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目錄

1 拼音

mó fǎng

2 英文參考

echo

imit

imitate

imitation

mimesis

mimetism

mimicry

模仿是有意或無意仿效他人的行爲,使自己的行爲與對方相似模仿一詞最早出現在貝告德所寫的《構理與政治》一書中。其後塔德著有《模仿定律》一書,倡導社會模仿論,主張社會就是彼此之間相互模仿的一羣人,即所謂社會=模仿

過去,依據塔德的理論認爲模仿先天的,是我們生物特徵的一部分。然而,經過米勒多拉德、班杜拉及其他許多學者的研究,模仿行爲猶如其它許多種類的行爲一樣,也是習得性的。模仿是社會學習重要形式,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嬰幼兒就是因模仿而獲得最初的知識的。模仿也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方式之一。

3 模仿分類

社會心理學經典教材把模仿類型分爲三種:

(1)慣例模仿,指同類人之間的相互模仿

(2)習俗模仿,指個體模仿社會風俗習慣行爲

(3)時尚模仿,指模仿他人時髦的服裝、髮型、打扮等式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