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tianwang buxin mini-pil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天王補心丹同名方劑約有九首,其中《校注婦人良方》卷六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生地120g、當歸60g、天門冬60g、麥門冬60g、柏子仁60g、棗仁60g、五味子60g、人蔘15g、玄蔘15g、丹蔘15g、白茯苓15g、遠志15g、桔梗15g,具有滋陰養血,補心安神之功效。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本方爲治療陰虛血少,心神不安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屬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者。
4 《校注婦人良方》卷六方之天王補心丹
該方劑作用廣泛,其對中樞神經及神經、內分泌功能具有強大的調節作用,對免疫功能有強大的促進、調節作用,因而對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及甲狀腺功能亢進有治療作用。其對心臟有強心、抗心律失常、保護心肌細胞作用,對周圍血管有擴張作用,對血液流變學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因而對各種內科性心臟病均會有積極的治療作用,同時有抗氧化損傷、抗衰老作用,因而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該方劑還有促進造血功能、抗腫瘤、促進消化系統功能等作用,由於不是本節研究重點,故不再贅述。[1]
4.1 別名
4.2 處方
生地黃(酒洗)四兩,當歸身(酒洗)、天門冬、麥門冬、炒柏子仁、炒酸棗仁各二兩,人蔘、玄蔘、丹蔘(微炒)、茯苓、炒遠志、炒五味子、炒桔梗、硃砂(爲衣)各五錢。
生地120g、當歸60g、天門冬60g、麥門冬60g、柏子仁60g、棗仁60g、五味子60g、人蔘15g、玄蔘15g、丹蔘15g、白茯苓15g、遠志15g、桔梗15g[3]
酸棗仁9g、柏子仁(炒)9g、當歸身(酒洗)9g、天門冬(去心)9g、麥門冬(去心)9g、生地黃(酒洗)12g、人蔘(去蘆)5g、丹蔘(微炒)5g、玄蔘(微炒)5g、白茯苓(去皮)5g、五味子(烘)5g、遠志(去心炒)5g、桔梗5g[4]。
人蔘(去蘆)、玄蔘、丹蔘、茯苓、遠志、桔梗各五錢,生地黃四兩,當歸(酒浸)、五味、天門冬、麥門冬(去心)、柏子仁、酸棗仁(炒)各一兩[5]。
4.3 製法
4.4 功能主治
《校注婦人良方》卷六方之天王補心丹具有滋陰養血,補心安神之功效。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症見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手足心熱,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數。
功能滋陰清熱,補心安神。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症。近代常用於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臟病等陰虛有熱者。
4.5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空腹白開水或龍眼肉煎湯送下。
空心白滾湯下三錢(9g),或圓肉湯俱佳。
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竹葉煎湯送下。
4.6 方解
方中生地補養心腎,滋陰清熱爲君;天冬、麥冬、玄蔘助生地滋陰清熱爲臣;丹蔘、當歸身補養心血;人蔘、茯苓補益心氣;柏子仁、遠志、五味子、酸棗仁收斂心氣,益智安神;桔梗載藥上行,硃砂入心安神。諸藥合用,適用於心腎陰虛有熱之心悸失眠等症。
本方主治心腎兩虛、陰虧血少、虛火內擾證,治以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爲法。方中生地滋心腎之陰而清熱,使水盛能伏火,爲君藥。天冬、麥冬、玄蔘皆性寒多液之品,助君藥養陰清熱;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共爲臣藥。當歸、丹蔘補血活血,使補而不滯;人蔘補氣生血,寧心益智;遠志、茯苓寧心安神,交通心腎;硃砂鎮心安神;五味子益氣斂陰,共爲佐藥。桔梗載藥上行,爲使藥。諸藥相伍,共奏滋陰清熱,養心安神之效。
本方的君藥爲生地。主要是因爲天王補心丹所治證是由於心腎兩虧,陰虛血少,虛火內擾所致。生地甘寒,具有滋陰清熱養血之功,且用量獨重,以其針對主症起主要治療作用,故爲君藥。
本方治證是由心腎兩虛,陰虛血少,虛火內擾所致。陰虛血少,心失所養,故心悸失眠,神疲健忘;陰虛生熱,虛火內擾,故手足心熱,虛煩,遺精,口舌生瘡。治宜滋陰養血,補心安神。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爲君藥。天冬、麥冬滋陰清熱;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當歸補血潤燥,共爲臣藥。人蔘補氣,使氣旺則陰血自生,且又寧心益智;五味子益氣斂陰,以助補氣生陰之力;茯苓、遠志養心安神,又可交通心腎;玄蔘滋陰降火,以制虛,火上炎;丹蔘清心活血,使之補而不滯;硃砂鎮心安神,兼治其標,共爲佐藥。桔梗爲使藥,取其載藥上行,俾藥力上人心經,與丹蔘相伍,又可行氣血,使諸藥滋而不膩,補不留瘀。綜合全方,以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爲主,兼可滋陰降火,交通心腎,而治心悸、失眠、健忘諸症。[6]
4.7 運用
1.本方爲治療陰虛血少,心神不安的代表方劑。臨牀上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爲證治要點。
2.加減法:若心悸怔忡甚者,可加龍眼肉、夜交藤等以增強養心安神之功;若伴遺精滑泄者,可加金櫻子、煅牡蠣等以固腎澀精。失眠較重者,可酌加龍骨、磁石等以增其安神之功。[7]
3.使用注意:本方滋陰之品較多,對脾胃虛弱、納食欠佳、大便不實者,不宜長期服用。忌胡荽、大蒜、蘿蔔、魚腥、燒酒。
4.8 現代適應證
適應證: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屬心經陰虧血少者,均可用之。
4.8.1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症發病與精神過度緊張或恐懼等因素有關,使大腦皮層抑制功能不足而出現頭痛、頭暈、易激動、煩躁、入睡困難或睡眠淺或失眠;其次是大腦皮層興奮功能不足,表現精神不振、沒情緒、乏力、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工作難以持久等,上述兩種情況也可同時存在;但要除外某些器質性疾病,如腦腫瘤等引起的神經衰弱綜合徵。
4.8.2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指甲狀腺腺體本身產生甲狀腺素過多而引起的甲狀腺毒症,其病因包括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自主高功能腺瘤3種。本節重點介紹瀰漫性甲狀腺腫(GD),該病佔甲亢的80%~85%,發生與自身免疫有關,發病機制目前不太清楚,主要有3種學說:①免疫耐受系統障礙,胸腺或外周環節清除自反應T細胞的功能喪失,導致其攻擊甲狀腺組織;②甲狀腺細胞表面免疫相關性蛋白的異常表達,使其成爲抗原遞呈細胞,誘發和加重針對甲狀腺的自身免疫反應;③由遺傳背景決定的特異性抑制性T細胞功能的缺陷,導致輔助性T細胞和B細胞功能增強。當然環境因素也參與了GD的發生。在上述誘因作用下,GD患者血清中產生了針對甲狀腺細胞TSH(促甲狀腺激素)受體的特異性自身抗體,即TSH受體抗體(TRAb),TRAb分3種:一是TSH受體刺激性抗體(TSAb),該抗體與TSH受體結合產生類似TSH的生物效應,刺激甲狀腺細胞增生,促進甲狀腺素產生;二是甲狀腺生長免疫球蛋白(TGI),與TSH受體結合,僅產生甲狀腺細胞增生,不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三是TSH刺激阻斷性抗體(TSBA))與TSH受體結合則阻斷TSH與受體結合,抑制甲狀腺增生及甲狀腺素產生,臨牀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當TSAb與TSBAb並存時,二者誰佔優勢,便產生相應症狀。最近有人認爲工型輔助性T細胞(TnⅠ)導致細胞免疫反應;Ⅱ型輔助性T細胞(TnⅡ)導致體液免疫反應,其機理仍在探討中。甲亢的主要病理改變是甲狀腺瀰漫性腫大,甲狀腺的濾泡上皮細胞增生,臨牀主要表現爲甲狀腺毒症、瀰漫性甲狀腺腫、眼底及脛前黏液性水腫。
4.8.3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現爲人的思維、情感、行爲之間互不協調,以及精神活動脫離現實環境。其病因機理尚有許多方面不太清楚,大概有以下幾方面:①遺傳因素。②環境因素,首先常見於精神因素,如家庭糾紛、戀愛挫折、突然失去親人、激烈思想鬥爭等;其次見於軀體因素,如外傷、內分泌變化等。③本人的性格及神經類型,如孤僻、內向、多疑等。④大腦特異性病理形態。⑤中樞胺類化合物如兒茶酚胺、5-羥色胺等代謝異常,有病理性甲基轉移學說、多巴胺活性過度假說、中樞5-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通路障礙學說等,這些學說仍需進一步研究。
至於心臟病,內容較多,主要指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可見前述。
4.8.4 冠心病
冠心病全稱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常見於中老年人血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增高的高脂血症、高血壓患者、吸菸者及糖尿病患者。在長期高脂血症的條件下,低密度脂蛋白及膽固醇對動脈內膜造成功能性損傷,使血管內皮細胞及白細胞表面特性發生變化,黏附因子表達增加;單核細胞黏附在內皮細胞上的數量增加,並移人內膜下成爲巨噬細胞,通過清道夫受體吞噬氧化修飾的低密度脂肪蛋白,形成粥樣硬化病變脂質條紋;同時巨噬細胞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過氧化物和超氧陰離子,併合成和分泌6種細胞因子,包括血小板源生長因子(PDE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等。PDGF和FGF刺激平滑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增生和遊移到內膜,也刺激新的結締組織形成。PDGF和PDEF-β不但使平滑肌細胞遊移到富含巨噬細胞的脂肪條中,並轉爲泡沫細胞,且促使脂肪條演變成纖維脂肪病變,發展爲纖維斑塊。除此之外血壓增高等血流動力學變化可使動脈內膜內皮細胞連續性中斷,暴露內膜下組織,此時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黏附,聚集在內膜上,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釋出包括巨噬細胞在內的許多細胞因子,這些因子進入動脈壁,促進了動脈硬化;同時發現動脈硬化各階段的病變中有T淋巴細胞,提示病變的發展可能與免疫或自身免疫反應有關。主要病理改變是冠狀動脈血管狹窄或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臨牀上出現一系列症狀,如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猝死,最常見的是心絞痛。
4.8.5 心律不齊
心律不齊即心律失常。可由心臟本身因素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或心外因素如電解質紊亂、神經內分泌紊亂等多種因素引起,是心臟激動的起搏點、頻率、傳導異常所致。臨牀上主要分爲心動過速、早搏、心動過緩,嚴重的是心房撲動、心房顫動或心室顫動等。
4.8.6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於心泵功能減退使靜脈系統瘀血、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所致的一組綜合徵。臨牀病因較爲複雜,第一是心臟本身因素所致,如先天性心臟病失代償期、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第二是心臟流出道狹窄,周圍循環阻力增加所致如高血壓性心臟病、各種休克,特別是感染性休克使心臟後負荷加重。第三是心臟前負荷增加所致,如重症肺炎、嚴重哮喘,首先產生肺動脈高壓使右心衰竭,然後肺循環瘀血,左心房血液增加,左心室舒張期血液增加使心臟前負荷增加,加之缺氧、酸中毒等多種因素而發生全心衰竭。第四是嚴重貧血、嚴重缺氧使心肌缺氧或大量快速輸液使心臟前負荷大量增加所致。心衰所產生的影響發生在3個方面:第一是心臟本身收縮無力臨牀出現心音低鈍、心率增快;第二是靜脈迴流受阻,出現體循環及肺循環瘀血症狀,如水腫、肝臟腫大、頸靜脈怒張、呼吸困難、肺部出現水泡音等急性肺水腫表現;第三是心搏無力而使動脈灌注不足,出現少尿、四肢不溫、血壓下降等症狀。
4.9 藥理作用
4.9.1 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生地黃能顯著加強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因此具有顯著的鎮靜作用。臣藥酸棗仁具有十分顯著的鎮靜、催眠和抗驚厥作用,其有效成分比較複雜,包括酸棗仁皁苷、酸棗仁油、黃酮等,通過作用於腦組織中單胺類神經遞質及其代謝物而發揮作用,酸棗仁皁苷A可阻斷海馬神經元穀氨酸的釋放,抑制穀氨酸介導的興奮性信號傳導;酸棗仁水煎劑可降低腦組織中神經遞質多巴胺和3,4-二羥基苯乙酸的含量,酸棗仁油可改善記憶障礙和學習能力;酸棗仁煎劑對其他鎮靜藥還有協同作用,使條件反射消退,防禦性非條件反射潛伏期延長,總睡眠時間增多。柏子仁也具有明顯的中樞鎮靜作用,能促進睡眠,對基底核破壞損傷造成的學習和記憶障礙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當歸能抑制血漿TXB2產生,增加血漿6-Keto-PGF1α水平,糾正腦缺血TXA2/PGI2比值,因而可改善腦缺血、缺氧症狀;當歸能加快腦組織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元代謝,減少腦梗死體積,減少腦細胞凋亡,促進受損傷神經元生長和修復,促進神經元再生和再支配。麥冬煎劑具有鎮靜作用,並與巴比妥鈉、氯丙嗪有協同作用,能拮抗咖啡因的興奮作用。佐藥人蔘皁苷可顯著阻止腦缺血再灌注大腦皮層的腦電圖高度抑制和腦水腫形成;增加腦血流量,減少鈣沉積和腦水腫,促進再灌注恢復,增加腦對葡萄糖的攝取,減少乳酸、丙酮酸和乳酸/丙酮酸比值,使大腦更合理利用葡萄糖氧化產能;人蔘能促進腦組織蛋白質及RNA合成,促進腦內神經遞質Ach的合成和釋放,提高腦內DA和NA含量,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加大腦重量和皮層厚度;人蔘皁苷Rb1和Rg1對海馬突觸體膜中Na+-K+-ATP酶的活性有興奮作用,對Ca2+-Mg2+-ATP酶活性有明顯的興奮和抑制作用;能對抗穀氨酸介導的神經毒作用,延長海馬神經細胞的存活時間,抑制缺氧對海馬神經細胞的損傷,因而能明顯促進大腦學習、記憶功能,提高其抗應激能力;人蔘通過對大腦皮層的興奮作用,使興奮與抑制得到平衡,使緊張紊亂的神經活動得到恢復,改善神經活動靈活性,提高大腦工作效率,臨牀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茯苓水煎劑(60g/d)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症3個月,有效率達56.6%,其機理尚待研究。丹蔘能明顯改善腦微循環,清除自由基,明顯抑制中樞神經而具有鎮靜和鎮痛作用。臨牀單用丹蔘煎劑治療神經衰弱痊癒及顯效率達75%。玄蔘具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從而具有鎮靜和抗驚厥作用。五味子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多方面影響,五味子醇可促進腦內RNA、DNA、蛋白質合成,不僅具有鎮靜、抗驚厥作用,而且對神經系統功能有調節作用,可興奮脊髓反射,加強條件反射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使兩種過程趨於平衡,提高大腦皮層的調節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產生抗疲勞作用;五味子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動,改善視力、聽力。遠志具有鎮靜和抗驚厥作用,可使間腦中輔酶(NAD+)濃度顯著升高,海馬、尾紋核和腦幹NAD+及還原型輔酶(NADH)濃度均增高,使條件反射及非條件反射均增多,並能促進神經細胞營養因子,抑制中樞性炎症活性,因此對大腦有保護作用,並能提高智力,抗癡呆。硃砂有鎮靜、催眠、抗驚厥作用。桔梗也具有鎮靜、鎮痛作用。
由此可見該方劑中的大多數藥味均具有鎮靜作用,特別是能使大腦功能加強,使興奮與抑制恢復平衡,這對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十分重要。
4.9.2 對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地黃能對抗糖皮質激素對腎上腺皮質功能的抑制作用,減輕其對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和形態的影響,使血漿皮質酮濃度升高;並能顯著改善甲亢陰虛患者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症狀,使血漿cAMP含量趨向正常,懷慶地黃則可使T3、T4、醛固酮(AD)濃度顯著改善,降低T3水平,使T4恢復正常;同時地黃還有降血糖作用。臣藥麥冬能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作用,提高機體的適應性,可促使胰島β細胞功能恢復,拮抗腎上腺素升糖反應,促進肝糖元合成,抑制葡萄糖在腸道吸收,而有顯著降血糖作用。當歸有抗促性腺激素作用。佐藥人蔘皁苷通過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促進皮質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人蔘還能興奮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促進性激素和性器官的發育,同時還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人蔘皁苷和人蔘多糖,其中人參多糖B可增加胰島素分泌和提高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人蔘多糖A則使肝磷酸化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及磷酸果糖激酶活力升高,從而加速糖的利用和減少糖原的合成而降糖;人蔘糖肽通過cAMP將信息傳到肝細胞質導致糖元分解和降低,cAMP也將信息傳到線粒體使糖的利用加快,而起到降血糖作用;人蔘皁苷通過抑制升高了的肝組織中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升高受到抑制的葡萄糖激酶活力,從而使糖的利用正常化而起到降糖作用;人蔘水提取物還可刺激胰島素釋放;人蔘二醇可使腎上腺釋放兒茶酚胺類介質增加;人蔘水提取物有使血清甲狀腺素和皮質酮水平降低並趨向正常化的作用。丹蔘可明顯減輕胰腺炎的胰腺出血和壞死程度,降低血清SOD,臨牀用於治療糖尿病有效率可達87.5%。玄蔘也有降血糖作用,對腎上腺皮質有興奮作用。使藥桔梗也有降血糖作用。
由此可見該方劑中有5味藥均作用於垂體-腎上腺軸,因而對神經、內分泌系統一定會有積極影響,特別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糖皮質激素的“允許”作用,便可協調全身其他神經、內分泌激素,使其發揮作用,使機體神經、內分泌功能恢復平衡。特別是五味子、人蔘有很強的適應原樣作用。生地、人蔘等均能降低T3、T4水平,使之恢復平衡,對甲亢、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應發揮有力的治療作用。
4.9.3 對心臟、血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地黃有強心利尿作用,且對衰弱的心臟作用更爲明顯,同時地黃可升高cAMP,使cGMP/cAMP比值降低而具有降壓作用。臣藥酸棗仁水提物可直接作用於心肌細胞而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醇提取物可使以雙相性心動過速爲主的心律失常迅速轉爲竇性節律,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微血管擴張;酸棗仁果肉提取液也有很強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酸棗仁果肉提取液及酸棗仁煎劑有顯著而持久的降血壓作用;酸棗仁總皁苷可顯著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升高高密度膽固醇,從而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柏子仁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當歸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當歸及阿魏酸可減少心肌細胞內Ca2+及Na+蓄積,減少MDA生成及CPK、LDH、AST釋放,降低心肌含水量,明顯改善心肌超微結構功能;水提取物通過抗自由基作用而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其醇提取物可通過減慢心肌傳導、延長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延長平臺期、抑制異位節律點、提高致顫閾等多方面作用而具有顯著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當歸注射液通過降低cGMP含量使cAMP/cGMP比率升高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時可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延長凝血酶原時間,降低血流黏滯度,從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同時也具有降血脂作用。天門冬所含天門冬素使周圍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減慢和尿量增加;天門冬酸鉀鎂鹽具有明顯的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而且對哇巴因所致心律失常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麥冬注射液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抗心肌缺血,縮小心肌梗死的體積;能顯著提高心肌收縮力和心臟泵功能,增加心輸出量,並具有抗休克作用,能逆轉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心功能的抑制,改善循環,使血壓回升;麥冬能改善微循環,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能使已顯著受損的心肌細胞較快得到修復。佐藥人蔘能促進兒茶酚胺釋放,抑制心肌細胞膜Na+-K+-ATP酶活性,使細胞內Na+增加,促進Na2+-Ca2+交換,使Ca2+內流增加,從而具有強心苷樣作用;人蔘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大輸出量,具有強心作用,同時對心肌收縮力呈雙相性影響;人蔘可增加冠脈血流量,使心率減慢;人蔘莖、葉、花、根等分離出的多種化合物均具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人蔘除可增加冠脈血流之外,還能降低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向組織釋放更多的氧,因而具有抗缺氧和保護心肌的作用;人蔘皁苷可擴張冠狀動脈、腦血管、椎動脈、肺動脈,對血壓有雙相調節作用,既可使高血壓病人血壓降低,又可使低血壓和休克病人血壓回升,對創傷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過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燙傷性休克等均有積極的治療作用;人蔘皁苷可抑制纖維蛋白原轉化爲纖維蛋白,可使全血黏度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硬化的作用。茯苓的多種提取物均有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率作用,同時對心衰病人產生顯著利尿作用,以減輕心臟前負荷。丹蔘注射液可擴張冠狀動脈,提高缺血區血流灌注,同時能改善全身微循環,使微動脈口徑擴大、血流加速、血流增大;丹蔘注射液可使心腦血管病患者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全血還原黏度、血栓長度等全部降低,有完全性抗凝作用和促纖溶作用,通過激活纖溶酶原一纖溶酶系統使纖維蛋白溶解並裂解爲纖維蛋白裂解產物;同時丹蔘作用於血管內皮細胞,使其表面組織因子活性和分泌的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活性明顯減少,纖溶酶原激活物顯著上升,從而提高抗凝和抗纖溶活性;丹蔘所含的多種成分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且隨藥物濃度的增加其作用增強;丹蔘對缺血性心肌有明顯的保護作用,除上述原因外還與其能抗脂質過氧化、清除自由基有關,同時丹蔘能調節血液在體內的重新分佈,使其他部位血流減少而有利於心臟的血液供應;更重要的是丹蔘可抑制缺血心肌磷脂肌醇信息系統的功能亢進,減慢心肌ATP降解和使部分AMP降解產物重新合成ATP。玄蔘也具有強心作用,並有降壓作用,可明顯增加冠脈血流量,抗心肌缺血。佐藥五味子可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細胞內RNA和心肌代謝酶活性,加強和調節心肌能量代謝,改善心肌營養及功能,同時有降血壓及改善冠脈血流的作用。遠志有顯著降血壓作用。桔梗所含桔梗皁苷有減慢心率和降血壓作用,還有增加冠脈血流作用。
由此可見該方劑所有藥味對心臟、血管、血液流變學均有積極作用,其保護心肌、加強心肌收縮力、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壓、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滯度、抗凝和抗血栓作用非常強大,因而對多種心臟病必定有治療作用。
4.9.4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該方劑中幾乎所有的藥味均對免疫功能有積極影響。君藥地黃具有免疫增強作用,其有效成分爲多糖類;地黃可通過阻斷、減弱環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的某些作用環節而具有保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對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DNA合成、蛋白質合成以及IL-2的產生都有明顯的增強作用。臣藥酸棗仁乙醇提取物能顯著提高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強遲髮型超敏反應,促進溶血素抗體的生成,並拮抗環磷酰胺對遲髮型超敏反應的抑制;酸棗仁肉多糖也有促進淋轉、抗體生成以及拮抗放射線致免疫損傷的作用,並能顯著提高放射所致白細胞數降低。當歸對機體免疫功能有明顯增強作用,其醇沉物能促進胸腺,脾臟T、B淋巴細胞增殖,對抗氫化可的松對其的抑制作用;當歸內酯能增強細胞毒T細胞殺傷活性,其有效成分爲免疫活性多糖( AIP),AIP有良好的抗補體活性及干擾素誘導活性,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的功能及活性,對人脾細胞有促有絲分裂活性,是B淋巴細胞的潛在絲裂原,可使B淋巴細胞分化到不同成熟階段,部分細胞羣成熟爲抗體分泌細胞,提高抗體數量及效價;同時AIP還能直接激活參與抗體反應的T淋巴細胞。麥冬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加脾臟重量,刺激血清中溶菌酶的產生,升高外周白細胞,提高免疫功能。佐藥人蔘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有廣泛的影響,不僅對正常動物,即使對免疫功能低下的動物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人蔘皁苷和人蔘多糖;人蔘多糖促進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促進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誘生腫瘤壞死因子和具有抗補體活性;人蔘花皁苷能促進網狀內皮系統功能,增加特異性抗體濃度,促進T、B淋巴細胞致分裂原刺激的淋轉反應;人蔘皁苷可促進脾臟免疫功能,增加脾T細胞對ConA的增殖反應,促進IL-2的產生和提高NK細胞活性。茯苓所含茯苓多糖能增加胸腺、脾臟、淋巴結的重量,增強吞噬細胞吞噬功能,對抗60Co照射引起的WBC減少,增加ANAE陽性淋巴細胞數,從而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同時可使淋巴細胞轉化率升高,抗體分泌細胞增加,從而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茯苓素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能增強巨噬細胞免疫功能,但對淋巴細胞轉化及血清抗體產生有抑制作用。丹蔘煎劑及注射液均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並能促進免疫功能。佐藥五味子有與人蔘相似的適應原樣作用,能增強機體對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升高外周血WBC數量;五味子乳油劑可促進細胞免疫功能,促進淋巴細胞DNA合成;五味子醇對以細胞免疫爲主的免疫排斥反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桔梗具有抗溶血作用。
4.9.5 抗炎、抗氧化損傷及抗衰老作用
君藥地黃可增強血中GSH-Px的活性,降低LPO的含量,從而具有抗衰老作用。臣藥酸棗仁能顯著升高血漿、腦組織、肝臟中的SOD,顯著對抗脂質過氧化物對紅細胞膜的損傷作用,同時對肉毒素所致SOD降低具有保護作用。酸棗仁水提液對炎症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和肉芽腫有顯著抑制作用。天門冬乙醇提取物可顯著提高衰老動物腦內及肝內SOD、Na+-K+-ATP酶活力,降低MDA含量,顯著提高睾丸線粒體內GSH-Px活力及Na+-K+-ATP酶活力,降低MDA含量;同時通過抑制IL-1分泌而抑制TNFα。當歸不僅具有抗輻射損傷作用,而且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對氧自由基和羥自由基有很強的清除作用,對SOD有很強的激活作用,對大腦皮層SOD、Ca2+-ATP酶活性有提高作用,降低NO、Ca2+含量和NOS活性,並能抑制脂質過氧化物的產生。麥冬能提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機體抵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具有抗缺氧、抗脂質過氧化作用。佐藥人蔘甲醇提取物麥芽醇、水楊酸、香草酸等均有明顯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麥芽醇不僅能捕捉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而且有穩定膜蛋白結構的作用;人蔘聚乙炔類化合物有降低血清及肝臟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作用,增強血清SOD和過氧化氫酶(CAT)活性,降低脂質過氧化物含量,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人蔘二醇皁苷可使腦組織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cAMP水平升高,對腦缺血引起的脂質過氧化和腦損傷有抑制作用,人蔘皁苷可使衰老細胞羣中“不分裂”細胞轉化爲“分裂”細胞,誘導DNA合成,具有抗衰老作用。五味子酚、五味子乙素均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使血及大腦中SOD升高,MDA含量降低,對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質過氧化有明顯抑制作用。遠志水煎劑可使RBC中的SOD、肝組織中的GSH-Px活性增高,具有擴衰老作用。丹蔘所含7種酚類均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抑制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使丙二醛生成明顯減少,抑制H2O2引起的脂質過氧化,清除超氧陰離子,提高SOD活性,降低LPO含量。玄蔘不僅有顯著抗炎作用,抑制LTB4,抑制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
4.10 歌訣
補心丹內遠歸身,生地二冬柏棗仁;三參苓桔硃砂味,滋陰養血安心神。
4.11 附註
4.12 摘錄
《校注婦人良方》卷六
5 《楊氏家藏方》卷十方之天王補心丹
5.1 組成
熟地黃、人蔘、茯苓、遠志、菖蒲、玄蔘、柏子仁、桔梗、天門冬、丹蔘、炒酸棗仁、炙甘草、麥門冬、百部、杜仲(薑汁炒)、茯神、當歸、五味子各等分。
5.2 製法
上藥爲細末,煉蜜爲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爲衣。
5.3 用法用量
5.4 功能主治
《楊氏家藏方》卷十方之天王補心丹主治煩熱驚悸,咽乾口燥,夜寐不安,夢遺健忘等症。
5.5 附註
有人認爲載於敦煌卷子唐人書寫的佛經中的“毗沙門天王奉宣和尚補心方”是本方的原始方。
6 《廣筆記》卷二方之天王補心丹
6.1 組成
人蔘1兩,懷山藥(堅白者)1兩,麥門冬(去心)1兩,當歸身(酒洗)1兩,懷生地1兩3錢3分,天門冬(去心)1兩3錢3分,丹蔘(去黃皮)8錢,百部(去蘆土)6錢6分,白茯神(去粗皮,堅白者良)6錢6分,石菖蒲(去毛)6錢6分,柏子仁(去油者佳,另研)6錢6分,甘草(長流水潤,炙)6錢6分,北五味(去枯者),6錢6分,杜仲6錢6分,遠志3錢3分,白茯苓1兩5錢4分(淨末)。
6.2 功效主治
《廣筆記》卷二方之天王補心丹功在寧心保神,益氣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去煩熱,除驚悸,療咽乾,養育心神。主治虛弱。思慮過度,心血不足,怔仲健忘。
6.3 用法用量
6.4 製備方法
煉蜜爲丸,如彈子大,重1錢,硃砂1兩研極細爲衣。
6.5 摘錄
《廣筆記》卷二
7 《活人方彙編》卷二方之天王補心丹
7.1 組成
棗仁2兩,茯神3兩,麥冬1兩,生地1兩,人蔘1兩,丹蔘1兩,柏子仁2兩,天冬2兩,黃連5錢,玄蔘1兩,遠志肉1兩,知母1兩5錢,五味子1兩,硃砂5錢,菖蒲1兩。
7.2 主治
《活人方彙編》卷二方之天王補心丹主治煩躁,口渴咽乾,睡臥不安,夢魂飛越,怔仲恍惚,心怯驚悸,尿短便結,種種燥證。
7.3 用法用量
7.4 製備方法
煉蜜爲丸。
7.5 摘錄
《活人方彙編》卷二
8 《奇效良方》卷三十三方之天王補心丹
8.1 組成
人蔘(去蘆)、丹蔘(洗)、白茯苓(去皮)、酸棗仁(洗)、遠志(去心)、百部(洗)、石菖蒲(去毛)、柏子仁、桔梗(去蘆)、玄蔘、天門冬(去心)、五味子、茯神(去木)、當歸、熟地各等分。
8.2 功效
《奇效良方》卷三十三方之天王補心丹功在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療咽乾口燥,育養心氣。
8.3 用法用量
8.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每兩作10丸,以金箔爲衣。
8.5 摘錄
《奇效良方》卷三十三
9 《萬病回春》卷四方之天王補心丹
9.1 組成
人蔘5錢,五味子5錢,當歸(酒洗)5錢,天門冬(去心)5錢,麥門冬(去心)5錢,柏子仁5錢,酸棗仁(炒)5錢,玄蔘5錢,白茯神(去皮)5錢,丹蔘5錢,桔梗(去蘆)5錢,遠志(去心)5錢,黃連(去毛,酒炒)2兩,生地黃(酒洗)4兩,石菖蒲1兩。
9.2 功效主治
《萬病回春》卷四方之天王補心丹功在寧心安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仲,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乾,養育精神。主治健忘。內傷嗽血。
9.3 用法用量
9.4 製備方法
9.5 摘錄
《萬病回春》卷四
10 《醫碥》卷六方之天王補心丹
10.1 組成
柏子仁(炒,研,去油)1兩,五味子(炒)1兩,茯苓5錢,當歸(酒洗)1兩,桔梗1兩,丹蔘(炒)1兩,遠志(炒)5錢,酸棗仁(炒)1兩。
10.2 主治
10.3 用法用量
10.4 製備方法
煉蜜爲丸,如彈子大,硃砂爲衣。
10.5 摘錄
《醫碥》卷六
11 《陳素淹婦科補解》卷五方之天王補心丹
11.1 組成
白芍、當歸、生地、熟地、丹蔘、遠志、麥冬、天冬、玄蔘、棗仁、杜仲、丹皮、菖蒲、茯苓、茯神、桔梗、柏子仁、石蓮肉。
11.2 主治
《陳素淹婦科補解》卷五方之天王補心丹主治產後血虛,恍惚無主,似驚非驚,似悸非悸,欲安而惚煩,欲靜而反擾,甚或頭旋目眩,坐臥不常,夜則更加,飢則尤劇。
11.3 用法用量
辰砂爲衣。
11.4 摘錄
《陳素淹婦科補解》卷五
12 《明醫指掌》卷七方之天王補心丹
12.1 組成
人蔘4兩,玄蔘2兩,杜仲(炒去絲)4兩,天門冬3兩,麥門冬3兩,遠志4兩,熟地黃6兩,百部3兩,桔梗3兩,牡丹皮4兩,柏子仁4兩,五味子4兩,甘草2兩,茯神4兩,茯苓4兩,石菖蒲4兩,酸棗仁4兩。
12.2 主治
12.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12.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12.5 摘錄
《明醫指掌》卷七
13 參考資料
- ^ [1]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36.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2.
- ^ [3]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31.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31-332.
- ^ [7]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32.
- ^ [8]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