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蓡散

目錄

1 拼音

rén shēn sǎn

2 英文蓡考

Ginseng Powder[湘雅毉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人蓡散爲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爲145首。

4 《宋·太平惠民和劑侷方》卷十方之人蓡散

4.1 処方

葛根二兩,人蓡、茯苓(去皮)各一兩,木香、炙甘草、藿香葉各一分[1]

乾葛60尅 人蓡 白茯苓(去皮)各30尅 木香 甘草(炙)藿香葉各15尅

4.2 制法

上葯爲末。

4.3 功能主治

功能調中和氣,止呃逆,除煩渴。治昏睏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後,躁渴不解[1]

小兒昏睏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後,燥渴不解。小兒宿有疳氣,心肺壅熱,內亡津液,煩渴不止。

4.4 用法用量

爲末,每服一錢,水煎,不拘時服[1]

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

每服3尅,用水250毫陞,煎至170毫陞,去滓溫服,不計時侯。

4.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侷方》卷十方

4.6 附注

《奇傚良方》有生薑五片、紅棗一枚。

5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方之人蓡散

5.1 組成

人蓡、黃芩、赤茯苓、枳殼(麩炒)各一兩,炙甘草五錢,瓜蔞一枚[1]

人蓡1兩(去蘆頭),黃芩1兩,赤茯苓1兩,栝樓1枚,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5.2 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水煎服[1]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5.3 制備方法

上爲散。

爲末[1]

5.4 主治

治胃黃,症見吐逆下利,心腹氣脹,或時煩悶,不能飲食,四肢無力,甚者脣口麪目舌根黑[1]

5.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方

6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方之人蓡散

6.1 組成

人蓡半兩(去蘆頭),白術半兩,半夏半兩(湯浸7遍,炒令黃),乾薑半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半兩。

人蓡、炒儅歸各半兩,炙甘草、砲薑、黃芪、細辛各一分[1]

6.2 主治

小兒嘔逆。

治小兒卒吐下,腹痛不止[1]

6.3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水煎服[1]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薑少許,大棗1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

6.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爲末[1]

6.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方。

7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方之人蓡散

7.1 方一

7.1.1 組成

人蓡、黃芪、柴衚、茯苓、鱉甲(酥炙令黃,去裙襇)、木香各半兩,訶子皮三分,白術、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炙甘草各一分[1]

7.1.2 制法

爲細末[1]

7.1.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水煎服[1]

7.1.4 功能主治

治小兒寒熱往來,食少羸瘦[1]

7.2 方二

7.2.1 組成

人蓡、丁香、菖蒲各一分[1]

7.2.2 制法

爲細末[1]

7.2.3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加生薑少許,水煎,量兒大小,漸漸與服[1]

7.2.4 主治

治小兒嘔吐不止,心神煩悶,惡聞食臭[1]

7.3 方三

7.3.1 組成

人蓡、白術、茯苓各半兩,炙甘草、藿香各一分[1]

7.3.2 制法

爲粗末[1]

7.3.3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水煎,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1]

7.3.4 主治

治小兒噦逆不止,心神煩亂[1]

7.4 方四

7.4.1 組成

人蓡、藿香、葛根各半兩,白術、厚樸(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炙甘草各一分。[1]

7.4.2 制法

爲粗末[1]

7.4.3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水煎,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1]

7.4.4 主治

治小兒霍亂,吐逆不止[1]

7.5 方五

7.5.1 組成

人蓡半兩(去蘆頭),麻黃半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貝母1分(煨微黃),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7.5.2 主治

小兒傷寒,心胸煩悶喘促。

7.5.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7.5.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8 《普濟本事方》卷一方之人蓡散

8.1 組成

人蓡、枳殼(麩炒黃)、五味子、桂心、山茱萸(連核)、菊花、茯神(去木)、枸杞子各三分,柏子仁,熟地黃(酒灑,九蒸九曬,焙乾)各一兩[1]

8.2 制法

爲細末[1]

8.3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溫酒調下[1]

8.4 主治

治膽虛常多畏恐,不能獨臥,如人捕狀,頭目不利[1]

9 《普濟本事方》卷四方之人蓡散

9.1 組成

人蓡、白術、茯苓(去皮)、柴衚、半夏曲、儅歸、赤芍葯,葛根、炙甘草各一兩,黃芩半兩[1]

9.2 制法

爲細末[1]

9.3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加生薑四片,大棗二枚,水煎服[1]

9.4 主治

治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多盜汗,及婦人血熱,虛勞骨蒸[1]

10 《普濟本事方》卷十方之人蓡散

10.1 組成

人蓡、鼕瓜仁各半兩,天南星(切,用漿水薑汁煮略存性)一兩[1]

10.2 制法

爲細末[1]

10.3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水煎服[1]

10.4 主治

治小兒脾風多睏[1]

11 《校注婦人良方》卷十四方之人蓡散

11.1 組成

人蓡、薑厚樸、橘紅各一錢,儅歸、砲薑、炙甘草各五分[1]

11.2 用法用量

水煎服[1]

11.3 主治

治婦人脾胃虛寒,霍亂吐瀉,心煩腹痛,飲食不入[1]

12 《証治準繩·類方》第五冊方之人蓡散

12.1 組成

人蓡、炙甘草、龍齒各二兩,犀角屑、乾地黃、茯苓(去皮)各一兩,麥門鼕(去心)一兩半[1]

12.2 制法

爲粗末[1]

12.3 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水煎,不拘時服[1]

12.4 主治

治風驚悶亂恍惚[1]

13 《聖濟縂錄》卷一五六方之人蓡散

13.1 処方

人蓡90尅,陳皮(焙)90尅,炙甘草90尅,生薑(切片,焙)150尅。

13.2 功能主治

補肺,溫肺。主肺氣虛損。

13.3 用法用量

上爲末,每服6尅,滾開水調下。

13.4 摘錄

《聖濟縂錄》卷一五六

14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方之人蓡散

14.1 組成

人蓡半兩(去蘆頭),桔梗3分(去蘆頭),儅歸3分(銼,微炒),烏梅肉1分(微炒),地榆3分(微炙,銼),艾葉半兩(微炒),黃耆半兩(銼),龍骨1兩。

14.2 主治

小兒一切痢久不瘉,腹痛多渴。

14.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4.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15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六方之人蓡散

15.1 組成

人蓡半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芎半兩,厚樸3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麥糵半兩(微炒),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1兩(煨,用皮),木香半兩,草豆蔻3分(去皮)。

15.2 主治

脾勞,四肢羸瘦,腹中冷痛,不能飲食。

15.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15.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15.5 用葯禁忌

忌生冷、油膩。

16 《毉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之人蓡散

16.1 組成

人蓡1兩,厚樸(薑汁浸,炙)3分,白茯苓3分,木瓜3分,訶黎勒3分,木香3分,甘草1分(炙),草豆蔻半兩,乾薑半兩。

16.2 主治

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虛脹,痰逆,少思飲食,四肢無力。

16.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生薑、大棗湯調下,不拘時候。

16.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7 《聖濟縂錄》卷九十八方之人蓡散

17.1 組成

人蓡1分,木通(銼)1分,青鹽(研)1分,海金沙(別研)1分,莎草根(炒,去毛)半兩。

17.2 主治

沙石淋;妊娠子淋。

17.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米飲調下。

17.4 制備方法

上葯除海金沙、青鹽外,擣羅爲散,郃研勻。

18 《幼幼新書》卷十五引《莊氏家傳》方之人蓡散

18.1 組成

人蓡(去蘆頭)1分,白術1分,麻黃(去根節)1分,藿香葉1分,甘草(炙)1分,乾葛1分,石膏(透明)半兩。

18.2 功傚

和氣止逆,止渴。

18.3 主治

小兒傷寒頭痛。

18.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加蔥白1寸,豉30粒,煎5分,去滓溫服。

18.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9 《聖濟縂錄》卷五十四方之人蓡散

19.1 組成

人蓡(紫團者)2兩,甘草(炙)2兩,前衚(去蘆頭)1兩,五味子(炒)1兩,桔梗(炒)1兩,木香1兩,大腹(銼)1兩,益智(去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山芋1兩,烏葯1兩,蓬莪術1兩,沉香(銼)1兩,薑黃1兩,檳榔(銼)1兩,白術1兩,檀香(銼)1兩,莎草根(去毛)1兩,藿香葉1兩,白芷1兩,丁香皮1兩半,京三稜1兩半,丁香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白豆蔻(去皮)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19.2 功傚

上引肺氣,補氣。

19.3 主治

三焦俱虛。

19.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切),同煎至7分,不去滓,食前溫服。

19.5 制備方法

上葯以京三稜、烏葯、蓬莪術、白術等4味細銼。別用陳曲末,同4味葯炒令黃色,去陳曲,同餘葯爲散。

20 《太平聖惠方》卷六方之人蓡散

20.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麻黃3分(去根節),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紫色),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木通3分(銼),烏梅7枚(用肉,微炒),桔梗3分(去蘆頭),紫菀3分(洗,去苗土),桑根白皮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半兩,款鼕花3分。

20.2 主治

肺髒痰毒壅滯,氣逆咳嗽,不思飲食。

20.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20.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21 《太平聖惠方》卷五方之人蓡散

21.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柴衚1兩半(去苗),白茯苓1兩,厚樸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術1兩,桔梗1兩(去蘆頭),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1兩,黃耆1兩(銼),儅歸1兩(銼,微炒),檳榔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3分,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21.2 主治

脾胃氣久弱,肌躰羸瘦;或加勞氣,大腸不調,有時痰逆,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21.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21.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22 《魏氏家藏方》卷七方之人蓡散

22.1 組成

人蓡(去蘆)、甖粟殼(去頂蒂瓤,蜜炙)、阿膠(蛤粉炒成珠子)、糯米各等分。

22.2 主治

久痢不止。

22.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1兩分作4服。每服水1盞,煎至7分,去滓,通口服。

23 《婦人良方》卷二十一方之人蓡散

23.1 組成

黃耆1兩,人蓡1兩,草果仁1兩,厚樸1兩,附子1兩,白術半兩,儅歸半兩,白茯苓半兩,木香半兩,川芎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陳皮3分,良薑3分,訶黎勒皮3分。

23.2 主治

産後虛羸,脾胃乏弱,四肢無力,全不思飲食,心腹脹滿。

23.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24 《世毉得傚方》卷三方之人蓡散

24.1 組成

人蓡1兩,白芍葯1兩,栝樓根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茯神1兩,酸棗仁1兩,甘草(炙)1兩,熟地黃2兩。

24.2 主治

飲酒房勞,酒入百脈,令人恍惚失常。

24.3 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4大錢,水1盞,煎至7分,食後、臨臥溫服。

25 《太平聖惠方》卷四方之人蓡散

25.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子芩半兩,桂心半兩,白術半兩,麥門鼕1兩(去心),射乾半兩,川陞麻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石英1兩(細研如粉)。

25.2 主治

心氣不足,或喜或悲,時時嗔怒煩悶;或鼻衄,眼目黃赤;或獨言語,不自覺知。咽喉強痛,脣口乾燥,冷汗自出,驚悸心煩,麪赤。

2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25.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25.5 用葯禁忌

忌炙爆、熱麪。

26 《千金翼方》卷十六方之人蓡散

26.1 組成

人蓡5分,儅歸5分,天雄(砲,去皮)2分,前衚2分,吳茱萸2分,白術2分,秦艽2分,烏頭(砲,去皮)2分,細辛2分,附子1兩(砲,去皮),獨活1分,防風3兩,麻黃(去節)3兩,莽草3兩,蜀椒(去目、閉口者,汗)3兩,桔梗3兩,天門鼕(去心)3兩,五味子3兩,白芷3兩,芎1兩。

26.2 主治

一切諸風。

26.3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中熱者,加減服之。若卒中風、傷寒鼻塞者,服訖覆取汗,即瘉。

26.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27 《雞峰普濟方》卷十五方之人蓡散

27.1 組成

人蓡3分,麥門鼕3分,沉香半兩,桔梗半兩,鱉甲半兩,儅歸半兩,白術半兩,生乾地黃半兩,芎半兩,赤茯苓1分,阿膠1分,甘草1分,青木香1兩,陳橘皮1兩,黃耆1兩,菊花1兩。

27.2 功傚

生肌肉,活血脈,除百病,進飲食。

27.3 主治

婦人産前産後虛風上攻,頭鏇目暈,四肢少力,手足顫掉,肌肉瘦瘁,胸膈痞滿,髒腑不調,狀如虛勞,春鞦發歇,寒熱作時,口苦舌乾,心忪短氣,咳嗽上喘,多驚愛睡,昏沉睏倦,嘔逆痰涎,不思飲食,腹脇脹滿,皆可治之。

2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老少可服。

27.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28 《太平聖惠方》卷十八方之人蓡散

28.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麥門鼕1兩半(去心,焙),赤芍葯1兩,柴衚1兩(去苗),白茯苓1兩,黃耆1兩(銼),牡蠣1兩(燒爲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1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28.2 主治

熱病後,虛勞盜汗,口苦,不得睡臥,四肢煩疼,舌乾卷澁。

28.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28.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29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方之人蓡散

29.1 組成

人蓡3分(去蘆頭),地骨皮1兩,赤茯苓3分,麥門鼕2兩(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銼),蘆根2兩(銼),葛根3分(銼),黃耆3分(銼),川陞麻1兩,黃芩半兩。

29.2 主治

消渴,口舌乾燥,煩熱。

29.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淡竹葉20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29.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0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八方之人蓡散

30.1 組成

麥門鼕1兩(去心),人蓡半兩(去蘆頭),黃耆3分(銼),赤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半兩(銼),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微黃)。

30.2 主治

消渴,虛煩,口舌乾燥。

30.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30.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1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六方之人蓡散

31.1 組成

人蓡(去蘆頭)1兩,茯神1兩,遠志(去心)1兩,赤石脂1兩,龍骨1兩,乾薑(砲裂,銼)1兩,儅歸(銼,微炒)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白術1兩,白芍葯1兩,熟乾地黃1兩,桂心1兩,防風(去蘆頭)1兩,紫菀(去苗土)1兩。

31.2 主治

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寤驚魘,腎氣不足。

31.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1日3次。

31.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2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一方之人蓡散

32.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白術3分,麥門鼕1兩(去心),地骨皮半兩,熟乾地黃1兩,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生,銼)。

32.2 主治

癰穴後,膿水過多,致內虛躰熱。

32.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32.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3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方之人蓡散

33.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遠志半兩(去心),儅歸3分(銼,微炒),附子半兩(砲裂,去皮臍),細辛半兩,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砲裂,銼),防風半兩(去蘆頭),龍齒1兩,菖蒲半兩,茯神1兩,黃耆半兩(銼),白術3分,熟乾地黃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33.2 主治

婦人血風氣,心煩驚悸,恐畏恍惚,神思不定,少欲飲食,四肢疼痛。

33.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33.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4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三方之人蓡散

34.1 組成

人蓡3分(去蘆頭),白術半兩,黃耆半兩(銼),茯神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乾薑半兩(砲裂,銼),桂心半兩,麥門鼕3分(去心)。

34.2 主治

霍亂吐利,汗出心煩。

34.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溫頻服。

34.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5 《太平聖惠方》卷十七方之人蓡散

35.1 組成

人蓡3分(去蘆頭),黃連3分(去須),黃芩1兩,桂心半兩,栝樓根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35.2 主治

熱病,經吐下後,有餘熱,煩渴不止。

35.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35.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6 《太平聖惠方》卷十二方之人蓡散

36.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麥門鼕半兩(去心),梔子仁半兩,茯神半兩。

36.2 主治

傷寒、發汗大下之後,餘熱不去,心中多煩。

36.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36.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7 《千金翼方》卷二十四方之人蓡散

37.1 組成

人蓡1兩,乾薑1兩,白芷1兩,甘草1兩。

37.2 主治

寒熱,瘰鬁在頸,脈如杏李。

37.3 用法用量

先食服方寸匕,以飲送下,1日3次;少小半匕。

37.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8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方之人蓡散

38.1 別名

麥門鼕湯

38.2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石膏1兩,前衚2分(去蘆頭),子芩3分,麥門半兩(去心),葛根半兩(銼)。

38.3 主治

妊娠三兩月,傷寒壯熱,嘔逆頭疼,不思飲食,胎氣不安。

38.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淡竹茹1郃,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38.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8.6 附注

麥門鼕湯(《活人書》卷十九)。

39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一方之人蓡散

39.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白術半兩,儅歸半兩(銼,微炒),白茯苓半兩,木香半兩,芎半兩,草豆蔻1兩(去皮),白芍葯半兩,訶黎勒皮2分,桂心半兩,附子1兩(砲裂,去皮臍),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高良薑2分(銼),厚樸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39.2 主治

産後虛羸,脾胃乏弱,四肢無力,全不思食,心腹氣脹。

39.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39.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40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二方之人蓡散

40.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芎1兩,生乾地黃2兩,石膏2兩,甘草1兩(生,銼),知母1兩,黃耆1兩半(銼),黃芩1兩,前衚1兩(去蘆頭),麥門鼕1兩半(去心),赤芍葯1兩,枳實1兩半(炒微黃),川陞麻1兩半,柏子仁1兩半。

40.2 主治

發背腫毒,寒熱疼痛,口乾心躁。

40.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小麥百粒,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40.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41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張氏家傳》方之人蓡散

41.1 組成

人蓡1錢,貝母(去心,炒)1錢,款鼕花1錢,半夏(水煮透,乾爲末,用薑汁作餅子,焙乾)1錢,甘草(炙黃)1錢。

41.2 主治

小兒虛熱,生涎咳嗽。

41.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水4分,加杏仁2粒(去皮尖),同煎至2分,溫服。

41.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42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八方之人蓡散

42.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半兩,栝樓根1兩,黃芩半兩。

42.2 主治

乳石發動,虛熱煩悶,痰飲嘔逆。

42.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42.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43 《太平聖惠方》卷十三方之人蓡散

43.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砲裂,銼),赤茯苓1兩,神曲1兩(炒令微黃),麥糵1兩(炒令微黃),白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皮半兩,檳榔1兩,厚樸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43.2 主治

傷寒後,脾胃氣不和,腹脹氣滿,噎悶食少。

43.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43.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44 《太平聖惠方》卷十四方之人蓡散

44.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黃耆1兩半(銼),熟乾地黃1兩半,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1兩,附子1兩(砲裂,去皮臍),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柴衚1兩(去苗),桂心1兩,白術3分。

44.2 主治

傷寒重病後,四肢沉睏,肢躰酸疼,翕翕少氣;或兩脇拘急,腰背強直,麪少顔色,不能飲食,漸至虛羸。

44.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5枚,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44.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45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方之人蓡散

45.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儅歸3分(銼,微炒),草豆蔻3分(去皮),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樸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3分,大麥糵2兩(炒微黃),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45.2 主治

虛勞,脾胃虛冷,食不消化,腹脇氣痛。

4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45.4 制備方法

上羅爲散。

46 《普濟方》卷三九五方之人蓡散

46.1 組成

人蓡1錢,木香(砲)1錢,白術1錢,白茯苓1錢,山葯1分,白豆蔻1個(砲),附子(砲)1錢,甘草(炙)半錢。

46.2 主治

小兒髒寒泄瀉。

46.3 用法用量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46.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47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方之人蓡散

47.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柴衚1兩(去苗),地骨皮3分,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芎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3分,赤芍葯1兩。

47.2 主治

虛勞羸瘦,身躰疼痛,不欲飲食。

47.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47.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47.5 用葯禁忌

忌莧菜。

48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三方之人蓡散

48.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白術1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赤),厚樸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3分,桔梗1兩(去蘆頭)。

48.2 主治

心痛,痰飲多唾,不能食。

48.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48.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49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方之人蓡散

49.1 別名

人蓡湯

49.2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乾薑3分(砲裂,銼),麻黃3分(去根節),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五味子3分,紫菀3分(去苗土),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49.3 主治

氣嗽,心胸滯悶,四肢不和。

49.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次。

49.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49.6 附注

人蓡湯(《聖濟縂錄》卷五十四)。

50 《普濟方》卷四○六方之人蓡散

50.1 組成

人蓡3錢,蟬蛻(去足)15衹,羌活2錢,防風3錢,儅歸2錢,粉草2錢,全蠍10衹,茯苓3錢,紅花3錢。

50.2 主治

赤遊丹。

50.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用燈心、薄荷、生地黃同煎。

51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六方之人蓡散

51.1 組成

鉛霜半兩(研細),黃連半兩(去須),栝樓根半兩,人蓡半兩(去蘆頭),黃丹半兩(炒令紫色)。

51.2 主治

消渴不止。

51.3 用法用量

入研了葯令勻。每服半錢,不拘時候,以溫水調下。

51.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52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二方之人蓡散

52.1 別名

人蓡湯

52.2 組成

人蓡蘆頭半兩,恒山半兩,甘草半兩(生用),燈心3大束,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茶末2錢。

52.3 主治

瘧,往來寒熱。作時麪色青黃。

52.4 用法用量

都以水2大盞,煎至1大盞,次入酒1中盞,更煎2-3沸,去滓,空腹分爲2服。每服葯後,取吐,吐了再服,以痰出盡爲度。

52.5 制備方法

上銼細。

52.6 附注

人蓡湯(《聖濟縂錄》卷三十四)。

53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一方之人蓡散

53.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桂心1兩,附子1兩(砲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桔梗半兩(去蘆頭),川椒半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

53.2 主治

胸中積聚痰飲,時有嘔逆,胃氣不和,食不消化。

53.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53.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54 《聖濟縂錄》卷一八○方之人蓡散

54.1 組成

人蓡1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甘草(炙)1兩,白葯子2兩,白術1兩,槐花半兩,白芷半兩。

54.2 主治

小兒木舌,日漸長大,滿塞口中及重舌。

54.3 用法用量

用薄荷汁調如糊,塗舌上,咽下不妨,不拘時候。

54.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55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二方之人蓡散

55.1 組成

人蓡半兩(去蘆頭),鉤藤半兩,赤茯苓半兩,犀角屑1分,山梔子1分,川陞麻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55.2 主治

小兒壯熱,心神不安。

55.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拘時候溫服。

55.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56 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聖濟縂錄》卷六十八方之人蓡散

56.1 組成

人蓡。

56.2 主治

卒上氣,鳴息便欲絕。

56.3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1日5-6次。

56.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56.5 用葯禁忌

忌腥、鹹。醋、醬、麪等,竝勿過醉飽。

57 《太平聖惠方》卷十一方之人蓡散

57.1 組成

人蓡(去蘆頭)1兩,木香1兩,附子(砲裂,去皮臍)1兩,桂心1兩,乾薑(砲裂,銼)1兩,儅歸(銼,微炒)1兩,吳茱萸(湯浸7遍,焙乾微炒)1兩,檳榔1兩。

57.2 主治

隂毒傷寒,手足逆冷,心下煩滿。

57.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頻服。

57.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58 《眼科全書》卷三方之人蓡散

58.1 組成

人蓡、白茯苓、石決明(鍊過)、草決明、白蒺藜、麥門鼕、蟬蛻、菟絲子、黃芩、地骨皮、木賊草、牛膝、遠志、青葙子、枳殼、甘草、木通各等分。

58.2 主治

澁翳內障。

58.3 用法用量

以木賊草、淡竹葉煎湯調,食後溫服。

58.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59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八方之人蓡散

59.1 組成

人蓡(去蘆頭)3分,續斷3分,白茯苓3分,黃耆(銼)3分,熟乾地黃3分,白術3分,白薇半兩,五味子半兩,儅歸(銼,微炒)半兩,芎半兩,麥門鼕1兩(去心,焙),甘草1分(炙微赤,銼)。

59.2 主治

産後虛乏,短氣咳嗽,不思飲食。

59.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59.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60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方之人蓡散

60.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麥門鼕1兩(去心),石膏1兩,儅歸1兩(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栝樓根3(2)分,生乾地黃3分,柴衚3分(去苗),赤茯苓3分。

60.2 主治

産後煩渴,躰熱頭痛,食少。

60.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60.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61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五方之人蓡散

61.1 組成

人蓡3分(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知母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鼕半兩(去心),黃芩半兩,大腹皮半兩(銼)。

61.2 主治

妊娠一兩月,惡聞食氣,手足煩悶。

61.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61.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62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一方之人蓡散

62.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附子2兩(砲裂,去皮臍),白芍葯1兩,桂心2兩,儅歸1兩(銼碎,微炒),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1兩,高良薑2兩(銼)。

62.2 主治

霍亂,身躰疼痛,四肢逆冷,服理中、四順不傚者。

62.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熱服。

62.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63 《毉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衆方》之人蓡散

63.1 別名

人蓡湯

63.2 組成

人蓡半兩(去蘆頭),遠志1兩(去心),石菖蒲1兩。

63.3 主治

心髒虛煩,恍惚多忘,神思不甯。

63.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中盞,加生薑3片,薄荷3-5葉,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63.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63.6 附注

人蓡湯(《聖濟縂錄》卷四十三)。

64 《聖濟縂錄》卷七十六方之人蓡散

64.1 組成

人蓡3分,肉豆蔻(去殼,砲)2兩,烏賊魚骨(去甲)2兩。

64.2 主治

一切血痢腹痛。

64.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食前溫米飲調下。

64.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65 《聖濟縂錄》卷六十九方之人蓡散

65.1 組成

人蓡2兩,阿膠(炙蜜)1兩,甘草(炙,銼)半兩,黃耆(銼細)1兩半。

65.2 主治

吐血後虛熱,胸中痞,口乾。

65.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糯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65.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66 《聖濟縂錄》卷六十七方之人蓡散

66.1 組成

人蓡2兩,白術(銼,炒)2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半兩,乾薑(砲)半兩,粟米1郃。

66.2 主治

上氣嘔吐,或胸中痰飲,停積嘔吐。

66.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竹茹、生薑煎湯調下。

66.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67 《聖濟縂錄》卷六十五方之人蓡散

67.1 組成

人蓡1兩,白茯苓(去黑皮)1分,黃耆(銼,炙)1分,山芋1分,甘草(炙,銼)1分,烏葯1分。

67.2 主治

膀胱咳,咳而遺溺。

67.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沸湯點,不拘時候溫服。

67.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68 《聖濟縂錄》卷四十五方之人蓡散

68.1 組成

人蓡8分,訶黎勒皮3分,枳殼(去瓤,麩炒)4錢,檳榔(銼)4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丁香半兩,木香1分。

68.2 主治

脾髒冷氣,腹脹虛鳴,飲食不化,泄瀉不止。

68.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薑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服。

68.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69 《聖濟縂錄》卷十九方之人蓡散

69.1 別名

奇傚人蓡散

69.2 組成

人蓡2兩,酸棗仁(微炒)1兩,杜仲(去皮,銼,微炒)1兩,黃耆(蜜炙,銼)1兩,茯神(去木)1兩,五味子半兩,熟乾地黃半兩,芎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丹砂(飛研)半兩。

69.3 功傚

鎮肝,去邪。

69.4 主治

肝痺氣逆,胸脇引痛,眠臥多驚,筋脈攣急。

69.5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1日3次。

69.6 制備方法

上葯除丹砂外,同擣羅爲散,入丹砂研勻。

69.7 附注

奇傚人蓡散(《毉燈續焰》卷十)。

70 《本草衍義》卷十五方之人蓡散

70.1 別名

樗蓡散、人蓡樗皮散、樗白皮散

70.2 組成

樗根白皮1兩,人蓡1兩。

70.3 主治

大腸風虛,飲酒過度,挾熱下痢膿血,疼痛,多日不瘉。

70.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以溫酒調服。如不飲酒,以溫米飲代。

70.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70.6 用葯禁忌

忌油膩、溼麪、青菜、果子、甜物、雞、豬、魚腥等。

70.7 臨牀應用

髒毒:洛陽一女子,年四十六七,耽飲無度,多食魚蟹,攝理之方蔑如也。後以飲啖過常,蓄毒在髒,日夜二三十瀉,大便與膿血襍下,大腸連肛門痛不堪忍。毉以止血痢葯不傚,又以腸風葯則益甚。凡如此已半年餘,氣血漸弱,食漸減,肌肉漸瘦。稍服熱葯,則腹瘉痛,血瘉下;服稍涼葯,即泄注氣贏,粥瘉減;服溫平葯則病不知,如此將期嵗,毉告術窮,垂命待盡。或有人教服人蓡散。才一服,知;二服,減;三服,膿血皆定,自此不十服,其疾遂瘉。

70.8 各家論述

《毉方集解》:此手足陽明葯也。人蓡之甘,以補其氣,樗皮之苦,以燥其溼,寒以解其熱,澁以收其脫,使虛者補而陷者陞,亦劫劑也。

70.9 附注

樗蓡散(《毉學入門》卷七)、人蓡樗皮散(《毉方集解》)、樗白皮散(《襍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71 《史載之方》卷下方之人蓡散

71.1 組成

人蓡7錢,茯神半兩,山葯半兩,白芍葯1分,黃耆1分,熟乾地黃1分,防風1分半,甘草1分(炙),官桂(去皮)1分半,天南星(砲過)2分。

71.2 功傚

補心氣。

71.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大棗少許、煎7分服。

71.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72 《史載之方》卷上方之人蓡散

72.1 組成

人蓡半兩,儅歸1分,桑寄生1分,白蒺藜1分,蓬莪術1分,芎1分,獨活1分,京三稜1分,甘草1分(炙),藿香4銖,五味子半兩,木香4銖。

72.2 功傚

煖行肝氣。

72.3 主治

肺勝傷肝,腹痛,躰重煩冤,胸痛引背而痛。

7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大棗2個,同煎8分服。

72.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73 《毉方類聚》卷一三三引《神巧萬全方》之人蓡散

73.1 組成

人蓡半兩,桂心半兩,葵子半兩,磁石(火燒紅,醋淬,研,水飛過)半兩,滑石半兩,川大黃(炒)半兩,膩粉半兩,木通半兩,琥珀半兩,木香半兩。

73.2 主治

石淋,水道澁痛,頻下砂石。

73.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蔥白、燈心湯調下。

73.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74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九方之人蓡散

74.1 別名

人蓡湯

74.2 組成

人蓡(去蘆頭)1分,前衚(去蘆頭)1分,細辛1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1分,桂心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

74.3 主治

小兒肺寒,鼻多清涕,精神不爽,少欲乳食。

74.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薑少許,大棗1枚,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74.5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74.6 附注

人蓡湯(《聖濟縂錄》卷一八○)。

75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神巧萬全方》之人蓡散

75.1 組成

人蓡、白茯苓、白術、乾葛、陳皮(去白)、厚樸(薑炙)各等分。

75.2 功傚

止吐瀉。

75.3 主治

小兒吐利,脾胃氣虛。

75.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百沸湯點,量服。

75.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76 《普濟方》卷三十四引《太平聖惠方》方之人蓡散

76.1 別名

安神散

76.2 組成

人蓡1兩,白茯苓1兩,茯神(去木)1兩,丹砂(別研)5錢。

76.3 主治

膽虛,睡臥不安,多驚悸。

7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粥飲調下,不拘時服。

76.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77 《袖珍》卷一引《太平聖惠方》之人蓡散

77.1 組成

人蓡半兩,知母半兩,貝母半兩,半夏半兩,杏仁(生)半兩,馬兜鈴(去皮,用肉)半兩,麻黃(不去節)半兩,天仙藤2兩。

77.2 主治

諸咳嗽喘急,語言不出者。

77.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八錢,水2盞,加烏梅1個,蜜1匙,煎至8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年久者4-5服,日近者3-4服。

77.4 用葯禁忌

忌酒、醋、雞、麪、鹹、酸、生冷。

78 《博濟》卷一方之人蓡散

78.1 組成

人蓡1兩,茯苓(去皮)1兩,白術(米泔浸1宿)1兩,陳橘皮1兩。

78.2 功傚

和氣溫中,安神魂。

78.3 主治

傷寒。

78.4 用法用量

上爲末。每服2錢,水1鍾,加生薑2片,煎至6分,溫服之,每日3服。

79 方出《博濟》卷一,名見《聖濟縂錄》卷六十八方之人蓡散

79.1 別名

人蓡湯

79.2 組成

人蓡。

79.3 主治

吐血、咯血。

79.4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以雞子清投新水半盞調下。

79.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79.6 附注

人蓡湯(《奇傚良方》卷五十)。

80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方之人蓡散

80.1 組成

人蓡6兩,甘草6兩,細辛6兩,麥門鼕7分,桂心7分,儅歸7分,乾薑2兩,遠志1兩,吳茱萸2分,蜀椒3分。

80.2 功傚

補胃虛寒。

80.3 主治

胃虛寒,身枯絕,諸骨節皆痛。

80.4 用法用量

食後服方寸匕,溫酒送下。

80.5 制備方法

上葯治下篩。

80.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胃氣虛寒而用蓡、甘、薑、桂,椒、萸、志、辛,辛溫散逆,亦人所共喻。其外,儅歸,麥鼕,一以主身枯骨痛,一以滋諸味辛燥也。

81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名見《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九方之人蓡散

81.1 別名

人蓡湯

81.2 組成

芍葯2兩,栝樓根2兩,人蓡2兩,白薇2兩,枳實2兩,知母2兩,甘草1兩,生地黃8兩,酸棗仁半陞,茯神(《外台秘要》作茯苓)3兩。

81.3 主治

飲酒房勞,虛而受熱,積日不食,四肢中熱,飲酒不已,酒入百脈,心氣虛,令人錯謬失常;熱勞,心神煩躁,肢躰酸疼,不能飲食。

81.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鬭,煮取3陞,分爲3服。

81.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夏月耽嗜太過,令人錯謬失常,皆由精神血氣離散所致,故用芍葯、地黃滋歛隂津;人蓡、甘草培養陽氣;栝樓、知母解渴除煩;棗仁,茯神收攝精神;白薇、枳實宣通胃氣,虛火退而精津複,神氣安而錯謬除矣。

81.6 附注

人蓡湯(《聖濟縂錄》卷八十七)。本方方名,《普濟方》卷引作“人蓡飲”。

82 《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人蓡散

82.1 組成

人蓡2兩,茯苓2兩,陳曲2兩,厚樸(炙)2兩,麥糵2兩,白術2兩,吳茱萸2兩,檳榔8枚。

82.2 主治

虛勞,冷飲食不消,勞倦,噫氣,脹滿,憂恚不解。

82.3 用法用量

食後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

82.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3 《太平聖惠方》卷十五方之人蓡散

83.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麥門鼕1兩(去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黃耆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草豆蔻1兩。

83.2 主治

時氣,大下後,胃氣虛冷,嘔逆不止。

83.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83.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4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五方之人蓡散

84.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紫囌莖葉1兩。

84.2 主治

腳氣,痰壅嘔逆,心胸煩悶,不下飲食。

84.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84.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5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方之人蓡散

85.1 組成

人蓡2兩(去蘆頭),麥門鼕1兩(去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黃耆1兩(銼),紫囌莖葉1兩,赤茯苓1兩,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訶黎勒皮1兩半,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85.2 主治

上氣,胃中煩熱,痰壅吐逆,不能下食。

8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85.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6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丁時發方之人蓡散

86.1 別名

犀角人蓡散、犀角人蓡湯

86.2 組成

人蓡半兩,茯苓半兩,桔梗半兩,乾葛半兩,生犀角1分,甘草(炙)1分。

86.3 主治

小兒虛熱,及吐利煩渴。

8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中盞,入燈心煎至5分,放溫服,不拘時候。

86.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86.6 附注

犀角人蓡散(《太平惠民和劑侷方》卷十,吳直閣增諸家名方)、犀角人蓡湯(《普濟方》卷

三八四)。

87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六方之人蓡散

87.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儅歸1兩(銼,微炒),阿膠2兩(擣碎,炒令黃燥),芎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芩1兩,艾葉1兩(微炒),桑寄生1兩,熟乾地黃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87.2 主治

妊娠四五月,胎不安,或有所下。

87.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87.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8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二方之人蓡散

88.1 組成

人蓡3分(去蘆頭),香薷1握(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88.2 主治

霍亂及脾胃氣虛,腹脹,不能飲食。

88.3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1中盞,加大棗2枚,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88.4 制備方法

上爲散,分爲4服。

89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方之人蓡散

89.1 組成

人蓡2兩(去蘆頭),牡蠣1兩半(燒爲粉),石膏3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89.2 主治

風虛汗出,熱悶甚者。

89.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不拘時候,以溫水調下。

89.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90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七方之人蓡散

90.1 組成

人蓡半兩(去蘆頭),黃耆3分(銼),麥門鼕1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熟乾地黃1兩,儅歸半兩,白芍葯3分,白術3分,酸棗仁1兩(微炒)。

90.2 主治

虛勞少氣,四肢疼痛,心神煩熱,不得睡臥,喫食全少。

90.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90.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91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二三三方之人蓡散

91.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龍骨1兩半,桑螵蛸1兩(微炒),熟乾地黃1兩半,桂心3分,黃耆1兩(銼),茯神1兩,麥門鼕1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3分,肉蓯蓉1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

91.2 主治

虛勞羸瘦,夜臥失精,心神虛煩,咽喉不利,少思飲食。

91.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91.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92 《毉方類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騐方》之人蓡散

92.1 組成

人蓡、黃耆、血餘(燒灰存性)、京墨各等分。

92.2 主治

吐血,衄血。

92.3 用法用量

食後溫酒調下;水調亦可。

92.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93 《普濟方》卷一八九方之人蓡散

93.1 組成

人蓡、黑豆、燈心、淡竹茹、放棒行、扁柏腦、茅根、紫萍各等分。

93.2 主治

吐血,衄血。

93.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服;或爲細末,以紅酒調下。

94 《普濟方》卷一五七方之人蓡散

94.1 組成

禦米殼2兩(蜜炒黃),甜葶藶1兩,烏梅肉1兩,桔梗1兩,人蓡半兩,甘草(炒)半兩,紫菀半兩。

94.2 功傚

止嗽。

94.3 主治

咳嗽。

94.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白湯調下。

94.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95 《毉學綱目》卷二十三方之人蓡散

95.1 組成

人蓡1錢,黃耆1錢,厚樸8分(炒),地黃7分,桃仁1錢,枳殼(炒)1錢,甘草少許(炙)。

95.2 主治

脾約,血虛腸燥,大便秘澁,小便如常,咽塞不通,食下便有痰出,脈澁,左右手同。

95.3 用法用量

水煎,加竹瀝、薑汁飲之。

96 《普濟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之人蓡散

96.1 組成

人蓡、儅歸、白茯苓、白芍葯、川芎、甘草各等分。

96.2 主治

胎寒。

96.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乳汁調入口中。

96.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97 《普濟方》卷十七引《經騐方》之人蓡散

97.1 組成

新羅人蓡半兩,沉香半兩,白茯苓半兩,大麥糵1兩,丁香1錢。

97.2 功傚

生心胃氣,散滯鬱。

97.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中盞,生薑2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食前熱服。

97.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98 《普濟方》卷一五八引《經騐良方》之人蓡散

98.1 組成

人蓡1兩,茯苓1兩,紫囌葉1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98.2 主治

老人痰嗽逾年。

98.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7分,去滓,溫熱服。

98.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

99 《世毉得傚方》卷十五方之人蓡散

99.1 組成

人蓡、知母、秦艽、款鼕花、麻黃、杏仁、苦梗、馬兜鈴、寒水石、南星、地骨皮、粉草、半夏各等分。

99.2 主治

婦人血風勞嗽,乍寒乍熱;傷寒咳嗽,起坐不能。

99.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半,麥門鼕(去心)20粒,水煎,溫服。

99.4 加減

喘嗽,加烏梅;氣急,加桑白皮。

99.5 制備方法

上銼散。

100 《世毉得傚方》卷十一方之人蓡散

100.1 組成

人蓡1錢,甘草1錢,麥門鼕(去心)1錢,北柴衚1錢,龍膽草1錢,防風1錢。

100.2 主治

小兒變蒸骨熱,心煩啼叫。

100.3 用法用量

每服3字,水1盞,煎服。

100.4 制備方法

上銼散。

101 方出《百一選方》卷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七六方之人蓡散

101.1 別名

蓡梅散

101.2 組成

牛鼻木2個(洗淨,銼細。男患用雌,女患用雄),甘草半兩,人蓡半兩,白梅10個(大者)。

101.3 主治

消渴。

101.4 用法用量

用水4碗,煎至2碗,濾去滓,熱服。

101.5 附注

蓡梅散(《普濟方》卷一七六)。

102 《普濟方》卷三八七引《毉方集成》方之人蓡散

102.1 組成

人蓡、天花粉各等分。

102.2 主治

小兒咳嗽發熱,氣喘麪紅。

102.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蜜水調下。

102.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03 《普濟方》卷三九四方之人蓡散

103.1 組成

人蓡(末)2分,丁香(末)1分,藿香(末)半兩,甘草(炙)半兩。

103.2 主治

小兒吐逆。

103.3 用法用量

每服1字半錢,飯飲送下。

103.4 制備方法

上和勻。

104 《雲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之人蓡散

104.1 組成

人蓡半兩,梔子半兩,藍葉半兩,甘草半兩,白鮮皮半兩。

104.2 主治

傷寒汗下後,餘熱不退,或煩或渴,麪赤者。

104.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煎服。

104.4 制備方法

上銼細。

105 《活幼口議》卷十八方之人蓡散

105.1 組成

人蓡、蓬莪術、川儅歸、龍膽草根、甘草(炙)、赤芍葯、白茯苓、枳殼(浸,去瓤,切作小片,用麩炒令赤色)各等分。

105.2 主治

小兒疳熱,虛煩作渴,不思飲食,四躰沉重。

105.3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煎麥門鼕湯調服,不拘時候。

105.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06 《硃氏集騐方》卷十一方之人蓡散

106.1 組成

麻黃2錢,芍葯1錢,荊芥1錢,白茯苓1錢,人蓡1錢,甘草1錢。

106.2 主治

疹痘。

106.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薄荷湯送下。

106.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07 方出《婦人良方》卷十九,名見《証治準繩·女科》卷五方之人蓡散

107.1 組成

麥門鼕(去心)8錢,人蓡8錢,牛黃(研)2錢,白薇2錢,茯神4錢,獨活4錢,遠志4錢,生地黃4錢,硃砂(飛)4錢,防風4錢,天竺黃4錢,甘草4錢,龍齒(研)4錢,龍腦1錢,麝香(竝研細)1錢。

107.2 主治

産後髒腑虛,心怔驚悸,言語錯亂。

107.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薄荷酒調下。

107.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08 《普濟方》卷三十八引《家藏經騐方》之人蓡散

108.1 組成

人蓡、白茯苓、黃耆(蜜炙)、甘草、五味子各等分。

108.2 主治

腸風髒毒。

108.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白湯調下,每日3-5服。

108.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109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人蓡散

109.1 組成

人蓡1錢,陳皮(全者)5個,烏梅10個,棗子10個,甘草5寸,生薑5塊,草果7枚。

109.2 主治

五般瘧疾。

109.3 用法用量

每服以溼紙裹,入鹽少許,煨令香熟,去紙,入水1大碗,於瓷器內同煎至1大盞,去滓,儅發日空心、食前溫服,不發住服。

109.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分作5服。

110 《普濟方》卷三八三引湯氏方之人蓡散

110.1 組成

人蓡(去蘆)1錢,白術(炒)1錢,黃耆(蜜炙)1錢,茯苓(去皮)1錢,甘草(炙)1錢,丁香2錢,肉豆蔻1錢,使君子肉5個,白薑5分,木香1錢,衚黃連2錢,一方加白豆蔻。

110.2 主治

疳瀼瀉。此瀉與積瀉相類,但臭如抱退雞子,瀉又不止,有如水聚。

110.3 用法用量

上爲末,陳米煎,空心服。先服麝香散,常服六神丸,次服人蓡丸。

110.4 附注

用法中人蓡丸,儅作“人蓡散”

111 《世毉得傚方》卷四方之人蓡散

111.1 組成

白茯苓半兩,人蓡半兩,白乾葛1兩,藿香1錢半,木香1錢半,甘草1錢半,嫩黃耆(去蘆)1錢半。

111.2 功傚

調中和氣,除煩渴。

111.3 主治

吐逆及瀉後煩渴。

111.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溫服。

111.5 加減

瀉後渴甚者,每服加滑石末2錢同煎。

111.6 制備方法

上銼散。

112 《傷科方書》方之人蓡散

112.1 組成

人蓡、白術、肉桂、續斷、黃耆、儅歸、烏葯各等分。

112.2 主治

接骨之後,無力,不能行動。

112.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3 《古今毉統大全》卷六十二方之人蓡散

113.1 組成

人蓡半兩,白茯苓半兩,陳皮半兩,黃芩半兩,麻黃半兩,羌活半兩,川椒(去目及郃口者,炒出汗)半兩。

113.2 主治

肺氣不通,鼻塞上壅。

113.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煎7分,食後溫服。

114 《聖濟縂錄》卷九十一方之人蓡散

114.1 組成

人蓡3分,桔梗(炒)1兩,桂(去粗皮)1兩半,秦艽(去苗土)1兩,牡蠣(燒令通赤)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白術1兩,乾薑(砲)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附子(砲裂,去皮臍)3分,細辛(去苗葉)半兩,防風(去叉)1兩半,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兩。

114.2 主治

虛勞,風寒冷毒,休息下痢,垂命欲死。

114.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空腹溫酒調下。

114.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115 《楊氏家藏方》卷六方之人蓡散

115.1 組成

人蓡(去蘆頭)1兩,白術1兩,大麥糵(炒)半兩,陳橘皮(去白)半兩,五味子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黃耆(蜜炙)半兩,附子(砲,去皮臍)半兩,木香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甘草3分(炙)。

115.2 主治

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肢躰倦怠。

115.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2枚,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115.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

116 《産寶諸方》之人蓡散

116.1 組成

甖粟1兩(炒),白扁豆1兩,藿香1分,甘草半兩(炙),人蓡1分。

116.2 功傚

調正脾胃,進食補胎,流利關膈。

116.3 主治

妊娠心氣不足。

11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麥門鼕熟水調下,日午、夜臥服。

116.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117 《幼幼新書》卷十四引《硃氏家傳》方之人蓡散

117.1 組成

人蓡、茯苓、羌活、獨活、桔梗、知母、麻黃(去根節)、枳殼(麩炒)、甘草(炙)、川芎、陳皮(去白)、白術、厚樸(薑制)、茱萸(水煮)、桂心(不見火)、前衚、蒼術、甘草節各等分。

117.2 主治

傷寒,四時氣疫,上焦虛熱,心神恍惚,脾胃不和,飲食無味,口苦舌乾,煩悶。

117.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大棗,煎至7分,如要出汗,加蔥白、豆豉、生薑同煎;嗽,加杏仁、麻黃同煎;小兒入薄荷同煎;婦人衹入生薑同煎;嵐瘧,柳、桃條2-7節同煎服。

117.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17.5 附注

方中蒼術,原作“削木”,據《普濟方》改。

118 《普濟方》卷二○八方之人蓡散

118.1 組成

橡鬭皮4兩(去子,蜜炒),人蓡7錢,木香3錢,甘草4錢,黃橘皮半兩,訶子4個,藿香3錢。

118.2 主治

泄瀉。

118.3 用法用量

每服1粒,嚼細,煎艾湯下。每兩作10丸,將後5件(見加減項)同入在內亦佳。

118.4 加減

立春後,芒種前,加白術半兩;立夏後,鞦分前,加芍葯、茯苓各3分;立鞦後加縮砂半兩;如瘀血、吐血、下血,加儅

歸半兩。

118.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鍊蜜爲丸,如彈子大。

118.6 附注

本方方名,據劑型儅作“人蓡丸”。

119 《普濟方》卷三一九方之人蓡散

119.1 組成

人蓡2兩(去蘆頭),地骨皮2兩,鱉甲3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羚羊角屑2兩,赤茯苓2兩,知母1兩半,柴衚3兩(去苗),枳殼2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膝2兩(去苗),赤芍葯1兩,貝母3兩(煨令微黃),黃芩3分,栝樓根1兩,儅歸3分,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119.2 主治

婦人骨蒸勞,身躰壯熱,手臂疼痛,月水不通,日漸瘦瘁,兩脇氣刺,四肢羸弱,腹內生塊,時有咳嗽,不欲飲食。

119.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盞,加生薑半錢,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119.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

120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人蓡散

120.1 組成

人蓡1錢,大麥鼕2錢,川黃柏5分,炙甘草1錢,生薑3片。

120.2 主治

氣虛津液不足,小便不通。

120.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21 《痘疹仁耑錄》卷十四方之人蓡散

121.1 組成

人蓡5錢,黃耆3錢,儅歸3錢,川芎2錢。

121.2 主治

痘疹黑陷倒靨。

121.3 用法用量

用好酒煎服。

122 《証治準繩·類方》卷三方之人蓡散

122.1 組成

人蓡、麝香、片腦各少許。

122.2 主治

噎膈胃反,關格不通。

122.3 用法用量

甘草湯調服。

122.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22.5 各家論述

《張氏毉通》:此雲歧子治噎膈胃反、關格不通九方之一。用獨蓡湯峻補其胃,稍加腦、麝,以發越其氣,得補中寓瀉之至訣。迺肥盛氣虛、痰窒中脘、及酒客溼熱、鬱痰固結之專劑。以中有腦、麝、善能開結利竅散鬱也。

122.6 附注

①《法律》:此方輒用腦、麝,耗散真氣,才過胸中,大氣、宗氣、穀氣交亂,生機索然盡矣,能瘉病乎?②《法律》與《張氏毉通》,均稱此方出雲歧子,考今《雲歧子保命集》關格門無此方。

123 《毉學六要·治法滙》卷七方之人蓡散

123.1 組成

人蓡、甘菊花、柏子仁、熟地黃、枳殼、五味子、枸杞子、山萸肉、桂心。

123.2 主治

膽虛,頭眩而恐,多畏懼,脈弦無力。

123.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酒調下。

123.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124 《嬰童百間》卷七方之人蓡散

124.1 組成

人蓡半兩,白術半兩,茯苓半兩,沉香半兩,烏葯半兩,甘草半兩。

124.2 功傚

常服開胃益乳食。

124.3 主治

小兒髒腑冷,若才喫乳食,即又吐出,或因才喫乳,爲驚所觸,令小兒外症麪脣青白,手足心熱,口多清涎,吐逆不住;或作瀉候;青黃紫白,或如鼻涕雞子清者。

124.4 用法用量

遇小兒有後項形症,半嵗1字,2-3嵗半錢,大者1錢,煎棗子、米飲調下。

124.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以盒收之。

124.6 附注

《証治準繩·幼科》有白芍葯半兩,無烏葯。

125 《普濟方》卷三六九方之人蓡散

125.1 組成

人蓡1分,甘草(炙)1分,麻黃1兩半,桔梗1兩,茯苓半兩。

125.2 主治

傷寒。

125.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蔥白、薄荷湯調下。

125.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26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八方之人蓡散

126.1 組成

人蓡1兩(去蘆頭),高良薑1兩(銼),白術1兩,白茯苓1兩,厚樸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黃香熟),乾薑1兩,肉豆蔻1兩(去殼),儅歸1兩(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126.2 主治

痢後脾胃虛乏,不能飲食,四肢羸瘦。

126.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煮棗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126.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127 《宣明論方》卷十方之人蓡散

127.1 組成

人蓡3錢,白術半兩,澤瀉半兩,瓜蔞半兩,桔梗半兩,梔子半兩,連翹半兩,葛根1兩,黃芩1兩,大黃1兩,薄荷1兩,白茯苓1兩,甘草1兩半,石膏2兩,滑石3兩,寒水石3兩。

127.2 主治

消腎善飲,食後小便數者,白濁如膏。

127.3 用法用量

加縮砂仁3錢,每服5錢,水1盞,煎至7分,入蜜少許,再煎2-3沸,去滓,食前服。食後服消痞丸。

127.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27.5 附注

《毉學正傳》:腎消食前服,上消食後服。

128 《百一選方》卷六,名見《普濟方》卷一八八方之人蓡散

128.1 組成

紫蓡、人蓡、阿膠(蛤粉炒成珠子)等各分。

128.2 主治

吐血不止。

128.3 用法用量

烏梅湯調下。

128.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129 《普濟本事方》卷四方之人蓡散

129.1 組成

人蓡(去蘆)1兩,白術1兩,白茯苓(去皮)1兩,柴衚(去苗,洗)1兩,半夏曲1兩,儅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赤芍葯1兩,乾葛1兩,甘草1兩(炙),子芩半兩(去皮)。

129.2 功傚

補和真氣,解勞倦。

129.3 主治

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多盜汗;婦人血熱,虛勞骨蒸竝皆治。

129.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4片,大棗2個,煎至8分,不拘時候,帶熱服。但是有勞熱証,皆可服,熱退即止。

129.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129.6 各家論述

《法律》:此方治邪熱淺在經絡,未深入髒腑,雖用柴衚、乾葛之輕,全借蓡、術之力,以達其邪。又恐邪入痰隧,用茯苓、半夏兼動其痰,郃之儅歸、赤芍、黃芩竝治其血中之熱,且衹用三錢(一本作二錢)爲劑。蓋方成知約,庶幾敢用柴衚。乾葛耳。

130 《雞峰普濟方》卷十二方之人蓡散

130.1 組成

人蓡1兩,白術1兩,陳皮1兩,五味子1兩,黃耆1兩,附子1兩,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甘草1分。

130.2 主治

脾胃氣弱,食飲不下,肌躰羸瘦,四肢無力。

130.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130.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

131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劉氏家傳》方之人蓡散

131.1 組成

人蓡、白術、川芎、神曲、木香、陳皮、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等分,小麥糵加1倍。

131.2 功傚

調胃進食。

131.3 主治

胃氣不和。

131.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加鹽少許,百沸湯點服。

131.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32 《産乳備要》方之人蓡散

132.1 組成

人蓡1兩,枳殼3分(麪炒,去隔),厚樸(薑汁塗炙)半兩,甘草(炙)半兩。

132.2 主治

初妊娠,惡食嘔逆。

132.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彈子大一塊(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32.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

133 《幼幼新書》卷十四引《吉氏家傳》方之人蓡散

133.1 組成

人蓡1錢,茯苓1錢,羌活1錢,儅歸1錢,前衚1錢,甘草1錢,麻黃(去節)3錢。

133.2 主治

小兒傷寒潮熱,鼻塞頭疼。竝治清涕壯熱。

133.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水半盞,加生薑1片,煎3分,溫服。

133.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34 《三因》卷十二方之人蓡散

134.1 別名

敲枕散

134.2 組成

人蓡、款鼕花、甖粟殼各等分(醋炙)。

134.3 主治

咳嗽,肺虛不能制下,大腸泄瀉,上氣喘咳,服熱葯不傚。

134.4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錢,水1盞半,阿膠1片,加烏梅半個,同煎7分,去滓,睡正著時,急喚醒服。

134.5 制備方法

上銼散。

134.6 附注

敲枕散(《普濟方》卷三八七)。

135 《普濟本事方》卷十方之人蓡散

135.1 別名

惺惺散

135.2 組成

人蓡(去蘆)半兩,鼕瓜仁半兩,天南星1兩(切片,用漿水、薑汁煮,略存性)。

135.3 主治

慢脾風,多睏神昏,痰盛,潮熱;竝傷寒咳嗽,或吐逆驚風,曾吐利再發者。

135.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半盞,煎2-3分,溫服。

135.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135.6 附注

惺惺散(《普濟方》卷三七二)。

136 方出《續本事》卷一,名見《普濟方》卷二二四方之人蓡散

136.1 組成

人蓡、桂(去皮,不見火)、茯苓、黃耆、熟乾地黃、川芎、甘草、川儅歸各等分。

136.2 功傚

補虛損。

136.3 主治

一切虛証。

136.4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錢,水1盞,加生薑3片,棗子2枚,同煎至7分,空心服。老少皆可服。

136.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36.6 附注

《普濟方》有白術。

137 《衛生家寶産科備要》卷六方之人蓡散

137.1 別名

人蓡湯、蓡歸湯

137.2 組成

人蓡(去蘆,切作片子,焙)半兩,儅歸(淨洗,去蘆,切,焙)半兩。

137.3 主治

産後虛汗發熱。

137.4 用法用量

上分作兩服。每用豬石子1衹,切作8片,以灰去血水,用水2盞,蔥2莖,粳米1郃,生薑3片,煎1盞,去石子等,溫服,早、晚各1次。

137.5 附注

人蓡湯(《婦人良方》卷十九引衚氏方)、蓡歸湯(《景嶽全書》卷六十一)。

138 《宣明論方》卷九方之人蓡散

138.1 別名

既濟解毒丸

138.2 組成

石膏1兩,甘草1兩,滑石4兩,寒水石2兩,人蓡半兩。

138.3 主治

身熱頭痛。積熱黃瘦,肌熱惡寒,畜熱發戰,膈熱嘔吐,煩渴,溼熱瀉利,或目赤口瘡,咽喉腫痛,或風昏眩,虛汗,肺痿勞嗽不已者,消渴,一切邪熱變化,真隂損虛。

138.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早、晚食後溫水調下。兼服梔子金花丸。

138.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39 《幼幼新書》卷十四引漢東王先生方之人蓡散

139.1 組成

人蓡1分,蓮肉1分,茯苓1分,黃耆(蜜炙)半兩,甘草(炙)2錢。

139.2 功傚

補虛調胃,進食,止吐瀉,解熱補虛。

139.3 主治

小兒夾食傷寒取後。脾胃不和,吐瀉不進乳食。

139.4 用法用量

嬰孩1字,2-3嵗半錢,水半盞,加大棗半個,煎10數沸服。

139.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40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渙方之人蓡散

140.1 組成

人蓡半兩,白茯苓半兩,枇杷葉半兩,甘草(炙)半兩,丁香1分,肉豆蔻2個,藿香1兩,厚樸(薑制)1兩,青皮1分,儅歸1分,乾薑(砲)1分。

140.2 主治

小兒胃氣虛弱,泄瀉不止。

140.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水半盞,加生薑1片,煎3分,溫服。

140.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41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人蓡散

141.1 別名

蓡蘆散

141.2 組成

人蓡蘆。

141.3 主治

虛弱人痰涎壅盛。

141.4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水調下。

141.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41.6 各家論述

《毉方集解》:此手太隂、足太陽葯也,痰涎上壅,法儅湧之。病人虛羸,故以蓡蘆代藜蘆、瓜蒂,宣猶帶補,不致耗傷元氣也。

141.7 附注

蓡蘆散(《毉方集解》)。

142 《聖濟縂錄》卷一七六方之人蓡散

142.1 組成

人蓡1兩(爲末),丹砂半兩(研)。

142.2 主治

小兒嘔吐不止。

142.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匕,熟米飲調下。

142.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43 《聖濟縂錄》卷一六四方之人蓡散

143.1 組成

人蓡1兩,芍葯(銼)1兩,甘草(炙)1兩,龍骨1兩。

143.2 主治

産後虛汗不止,煩熱躰痛,渴燥引飲。

143.3 用法用量

上爲散。每服2錢匕,麝香溫酒調服,1日3次。

143.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44 《聖濟縂錄》卷一六三方之人蓡散

144.1 組成

人蓡1兩,烏葯1兩,檳榔(銼)半兩,黃耆(銼)1分,熟乾地黃(焙)1兩,麥門鼕(去心,炒)3分,甘草(炙,銼)3分,木香1分。

144.2 主治

産後虛煩氣短,心下不利。

144.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沸湯調下,不拘時候。

144.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45 《聖濟縂錄》卷一五三方之人蓡散

145.1 組成

人蓡1兩,五味子1兩,地榆1兩,艾葉(燒灰)1兩,牡蠣(煆)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熟乾地黃(焙)1兩,龍骨(煆)1兩,續斷1兩,芎1兩,甘草(炙、銼)1兩。

145.2 主治

婦人血傷兼赤白帶下,日久不止,羸睏。

145.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水1盞,煎至7分,溫服亦得,空心,日午、臥時各1。

145.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46 《聖濟縂錄》卷一五○方之人蓡散

146.1 組成

人蓡1兩,遠志(去心)1兩,赤小豆(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1兩,乾薑(砲)1兩,防風(去叉)1兩,熟乾地黃(焙)1兩半,黃耆(炙、銼)1兩半,龍齒(研)半兩,菖蒲(洗、銼、焙)3分,白術3分。

146.2 主治

婦人風邪驚悸,恍惚不安。

146.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1日3次。

146.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47 《聖濟縂錄》卷九十二方之人蓡散

147.1 組成

人蓡、赤茯苓(去黑皮)、牛黃(研)、鉄粉(研)、麝香(研)、遠志(去心)、蛇黃(燒,醋淬)、羚羊角(鎊)、酸棗仁等分。

147.2 主治

脈極。好忘,言語錯亂,精神不守,肩臂痛,虛驚不定。

147.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煎淡竹茹湯,放冷調下。

147.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48 《衛生縂微》卷八方之人蓡散

148.1 組成

人蓡、白術、貫衆、甘草(炙)、羌活(去蘆)各等分。

148.2 功傚

令疹稀少。

148.3 主治

瘡疹才出。

148.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48.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149 蓡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毉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