怔忡,頭暈,目眩,咽喉腫痛,暴瘖,舌強不語,腕關節痛等。
通裏穴主治心悸,怔忡,悲恐畏人,狂證,失眠;面赤,頭痛,目眩,目痛,暴喑,喉痹,舌強不語;底臑肘臂內後側痛,指攣;倦言嗜臥,崩漏,遺尿。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眩暈,神經衰弱,癔病性失語,精神分裂症;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2~0.5寸。
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針感亦可循心經下行到環指或小指,或循心經上行至前臂、肘窩,個別可走向胸部。
4.11.2 灸法
可灸。
4.12 配伍
通裏爲心經絡穴,手少陰絡脈“系舌本”,故本穴多配伍廉泉、啞門等治療舌強不語、暴喑等。
通裏配廉泉、涌泉,有清心啓閉開竅的作用,主治舌強,癔病性失音。
通裏配腕骨,爲原絡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狂證,精神分裂症。
通裏配內關、心俞,有寧神志調心氣的作用,治胸痹、脈結代、心絞痛、心律不齊心悸、怔忡、悲恐畏人。
4.13 特效按摩
4.14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手少陰之別,名曰通裏……其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
《備急千金要方》:主卒痛煩心,心中懊儂,數欠頻伸,心下悸,悲恐。主遺溺。主不能言。主熱病先不樂數日。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熱病,卒心中懊憹,數欠頻伸,悲恐,目眩,頭痛,面赤而熱,心悸,肘臂孺痛,實則支腫,虛則不能言,苦嘔,喉痹,少氣,遺溺。
《鍼灸大成》:主目眩頭痛,熱病先不樂,數日懊憹,數欠頻呻悲,面熱無汗,頭風,暴喑不言,目痛心悸,肘臂臑痛,苦嘔喉痹,少氣遺尿,婦人經血過多,崩中。實則支滿膈腫,瀉之,虛則不能言,補之。
《玉龍歌》:連日虛煩面赤妝,心中驚悸亦難當,若須通裏穴尋得,一用金針體便康。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通裏腕側後,掌後一寸中,欲言言不出,懊憹在心中,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平聲仍欠數,喉閉氣難通。虛則不能食,咳嗽面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4.15 研究進展
4.15.1 治療下頜關節炎
取雙側通裏穴,進針得氣後,邊捻轉針,邊讓患者作張口動作數次。
4.15.2 治療小兒遺尿
4.15.3 對心臟功能的影響
有實驗報道針刺正常人通裏穴,能使絕大多數受試者心電圖各波出現不同的改變,如無P波者出現P波,原有P波者P波升高或降低,QRS綜合波也發生兩相性改變,而以胸前導聯爲明顯,也有報道針刺通裏穴多引起心率加速。
4.15.4 對腦電圖的影響
4.15.5 對大腦皮質有調整作用
有報道針刺通裏對大腦皮質功能有調整作用,通過腦電可見原來α節律的波幅較低者,呈現α節律及波幅增強;反之,則α節律減弱。也有報道針刺通裏,可使部分癲癇大發作的患者腦電圖趨於規則化。
5 治法·通裏
通裏爲治法。裏,指表裏之裏。通裏又名瀉下、攻下、下法、通下,指運用有瀉下、攻逐、潤下的藥物以通導大便、消除積滯、盪滌實熱、攻逐水飲的治法[9]。凡是胃腸實熱積滯,燥屎內結,以及體內蓄水、冷積等邪實之證,而正氣未虛者,均可使用。分寒下、溫下、潤下等,除潤下藥較和緩外,其餘多較峻烈,年老體弱慎用,孕婦和月經期勿用,無實結者不要輕易採用。
6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10.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0.
-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8.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6-67.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08-209.
-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9]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