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上衝胸

中醫學 中醫症狀名

1 拼音

qì shàng chōng xiōng

2 英文參考

upward adverse flow of QI to the ches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氣上衝胸症狀[1]。《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歲少陰在泉,……民病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指腹內逆氣上衝胸脘部,或吞嚥有氣團阻塞感的表現。見於奔豚厥陰病肝氣逆證

參見奔豚厥陰病肝氣逆證

奔豚爲病名[2]。出《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又名賁豚奔豚氣。《難經》列爲五積之一,屬腎之積。症見有氣從少腹上衝胸脘、咽喉,發時痛苦劇烈,或有腹痛,或往來寒熱,病延日久,可見咳逆骨痿少氣等症。多由腎臟陰寒氣上逆或肝經氣火衝逆所致。治宜溫散寒邪或清肝降逆。用桂枝加桂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奔豚湯等方。

厥陰病爲《傷寒論六經病之一[3]。它是陰陽消長、邪正進退的重要關鍵,所以常出現寒熱錯雜證候。主要有上熱下寒厥熱勝復兩類情況。上熱下寒者,症見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治宜清上溫下厥熱勝復者,可預測病情的進退,厥多熱少爲病進,厥少熱多爲病退,故其治法當以扶陽抑陰爲主。陽虛寒厥,見脈微惡寒手足厥冷者,治宜回陽救逆血虛寒厥,見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治宜養血和營、通陽散寒。陽氣內鬱,以致手足厥逆心下痞塞,胸脅苦滿,或腹中痛,脈弦有力者,治宜疏肝泄熱退厥。

肝氣逆爲證候[4]肝氣鬱結,或因怒而引起上逆或橫逆的證候。如上逆則見眩暈頭痛胸脅苦悶,面赤耳聾,甚則嘔血;橫逆則見腹脹腹痛噯氣吞酸月經失調等。《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肝病……氣逆頭痛耳聾不聰,頰腫。”治以平肝或疏肝爲主。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12.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90.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1.

治療氣上衝胸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