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國家基本藥物
序號 |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 藥品名稱 | 劑型 | 規格 | 單位 | 零售指導價格 | 類別 | 備註 |
1147 | 183 | 破傷風抗毒素 | 注射劑 | 1萬單位(凍乾粉) | 瓶(支) | 15.4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
1148 | 183 | 破傷風抗毒素 | 注射劑 | 1500單位(凍乾粉) | 瓶(支) | 3.6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5 風邪犯表所致的一種外感輕證·傷風
傷風(mild common cold[1])爲病名[2]。是指感受風邪,以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喉癢咳嗽等爲主要表現的疾病。即風邪犯表所致的一種外感輕證。見《傷寒直格》卷中。又稱冒風、感冒。《景嶽全書·雜證謨》:“邪輕而淺者,上犯皮毛,即爲傷風。”感冒爲病名[3]。指外感風寒或時令不正之氣所致的病證。見《丹溪心法·中寒》。有輕重寒熱之分。《證治要訣》卷二:“感冒爲病,亦有風寒二證,即是傷寒外證初起之輕者,故以感冒名之。”證見噴嚏、鼻塞、流涕,頭痛,全身酸楚,惡風寒,或發熱,或咳嗽,或咽痛等。
治宜辛散,風寒感冒者,宜辛溫解表,如荊防敗毒散等方;風熱感冒者,宜辛涼解表,如銀翹散等方;虛人感冒者,宜兼扶正,可用參蘇飲等方。感冒爲流行性者,稱時行感冒,病情較一般感冒爲重。感冒又稱傷風。《雜病源流犀燭·感冒源流》:“感冒,肺病也……風邪襲人,不論何處感受,必歸於肺,其症或頭疼、身熱,輕則否,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惡風、惡寒,或聲重,或聲啞,甚者痰壅氣喘,合口不開,咳嗽、咽乾、自汗、脈浮而緩,此外感也。”《醫宗必讀·傷風》用消風散、神術散、川芎茶調散等方治四時感冒傷風見頭痛,鼻塞聲重,發熱惡寒,如兼咳嗽涕唾稠黏,用參蘇飲。桑菊飲、銀翹散等亦可選用。
6 傷寒病太陽中風·傷風
傷風爲病名。指傷寒病太陽中風。《時病論·傷風》:“傷風之病,即仲景書中風傷衛之證也。”
6.1 關於中風
中風(zhòng衆)病名。
1.中風又名卒中。出《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指卒暴昏僕,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言語謇澀的病證。中風的病因,歷代醫書論述不同。《醫略十三篇》卷一以北宋前皆宗《靈》、《素》作外風論治;劉河間謂中風非外中於風,是由將息失宜,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東垣以中風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丹溪謂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王安道則謂劉、李、朱三說是以類中風之病視爲中風而立論,殊不知因於風者,真中風也,因於火、因於氣、因於溼者,類中風而非中風。辨證可分中絡、中經、中腑與中髒。《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髒,舌即難言,口吐涎。”對猝然昏僕,不省人事者,又有閉證和脫證之分。本病可見於腦血管意外及中毒性腦病等。
2.中風指外感風邪的病證。是太陽表證之一。《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曰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