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千金散爲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三十四首。《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Qianjin San
3.2 標準編號
WS3-B-1688-94
3.3 處方
全蠍 120g 殭蠶 120g 牛黃 24g 硃砂 160g 冰片 20g 黃連 160g 膽南星 80g 天麻 160g 甘草 80g
3.4 製法
以上九味,牛黃、冰片研細,硃砂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餘全蠍等六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3.5 性狀
本品爲棕紅色的粉末;氣微香,味辛涼而苦。
3.6 鑑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束鮮黃色,壁稍厚,紋孔明顯。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不規則細小顆粒暗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
(2) 取本品0. 5g,加乙醇適量,加熱迴流1小時,取上清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 取膽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二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於同一塊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 醋酸乙酯-甲醇-石油醚(60~90℃)(8:4:2:1) 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 5% 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0 ℃烘約3 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 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對照品溶液及鑑別
(2) 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各6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7: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 取本品0. 5g置坩鍋中,上倒蓋一稱量瓶底,於水浴上加熱,待冰片昇華後取下稱量瓶底,加乙醚5ml 使昇華物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冰片對照品,加乙醚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二種溶液各8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甲醇(20: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10 ℃烘約1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7 檢查
3.8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 5g,精密稱定,置離心管中,用水100ml 分3~5次洗滌,離心,棄去上清液,於105 ℃烘乾,加硝酸鉀1. 5g,硫酸15ml,加熱使溶解,放冷,轉移至200ml 三角燒瓶中,並用水50ml分三次洗滌離心管,洗滌液併入三角燒瓶中,滴加1% 高錳酸鉀溶液至顯粉紅色,再滴加2% 硫酸亞鐵溶液至紅色消失,加硫酸鐵銨指示液約2ml,用硫氰酸銨液(0.1mol/L)滴定,即得。 每ml硫氰酸銨液(0.1mol/L)相當於11.63mg 的HgS 。 本品含硃砂按HgS 計算,應爲15.2~17.8%。
3.9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鎮痙定驚。用於小兒驚風高熱,手足抽搐,痰涎壅盛,神昏譫語。
3.10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0.6~0. 9g,一日2~3次,三歲以內小兒酌減。
3.11 貯藏
密閉,防潮。
5 《外傷科學》(廣州中醫學院)方之千金散
千金散又名去腐散,出自《外傷科學》(廣州中醫學院)。爲經驗方。[2]
5.1 別名
5.2 處方
5.3 製法
上藥爲細末
5.4 用法用量
摻瘡面,或黏附在紗條上,插入瘡中。
5.5 功能主治
6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方之千金散
6.1 方名
6.2 組成
澤瀉1兩1分,栝樓根1兩1分,甘草(炙)1兩1分,白石脂(研)1分,赤石脂(研)1分,鉛丹(炒,研)1分,胡粉(炒,研)3分,石膏(碎,研)1兩。
6.3 主治
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煎菝瘛湯調下,不拘時候,1日3次。
6.5 製備方法
上藥搗前3味爲散,更與研者和勻。
7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方之千金散
7.1 方名
7.2 組成
白檳榔(銼)1錢,紫楝根(銼)半兩,石榴根皮(銼)半兩,鶴蝨(炒令煙出)半兩,蘆薈(研)半兩。
7.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方之千金散主治小兒疳,蛔動心痛,面伏地臥,口吐清水痰涎。
7.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空心熱茶調下。
7.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7.6 用藥禁忌
忌餳糖粘滑食。
9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卷六方之千金散
9.1 方名
9.2 組成
桂心(去皮,不見火,銼)1兩,威靈仙(鐵腳者,去根,銼)1兩,白芷(去蘆,銼)1兩,當歸(去蘆須,洗,切,焙)1兩,牡丹皮(銼)1兩。
9.3 主治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卷六方之千金散主治產後惡物不下,或不盡,腹痛。
9.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煎神曲湯調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1 《惠直堂方》卷二方之千金散
11.1 方名
11.2 組成
千金子(取白仁,去油)約1兩,枳實(炒)5錢,青皮(炒)5錢,陳皮5錢,香附5錢,山楂肉5錢,木香5錢,砂仁5錢,雲術(土炒)5錢,沉香3錢。
11.3 主治
11.4 用法用量
五更盡,用淡薑湯調下。天明利3-4次,不甚瀉,每日1服,連服7日爲止。如人虛,2日1服,病淺者3-5服能愈。愈後除千金子外,9味末,以陳米糊爲丸,每服1錢,空肚清湯送下。
11.5 製備方法
9味爲末,稱5分,加千金子霜8分,入生蜜調丸。
11.6 用藥禁忌
忌生冷、牛、羊、豬、鵝、油膩、煎炒、糟、面、鹽、醋等物兩個月,終身忌團魚、河豚、騾馬、母豬、牛肉、王瓜、南瓜、蕎麥,犯之立復。
12 《魯府禁方》卷一方之千金散
12.1 方名
12.2 組成
苦實(去皮,用香油焙黃色)。
12.3 主治
《魯府禁方》卷一方之千金散主治傷寒頭疼身痛,發熱惡寒,無汗。
12.4 用法用量
每服3分,先喫綠豆湯1-2鍾,次將藥用綠豆湯調下,再喫綠豆湯1-2鍾,汗即出。
1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3 《古今醫鑑》卷十五方之千金散
13.1 方名
13.2 組成
乳香5錢,沒藥5錢,血竭5錢,雄黃5錢,杏仁5錢,輕粉5分,孩兒茶5分,枯礬5分,膽礬3分,麝香1分。
13.3 主治
13.4 用法用量
1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6 《奇效良方》卷十三方之千金散
16.1 方名
16.2 組成
人蔘50文,紫蘇(連梗)3文,糯米3文,罌粟殼20文(蜜炙),陳皮5文,良姜5文,燈心5文,甘草5文,黑豆5文,綠豆5文。
16.3 主治
16.4 用法用量
上2豆捶破,水1大碗,同諸藥煎1盞半,入熟蜜少許,去滓,通口服,不拘時候。噤口如腸潰者,只2服。
17 《仙拈集》卷三方之千金散
17.1 方名
17.2 組成
牛黃5釐,冰片5釐,琥珀5釐,甘草1分,全蠍半分,殭蠶半分,黃連半分,硃砂2分,天麻2分,膽星2分。
17.3 主治
《仙拈集》卷三方之千金散主治小兒一切痰喘,臍風撮口,急慢驚風。
17.4 用法用量
用薄荷、金銀物煎湯,調5-7釐,不拘時候溫服。但能灌下,雖將死亦活。
17.5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貯瓷瓶,黃蠟封口。
18 《普濟方》卷二七八方之千金散
18.1 方名
18.2 組成
金銀花半兩,大黃半兩,山梔子半兩,牡蠣(塗酥煅)半兩,瓜蔞1個(銼),川山甲(炮)2錢半,甘草少許。
18.3 主治
18.4 用法用量
每用好酒半碗,煎至8分,去滓,隨病上下服。
18.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8.6 用藥禁忌
忌雞、蝦、馬肉等物。
19 《普濟方》卷四十五方之千金散
19.1 方名
19.2 組成
川芎1兩,細辛1兩,防風1兩,甘菊花1兩,甘草1兩,石菖蒲1兩,青藤根1兩,全蠍1兩,細茶芽1兩,藁本1兩。
19.3 主治
19.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加蔥白1根,同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服,滓再煎。
19.5 加減
19.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0 《瑞竹堂方》卷四方之千金散
20.1 方名
20.2 組成
錦紋大黃不拘多少(爲細末,用米醋熬成膏,澆於新磚瓦上,再將大黃傾上,於伏內日曬夜露,幹爲末),舶上硫黃、官粉各等分。
20.3 主治
20.4 用法用量
1歲小兒1服半錢,2-3歲服1錢,10歲以下服2錢,16-17歲服5錢,食後米飲調下,1服即效。如不愈,隔20日再1服,更不須再服。
20.5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20.6 用藥禁忌
切忌生冷、溼面、馬驢豬魚雞等肉,如不能忌口,枉服此藥。
21 《醫方類聚》卷一九一引《經驗祕方》之千金散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主治
21.4 用法用量
清油調敷,先用鹽少許貼瘡頭上,次敷藥,後用水調生面糊,紙花封之,時以水溼潤紙花,勿使藥幹。
21.5 製備方法
上藥乾薑炮赤色,同爲細末。
22 《醫方類聚》卷七十引《經驗祕方》之千金散
22.1 方名
22.2 組成
百節菖蒲、石膏、頑荊葉、藜蘆耳、川芎、白芷、谷精草、薄荷葉各等分。
22.3 主治
《醫方類聚》卷七十引《經驗祕方》之千金散主治一切偏正頭風,及眼疾暴發,上焦風熱。
22.4 用法用量
口含水,鼻搐之。
22.5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23 《施圓端效方》引馬君玉方(見《醫方類聚》卷二一○)之千金散
23.1 方名
23.2 組成
熟地黃1兩,生地黃半兩,幹刺薊半兩,蒲黃半兩,芍藥1兩,當歸1兩,川芎1兩。
23.3 主治
《施圓端效方》引馬君玉方(見《醫方類聚》卷二一○)之千金散主治婦人血崩不止。
23.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酒1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一日三次。
23.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4 《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方之千金散
24.1 方名
24.2 組成
萹蓄4錢,瞿麥4錢,檳榔3錢,麥糵3錢,小茴香3錢,大黃(錦紋者)6錢。
24.3 主治
24.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臨臥溫酒調下。
24.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25 《聖濟總錄》卷六十四方之千金散
25.1 方名
25.2 組成
半夏半兩(用生薑1兩,同搗爛,作餅子,曬乾),凝水石(煅)3錢,滑石(末)3錢,青蛤粉(末)5錢,甘草(末)3錢。
25.3 主治
25.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齏汁1盞,煎至6分,臨臥溫服。
25.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27 《朱仁康臨牀經驗集》方之千金散
27.1 方名
27.2 組成
乳香15g,沒藥15g,輕粉15g,硃砂15g,白信15g,赤石脂15g,五倍子15g,醋制蛇15g,含石15g,雄黃15g。
27.3 功效主治
《朱仁康臨牀經驗集》方之千金散功在腐蝕惡肉。主治尋常疣,雞眼。
27.4 用法用量
將藥末以冷開水調塗患處,外用紗布、膠布固定,3天換1次。
27.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裝瓶備用。
28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四方之千金散
28.1 方名
28.2 別名
28.3 組成
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細辛半兩,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莽草半兩(微炙),乾薑半兩(炮裂,銼),石南葉1兩,石菖蒲1兩,防風1兩(去蘆頭),白朮1兩,獨活1兩半。
28.4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四方之千金散主治大風癩,並萬病癰疽疥癬,赤白風癩,骨肉疏敗,百節煩疼,眉鬢發落,身體淫躍,痛癢無時,目痛耳聾,口瘡齲齒。
28.5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用溫酒調下。
28.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28.7 附註
29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方之千金散
29.1 方名
29.2 組成
鼠狼1枚(自死者,不以大小,置砂瓶內,蒻葉包定瓶口,次用鹽泥固濟,用硬炭10斤,簇瓶,火煅通紅,候火7分盡,取出藥瓶,在地上出火毒1宿)。
29.3 主治
29.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麝香少許,空腹熱酒調下。如服藥10日之後,用刺蝟皮1枚,燒作灰,細研,加麝香少許,每服1錢,溫酒調下,食前間千金散服之。
2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30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鄭愈方之千金散
30.1 方名
30.2 組成
川鬱金10個(生用),半夏曲1錢半,青皮(去白)1錢半,巴豆10粒(去皮,不出油)。
30.3 主治
30.4 用法用量
每服1字匕,用豬肉1片摻藥,火上炙黃,任意細嚼,冷齏汁1呷送下。兒小少服。
3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31 《醫略六書》卷三十方之千金散
31.1 方名
31.2 組成
鮮生地3兩,烏鰂骨3兩。
31.3 主治
31.4 用法用量
31.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31.6 各家論述
產後血虛熱結,積瘀不行,而成血瘕、血枯,故肢體羸瘦,腹痛不止焉。鮮生地黃涼血散瘀,善滋血枯;烏鰂骨軟堅走血,兼治血瘕;爲散酒煎,使血熱消化,則瘀結自行,而經氣清和,經血完復。其血枯無不潤,血瘕無不消焉。有腹痛不去、羸瘦不痊乎?
32 《萬病回春》卷七方之千金散
32.1 方名
32.2 別名
32.3 組成
全蠍(炙)3分,殭蠶3分,硃砂4分,牛黃6釐,冰片4分,黃連4分,天麻4分,膽星2分,甘草2分。
32.4 主治
《萬病回春》卷七方之千金散主治小兒一切痰喘,急慢驚風,雖至死,但能開口灌下,無不活者。
32.5 用法用量
32.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32.7 附註
33 《幼幼新書》卷三十七引王兌方之千金散
33.1 方名
33.2 組成
成塊赤土(1名羊肝石,取膩者細研如面,其有沙石者不可用)。
33.3 主治
《幼幼新書》卷三十七引王兌方之千金散主治脾肺風血妄行腠理,發爲癮疹,積久不愈,時發心腹疼痛,渾身頑麻,手足拘攣,或心膈癢悶,痰噦嘔逆,喫食減少,頭疼目暈,一發遍身,搔之隨手癮起,煩躁燥癢。
33.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冷酒調下,1日3次。
34 《普濟方》卷二四○引《海上方》之千金散
34.1 方名
34.2 組成
34.3 主治
《普濟方》卷二四○引《海上方》之千金散主治腳氣,及腎臟風攻註腳膝。
34.4 用法用量
量病人虛實,每以4錢或1-2錢,用豬腰1對,去筋膜,摻藥於內,溼紙裹煨熟,臨臥細嚼,以溫酒送下,儘量飲至醉。以物擱起2足至天明,取下惡物。水數升,以茴香末煮粥,次服大安補散。
34.5 製備方法
36 《楊氏家藏方》卷十七方之千金散
36.1 方名
36.2 組成
36.3 主治
36.4 用法用量
如急驚,入研細腦子少許,溫湯調藥1字,送下長生丸;如慢驚,用溫湯調藥1字送下,不拘時候。
36.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