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九候

脈診方法 切診 中醫學 鍼灸學 中醫診斷學 脈學術語 脈診

1 拼音

sān bù jiǔ hòu

2 英文參考

three regions and nine division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hree regions and their nine subdivisions for pulse-fell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hree body parts and nine pulse taking site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三部九候爲古代脈方法之一[1]

4 古代遍身診脈法術語·三部九侯

三部九侯爲古代遍身診脈法術語,把人體分成頭、上肢、下肢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動脈,合爲三部九候,現不常用[2]三部九候出現獨大、獨小、獨遲、獨數,即表示相關臟腑經脈寒熱虛實的變化[3]

具體說,頭部屬“上”:上爲兩額之動脈太陽穴),以候頭角病變;中爲兩側耳前之動脈耳門穴),以候耳目病變;下爲兩頰之動脈(巨謬穴),以候口齒諸病。

上肢屬“中”:上爲手太陰動脈經渠穴),以候肺臟病變;中爲手少陰動脈神門穴),以候心臟病變;下爲手陽明動脈合谷穴),以候胸中諸病。

下肢屬“下”:上爲足厥陰動脈足五里太沖穴),以候肝臟病變;中爲足太陰動脈箕門穴或衝陽穴),以候脾、胃病變;下爲足少陰動脈太溪穴),以候腎臟諸病。

見《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

5 寸口診脈法術語·三部九侯

三部九候寸口診脈法術語,在寸口的寸、關、尺三部分別進行浮、中、沉三種不同指力的脈診,合爲三部九候。見《難經·二十八難》。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每部以輕、中、重指力按,分浮、中、沉(《難經·十八難》)。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