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folia mori[朗道漢英字典]
folium mori[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mori,foli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ulberry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white mulberry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olium Mor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mulberry leaf[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Folium Mor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mulberry leaf(《中醫藥學名詞(2004)》)
8 原植物形態
小喬木或灌木,高達15m。樹皮灰黃色或黃褐色;幼枝有毛。葉互生,卵形至闊卵形,長6~15cm,寬4~12cm。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齒,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綠色,脈上有疏毛,脈腋間有毛;葉柄長1~2.5cm。雌雄異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長1~2cm,花柱不明顯或無,柱頭2。聚花果(桑椹)熟時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於山林中、路旁。
10 採收與初加工
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13 桑葉的功效與主治
桑葉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痛頭暈、目赤昏花。
桑葉治風熱感冒,咳嗽,頭痛,眩暈,咽喉紅腫:煎服,4.5~9g。
鮮桑葉摘破葉脈後滲出的白色液汁名桑葉汁,又名桑葉滋、桑脂,塗敷癰癤,外傷出血,蜈蚣咬傷。
(1)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目赤、頭痛等。常與菊花、連翹配伍,如桑菊飲。
(2)用於肝經實熱或風熱所致目赤、澀痛、多淚等證。常配伍菊花、決明子、車前子,內服外洗均可;若屬肝陰不足,目暗昏花,可與黑芝麻配伍,如桑麻丸。
14 桑葉的化學成分
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脫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芸香甙、桑甙(morocetin)、異槲皮甙、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蘆巴鹼(trigonelline)、膽鹼、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桑葉葉含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桑苷(Moracetin),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東莨菪苷,胡蘆巴鹼,膽鹼,牛膝甾酮,菜油甾醇,羽扇豆醇,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綠原酸,內消旋肌醇,維生素C、B1、B2,葉酸,多種氨基酸等。
16 桑葉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Sangye
MORI FOLIUM
16.2 來源
本品爲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乾燥葉。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16.3 性狀
本品多皺縮、破碎。完整者有柄,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寬卵形,長8~15cm,寬7~13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鋸齒或鈍鋸齒,有的不規則分裂。上表面黃綠色或淺黃棕色,有的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顏色稍淺,葉脈突出,小脈網狀,脈上被疏毛,脈基具簇毛。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
16.4 鑑別
(1)本品粉末黃綠色或黃棕色。上表皮有含鍾乳體的大型晶細胞,鍾乳體直徑47~77μm。下表皮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4~6個。非腺毛單細胞,長50~230μm。草酸鈣簇晶直徑5~16μm;偶見方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熱迴流30分鐘,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揮幹,加乙醇3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熱水10ml,置60℃水浴上攪拌使溶解,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1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桑葉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u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置用展開劑預飽和10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約至8cm,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6.5 檢查
16.5.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 H第一法)。
16.5.2 總灰分
不得過13.0%(附錄Ⅸ 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4.5%(附錄Ⅸ 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無水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5.0%。
16.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B)測定。
16.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爲流動相A,以0.5%磷酸溶液爲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爲358nm。理論板數按蘆丁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時間(分鐘) | 流動相A(%) | 流動相B(%) |
0~5 | 30 | 70 |
5~10 | 30~35 | 70~65 |
10~15 | 35~40 | 65~60 |
15~18 | 40~50 | 60~ 50 |
16.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蘆丁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用甲醇製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16.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加甲醇50ml,加熱迴流30分鐘,濾過,濾渣再用甲醇50ml,同法提取2次,合併濾液,減壓回收溶劑,殘渣用甲醇溶解,轉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6.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蘆丁(C27H30O16)不得少於0.10%。
16.8 桑葉飲片
16.8.1 炮製
除去雜質,搓碎,去柄,篩去灰屑。
16.8.2 性味與歸經
甘、苦,寒。歸肺、肝經。
16.8.3 功能與主治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
16.8.4 用法與用量
5~10g。
16.8.5 貯藏
置乾燥處。
16.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