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灸
》。位於腹中部,以患者兩口角的長度爲底邊,以臍中穴爲頂點,作一底邊水平的三角形,兩下角是穴。主治疝氣偏墜、睾丸腫痛、奔豚氣、少腹痛及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一般艾炷灸5~7壯;或溫灸10~15分鐘。三角灸爲經外奇穴名,出自《鍼灸學》(江
丁香疝氣湯
、茴香各二錢,延胡索、麻黃根節、肉桂各一錢,丁香、木香、甘草、川烏頭各五分,防己三分,全蠍十三個。爲細末,酒煮麪糊爲丸,芡實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淡鹽湯送下。治腎疝,症見臍下撮急疼痛,周身急痛,小便頻數,及五脈急,獨腎脈按之不急,皆虛無力。
疝氣
rnia;hernia概述:疝氣(hernia)爲病名。見《外臺祕要》卷二十六。又名疝、橫痃、膀胱小腸氣、賊風入腹、小腸氣、膀胱氣、奔豚氣、蟠腸氣、腎系陰腫等。是指以陰囊、小腹疼痛腫起,涉及腰、脅、背以及心窩部、臍周,伴有四肢厥冷,冷氣搶心
暖腎疝氣丸
(炒)3兩,昆布2兩,山甲(炙)2兩,乳香(炙)2兩,小茴香(炙)5兩,丁香2兩。功效:舒氣止痛,暖腎散寒。主治:小腸疝氣,少腹抽痛,睾丸偏墜,堅硬腫大。用法用量:每服2錢,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製備方法:上爲細末,用冷開水泛爲小丸,每16
祕傳疝氣如神湯
分,山楂肉8分,木通5分,橘核5分,玄胡5分,蒼朮(鹽水炒)5分,枳實(炒)7分,香附(鹽水炒)1錢,小茴(炒)5分,甘草3分,吳茱萸(炒)7分,草豆蔻7分,川楝肉(炒)8分,益智仁(鹽水炒)8分。主治:小兒疝氣。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疝氣神方
拼音:shànqìshénfāng《明醫指掌》卷六:方名:疝氣神方組成:硫黃(火中熔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荔枝核(爲末,炒焦黃)、陳皮各等分。主治:疝氣。用法用量:每服14-15丸,酒送下。其疼立止。自覺已疼甚,不能支持,略用6丸,再
疝氣內消丸
青皮(炒)4兩,炮姜3兩,絲瓜炭4兩,補骨脂(炙)2兩,大茴香1兩,川附片2兩。功效:順氣散寒,消腫止痛。主治:小腸疝氣,偏墜抽痛,睾丸腫大,堅硬不消。用法用量:每服1丸,1日2次,溫開水送下。製備方法:上爲細末,過羅,煉蜜爲丸,重3錢。
疝氣草
拔2850-4200m的山坡灌叢下和河谷草地。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西藏等地。性味:甘;淡;性溫功能主治:調氣和血;補腎壯腰。主疝氣;睾丸炎;遺精;月經不調;痛經;勞傷腰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或研末;或泡酒。摘錄:《中華本草》
八味疝氣劑
拼音:bāwèishànqìjì《觀聚方要補》卷五引福井氏方處方桂枝1錢,桃仁1錢,延胡1錢,木通1錢,大黃1錢,烏頭8分,丹皮8分,牽牛子(別末)8分。功能主治疝氣。用法用量水煎,臨用點牽牛子末服。
疝氣丸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黃酒泛丸,乾燥,即得。性狀:本品爲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微苦。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功能與主治:散寒止痛。用於寒疝、氣疝。用法與用量:溫黃酒送服,一次9g,一日1~2次。注意:忌食生冷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