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補益肝腎 中藥學 收澀藥 固精縮尿止帶藥
shān yú ròu
FRUCTUS CORN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山萸肉爲中藥名,出自《小兒藥證直訣》。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山茱萸之處方名[1]。
山萸肉、肉棗、藥棗[2]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果肉。主產浙江,河南、安徽、陝西、山西、山東、四川等地亦產。
酸,微溫。入肝、腎經。
補益肝腎,澀精斂汗。治頭暈,目眩,耳鳴,腰膝痠軟,陽痿遺精滑泄,遺尿,老人尿頻失禁,虛汗不止,月經過多,漏下不止。
煎服:4.5~9g。救治虛脫時用量可稍加大。
果實含山茱萸鞣質1~3、棶木鞣質A~C、芳樟醇氧化物、甲基丁香油酚等,還含莫羅忍冬苷(Morroniside)、7-甲基莫羅忍冬苷、當藥苷、番木鱉苷、山茱萸裂苷、熊果酸、鞣質以及皁苷。
果實煎劑在體外能抑菌。山萸肉體外能殺死小鼠腹水癌細胞。山茱萸能使小鼠胸腺萎縮,但又增加血清抗體。山茱萸可抗炎、抗休克、強心。山茱萸苷毒性很低,有較弱的擬副交感神經的作用,不溶血。提取物有改善實驗性糖尿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