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概述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是指顳下頜關節疼痛、運動障礙和關節彈響等一系列症狀的綜合徵候羣。本病發病原因比較複雜,目前也未完全闡明。近年來,多數學者認爲系多因素如精神因素、駘關係紊亂、兩側顳頜關節發育異常、單側咀嚼、關節負荷過重及外傷等因素致病。此病是口腔科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患病率約爲28%—88%。臨牀上將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分爲咀嚼肌羣功能紊亂類、關節結構紊亂類及關節器質性改變類。
治療原則:
一、翼外肌功能亢進用0.5%利多卡因4ml加VitBlalml,進行翼外肌封閉注射,每日1次,5-7次爲一療程。
二、咀嚼肌痙攣。
4 疾病描述
結構紊亂疾病又成關節內紊亂,是指顳下頜關節盤移位。顳下頜關節盤移位是關節盤與關節窩、關節結節以及髁突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並影響運動功能。顳下頜關節盤移位包括前移位、關節結節以及髁突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並影響運動功能。顳下頜關節盤移位包括前移位、前內移位、前外移位、外側移位、內側移位以及後移位置結構紊亂疾病還包括關節盤附着松馳或撕脫,關節囊擴張以及顳下頜關節半脫位等。臨牀上常見的是可復性盤前移位和不可復性盤前移位。
5 症狀體徵
1、可復性盤前移位以關節彈響爲主要症狀。病變早期關節彈響發生在開口初、閉口。關節無疼痛也無張口受限、口異常。開口型異常表現爲開口初期偏向患側,當髁突越過前移位的關節盤後帶時,關節回到髁突後方出現關節彈響,下頜回到中線甚至超越中線,此時開口度可略大於正常。病變後期關節彈響次數增多,彈響加重,彈響可發生在中期或末期。部分病例可出現暫時性關節鉸鎖,這是由於關節盤移位時間過長,關節盤本體由雙凹形變成雙凸形,突在開口運動時更難越過變形的關節盤。患者必須做一個特殊的動作,即將下頜偏向健側使雙板區彈力纖維活動,才能使關節盤回位。關節軟組織出現炎症和水腫時,關節可出現輕微疼痛,發生關節鉸鎖時疼痛加劇。
2、不可復性盤前移位不可復性盤前移位根據病程6個月以內爲急性,6個月以上爲慢性。大多數患者有關節彈響的病史。由於持續使關節盤韌帶拉長,後附着彈性喪失,關節盤變形、前移並且不能自動會位置,使髁突的滑動運動受到障礙,出現開口受限以及明顯的關節疼痛,部分患者伴有頭痛。急性的特徵是開口受限20-25mm,開口末下頜中線偏向患側,無關節彈響,關節疼痛明顯。當極性轉爲慢性時,雙板區以及關節韌帶被拉長,撕裂更爲明顯,關節盤變形,開口度可逐漸增大。關節表面發生退行性改變在臨牀上可聞及摩擦音,甘結區有壓痛。
3、關節半脫位主要表現爲開口度過大,超過40mm以上。在大張口過程中有一個越過關節結節的跳躍同時產生重擊聲的彈響或稱爲鈍響,並出現短暫的下頜運動停頓。這種彈響是關節盤髁突複合體越過關節結節,髁突橫恩山積越過關節盤前帶所產生的。快速運動時彈響明顯,彈響多發生在開口末、閉口初。側向與前身運動時一般無彈響,當向上推下頜,令患者大張口時彈響可減弱,不做張口運動可不出現彈響。開口型可出現偏斜。患者一般無關節疼痛,但有不適騰感。如伴關節盤附着、關節囊及韌帶撕脫、雙板區受損時可出現關節區疼痛以及壓痛,如爲關節炎所致的關節半脫位,可有相應的關節疼、脹痛以及咀嚼肌區疼痛。當髁突越過關節結節後,可在髁突後方捫及明顯凹陷。如爲牙合因素所致可見明顯的咬合紊亂、後牙缺失等。
6 疾病病因
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的病因不明,許多學着認爲與損傷有關。關節外傷如車禍、受到外力的打擊以及下頜過度牽拉等,可使國故突移位,關節盤附着及韌帶被拉長或撕裂,導致關節盤移位。口腔科治療操作或全麻插管令患者長時間大張口,髁突過度前移也可使關節盤附着及韌帶拉長。關節長期承受異常壓力,如磨牙症、緊咬牙、偏側咀嚼、經常進食硬物等,造成關節負荷過重,從而產生關節盤移位或關節表面損傷。關節結構表面不平使關節盤的運動受阻或產生摩擦,當開口運動時,關節盤不能自如地向後旋轉,而始終位於髁突的前上方,使關節盤後韌帶拉長,出現關節盤前移位以及關節彈響。
精神緊張可導致翼外痙攣,開口運動時關節盤拉向前方,出現關節盤前移位。牙合關係紊亂、後牙缺失、髁突發育異常以及骨關節病等也與關節盤前移位有關。打呵欠、唱歌、大笑、嘔吐、長大口進食等可使髁突過度前移,出現關節半脫位;當大張口時,下頜頦部或下頜受外傷也可引起關節半脫位;牙合因素如干擾、深覆牙合以及頜間垂直距離變短,張口時可使關節韌帶拉長、關節囊松馳導致脫位;結節平坦或關節窩淺等可出現習慣性大張口或複發性關節半脫位;家族遺傳性關節囊松馳,心理因素以及服用某些藥物等也可導致關節半脫位。
8 診斷檢查
大多數患者無明顯誘因,部分患者與外傷、緊咬牙、磨合症、進食硬物、長時間大張口、牙齒牙合畸形以及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可復性盤前移位是以關節彈響爲主,下頜運動加劇伴有關節疼痛,開口正常。關節X線片檢查有關節間隙改變,但無骨質破壞。關節造影以及磁共振可見閉口位關節盤後帶位於髁突橫嵴的前方,開口位時關節盤與髁突關係恢復正常。不可復性盤前移位大多關節彈響病史,關節疼痛,下頜行使功能時疼痛明顯,開口受限;被動開口時,開口不能增大,開口型偏向患側。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無關節彈向或僅有摩擦音,關節盤穿孔有嗎擦音和破碎音。
影像學檢查可見,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病例大多無明顯關節骨霧破壞,關節盤在開、閉口位始終位髁突前方,甚至出現關節盤變形。關節內鏡檢查,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病例在關節後上間腔明顯的炎、纖維粘連、假性關節盤,而無正常的關節盤。關節半脫位患者習慣性大張口的病史,或有打呵欠、唱歌、大笑以及大張口時出新關節彈琴響的病史,另外可有牙合紊亂、家族遺傳史、服用某些藥物導致關節囊松馳的病史。臨牀檢查開口度過大,關節彈響爲鈍響,只發生在開口末、閉口初。閉口時髁突可自動回覆或患者自己用手復回到關節惡窩內。關節區可出現不適感。關節X線片可見,開口位時,髁突位於關節結節的前下方,關節造影證實爲關節囊擴張以及關節盤附着松馳等,但無明顯的關節盤移位。
9 治療方案
可復性盤前移位以保守治療爲主。牙合墊治療是或消除彈響的一種較好方法,但在症狀好轉的許多患者中,關節盤併爲恢復正常位置。不可復性盤前移位早期可通過患者下頜運動使關節盤復位,如不成功可用手法復位,復位後再行牙合墊治療。關節盤前移位伴關節疼痛患者應給予抗生素、止痛藥以及關節腔內沖洗、封閉。出現關節內粘連可行關節腔沖洗以及關節內鏡剝離與關節盤復位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如關節切開術、關節盤復位術等。關節半脫位以保守治療爲主,限制大張口,使張口在正常範圍內。
可囑患者自覺避免大張口,或使用張口訓練儀器,即在上、下頜4個前磨牙上做戴環,然後在4各環上穿一條尼龍線,控制在正常張口的範圍內將尼龍線栓緊。此方法不影響正常的開口與咀嚼,只限制長張口0,用幾周習慣於小張口後拆除。也可進行升頜肌羣的訓練。如張口訓練失敗,可進行硬話劑治療。保守治療,可進行關節內鏡直視下注射硬化劑、關節結節切除術、關節結節增高術以及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術等關節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