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hàohǎi HT3[中國鍼灸學詞典]
shàohǎ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T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少海 | ||
---|---|---|---|
漢語拼音 | Shaohai | ||
羅馬拼音 | Shaohai | ||
美國英譯名 | Young Sea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HT3 | |
日本 | 3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C3 | |
富耶氏 | C3 | ||
德國 | H3 | ||
英國 | H3 | ||
美國 | He3 |
少海爲經穴名(Shàohǎi HT3)[1]。出《鍼灸甲乙經》。別名曲節[2]。屬手少陰心經。少海是手少陰心經五輸穴的合穴,五行屬水[3]。少即幼小,指手少陰經,海即海洋,此穴爲本經合穴,脈氣至此,猶如水流入海,故名少海。主治心痛,臂麻痠痛,手顫,健忘,暴喑,肘臂伸屈不利,瘰癧,腋脅痛,脅痛,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肘臂攣痛,麻木,四肢不舉,前臂麻木及肘關節周圍軟組織疾患,下肢痿痹,頸項強痛,落枕,腋下腫痛,肘攣,臂麻,頭痛,目眩,精神病,癲狂善笑,癇證,齒齲痛,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眩暈,三叉神經痛,尺神經炎,肺結核,心絞痛,淋巴結炎,疔瘡等。
7 穴名解
少即幼小,指手少陰經,海即海洋,此穴爲本經合穴,脈氣至此,猶如水流入海,故名少海。
海爲諸川之匯,深闊無量,在人身以少陰爲六經之裏。又穴在肘橫紋尺側端陷凹中,爲手少陰脈之所入,如水出於井,合入於海。本穴治症,極爲複雜,牽及多經之病,有如衆症來歸者,故曰“少海”。[4]
8 所屬部位
肘[5]
11 穴位解剖
少海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旋前圓肌、肱肌。有貴要靜脈,尺側下副動脈,尺側返動、靜脈。分佈着前臂內側皮神經。皮膚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分佈。在皮下組織內有貴要靜脈,該靜脈接受前臂正中靜脈或肘正中靜的注入。針由皮膚、皮下筋膜,在貴要靜脈的前方,穿前臂深筋膜,深進旋前圓肌,繼穿正中神經(或其內側)及其深方的肱肌。
11.1 層次解剖
11.2 穴區神經、血管
12 少海穴的功效與作用
少海是心經的合穴,心主血脈,主神志,故可養心安神、通絡止痛,治療心神病。
經脈出腋下,行於肘臂,經筋結於胸脅,少海可通經活絡,治療經脈病。
少海穴有行氣活血、消瘀散結之功,配巨骨、阿是穴治療頸淋巴結核。
少海有行氣和血之功。其所治症爲表裏虛實寒熱以及七情志意等病,如癲狂、吐涎、項強、臂痛、齒痛、目眩、頭風、氣逆、瘰癧等等,即“海”之含意也。
13 主治病症
少海穴主治心痛,臂麻痠痛,手顫,健忘,暴喑,肘臂伸屈不利,瘰癧,腋脅痛,脅痛,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肘臂攣痛,麻木,四肢不舉,前臂麻木及肘關節周圍軟組織疾患,下肢痿痹,頸項強痛,落枕,腋下腫痛,肘攣,臂麻,頭痛,目眩,精神病,癲狂善笑,癇證,齒齲痛,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眩暈,三叉神經痛,尺神經炎,肺結核,心絞痛,淋巴結炎,疔瘡等。
少海穴主治心痛、臂麻痠痛、手顫、健忘、暴喑、肘臂伸屈不利、瘰癧、腋脅痛。
少海主要用於心神及手少陰心經疾患:如頭痛、目眩、健忘、心痛、精神病、脅痛、胸膜炎、肋間神經痛、項強、臂麻、肘攣、手顫、腋下腫痛、瘰癧等。
少海穴主治 心痛;癲狂善笑,癇證,健忘;頭痛,目眩,齒齲痛,暴喑;肘臂攣痛、麻木,手顫,四肢不舉;頸項強痛,腋脅痛,瘰癧。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頭痛,眩暈,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尺神經炎;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直刺0.5~1.O寸,局部有酸脹感,或有麻電感向前臂放散。
直刺0.3~0.5寸。
直刺0.5~1.0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前臂放散.
14.2 灸法
可灸。
不宜直接灸。
溫鍼灸3~5壯。
18 研究進展
18.1 治療結腸炎
18.2 調整心率
實驗表明,針刺少海、神門穴,可使注射腎上腺素造成動物心率減慢者,有迅速恢復心率的作用。
針刺“少海”、“神門”對注射腎上腺素致心率加快的動物,有迅速恢復心率的作用。
18.3 調節腎上腺皮質功能
19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2.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2.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8.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06-207.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