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mume flo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lum blosso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los Mum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lum flow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
3 經外奇穴名·梅花
梅花爲經外奇穴名。出《鍼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共計5穴。主治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擴張、消化不良、食慾不振[1]。
3.1 定位
位於腹上部,胸劍聯合與臍之連線中點1穴;胸劍聯合下3.5寸再旁開0.5寸處2穴;臍上3.5寸再旁開0.5寸處2穴。計5穴。
3.2 功效及主治
3.3 刺灸法
—般直刺0.5~1.0寸;可灸。
4 中藥名·梅花
梅花爲中藥名,爲薔薇科植物梅Armeniaca mume Sieb. 的乾燥花蕾[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1 拉丁名
Flos Mum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4.2 英文名
plum flower(《中醫藥學名詞(2004)》)
4.3 別名
酸梅、黃仔、合漢梅。
4.4 來源
梅花爲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花蕾。近成熟的果實亦入藥,稱:“烏梅”,能斂肺生津。
4.5 原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小枝多綠色,枝端尖刺狀,無毛,葉互生,寬卵形至卵形,長4~10cm,寬3~5.5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鋸齒,下面色較淺,嫩時兩面有毛,老時僅下面脈上有柔毛;葉柄有毛,托葉早落。花1~2朵簇生,先葉開放,有香氣,萼片5,常帶紫紅色,花後常不反折;花瓣5,白色、紅色或淡紅色,有的重瓣;雄蕊多數,心皮1,密被短柔毛。核果近球形,兩邊扁,有縱溝,直徑2~3cm,熟時黃色,有短柔毛。花期3月,果期5~6月。
4.6 產地
全國有栽培。
4.7 採收與初加工
初春花未開放時採摘,及時低溫乾燥。
4.8 生藥性狀
花蕾尖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層,鱗片狀,棕褐色;花萼灰綠色或紅棕色;花瓣5或多數,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4.9 梅花的化學成分
4.10 性味歸經
性平,味微酸、澀。
4.11 梅花的功效與主治
梅花具有開鬱和中,化痰,解毒的功效,用於鬱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
4.12 梅花的藥典標準
4.12.1 品名
Meihua
MUME FLOS
4.12.2 來源
本品爲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乾燥花蕾。初春花未開放時採摘,及時低溫乾燥。
4.12.3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層,鱗片狀,棕褐色。花萼5,灰綠色或棕紅色。花瓣5或多數,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雄蕊多數;雌蕊1,子房密被細柔毛。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4.12.4 鑑別
本品粉末棕色。花粉粒近球形,極面觀呈類圓三角形,直徑35~45μm,3孔溝。非腺毛無色或黃棕色,由1~4細胞組成,單細胞多見,平直或稍彎曲,長短不一,直徑10~28μm。草酸鈣結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或散在,直徑8~33μm,棱角不明顯或寬鈍,有的呈碎塊狀。苞片或萼片表皮細胞表面觀類方形、長方形或不規則多角形,垂周壁略呈連珠狀增厚,角質紋理隱約可見,氣孔可見。花粉囊內壁細胞具細密網狀增厚紋理,少見。
4.12.5 檢查
4.12.5.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H第一法)。
4.12.5.2 總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K)。
4.12.6 性味與歸經
微酸,平。歸肝、胃、肺經。
4.12.7 功能與主治
疏肝和中,化痰散結。用於肝胃氣痛,鬱悶心煩,梅核氣,瘰癧瘡毒。
4.12.8 用法與用量
3~5g。
4.12.9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黴,防蛀。
4.12.10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