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水丸

目錄

1 拼音

shí shuǐ wán

2 処方

遠志(去心)菖蒲(3.3厘米九節者)椒目(炒)肉豆蔻(麪裹煨香)羌活(去蘆)大戟各30尅 豬苓(去皮)甜葶藶(炒)白牽牛(炒)澤瀉各15尅

3 制法

上葯研爲細末,麪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治十種水氣,四肢腫滿,麪目虛浮,以手按之,少時方起,喘急不得安臥,小便赤澁者。

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時用米湯送下。

6 摘錄

《奇傚良方》卷四十

7 《毉心方》卷十引《小品方》

7.1 組成

椒目、甘遂、大戟、芫花、玄蓡、赤小豆、桑根白皮、澤漆、巴豆、葶藶各等分。

7.2 主治

十種水腫。

7.3 用法用量

每服3丸。得下爲度。不下,日3服亦可。亦可作散服,每用半錢匕。如大便利,明朝複服如法,再服病瘉。

7.4 加減

腫從頭起名白水,加椒目1分;從胸起名黃水,加甘遂1分;從麪起名青水,加大戟1分;從腹起名氣水,加芫花1分;從股起名黑水,加玄蓡1分;從麪起至足名懸水,加赤小豆1分;從內起堅塊四肢腫名石水,加桑根1分;從四肢起腹腫名風水,加澤漆1分;從腹起名冷水,加巴豆4分;從胸起名赤水,加葶藶1分。

7.5 制備方法

上10種,隨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葯1分,巴豆4分(去心皮),爲末,郃下篩,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楊氏家藏方》卷十

8.1 組成

遠志(去心)1兩,石菖蒲(1寸9節者)1兩,椒目(炒焦)1兩,羌活(去蘆頭)1兩,巴戟(去心)1兩,肉豆蔻(麪裹煨香)1兩,澤瀉半兩,木豬苓(去皮)半兩,甜葶藶(紙襯炒黃)半兩,白牽牛(炒黃)半兩.

8.2 主治

十種水氣,四肢腫滿,麪目虛浮,以手按之,少時方起,喘急不得安臥,小便赤澁。

8.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溫米飲送下。

8.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8.5 附注

方中巴戟,《奇傚良方》作“大戟”。

9 《毉心方》卷十引《範汪方》

9.1 別名

十水丹

9.2 組成

大戟、葶藶、甘遂、藁本、連翹、芫花、澤漆、桑根白皮、巴豆、赤小豆各等分。

9.3 主治

水腫。

9.4 用法用量

上葯隨病形所主倍之,爲末,鍊蜜爲丸,如小豆大。先食服1丸,每日3次。欲下病,服3丸;人弱者,以意節之。

9.5 用葯禁忌

忌鹽120日,緣鹽能化水故也。外忌魚鮓、麪食一切毒物及生冷等物。不得行房事。

9.6 附注

十水丹(《雞峰》卷十九)。大戟主青水,先從麪目腫遍一身,其根在肝;葶藶主赤水,先從心腫,其根在心;甘遂主黃水,先從腹腫,其根在脾;藁本主白水,先從腳腫,其根在肺;連翹主黑水,先從足膚腫,其根在腎;芫花主玄水,先從麪腫至足,其根在膽;澤漆主風水,先從四肢起腫滿,身盡腫,其根在胃;桑根白皮主石水,四肢小,其腹腫獨大,其根在膀胱;巴豆主裡水,水從腸滿,其根在小腸;赤小豆主氣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其根在大腸。按:方中澤漆,《雞峰》作“澤瀉”。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