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fructus viticis[朗道漢英字典]
shrub chastetree frui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viticis,fruct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VITICIS FRUCTUS[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Fructus Vitic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hrub chastetree frui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蔓荊子爲中藥名,出《本草經集註》。爲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荊Vitex trifolia L. 的乾燥成熟果實[1]。呈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長爲果實的1/3~2/3,5齒裂,其中2裂較深,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切面可見4室,每室有種子1枚。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炒蔓荊子黑色,無宿萼及短果梗[2]。
蔓荊子味辛、苦,性微寒。歸膀胱、肝、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能。用於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腫痛,多淚,視物昏暗,目暗不明,頭暈目眩,溼痹拘攣等。蔓荊子生品常用於治療頭痛、鼻塞、風熱犯目、赤腫疼痛。炒蔓荊子辛散之性緩和,長於升清陽之氣,祛風止痛。用於耳目失聰,風溼痹痛,偏正頭痛。
4 拉丁名
Fructus Vitic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shrub chastetree frui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荊條子、京子、白布荊。
8 來源
蔓荊子爲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荊Vitex trifolia L. 的乾燥成熟果實。
蔓荊子爲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荊V. trifolia L.的果實[3]。
9 原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約3m。幼枝四方形,密被細絨毛;老枝圓形,無毛。葉對生,倒卵形,長2~5cm,寬1~3cm,先端圓形,下面密生灰白色絨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形,5齒裂,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脣形;雄蕊4;子房4室,密生腺點,柱頭2裂。核果球形,熟後黑色。花期7月,果期9月。
12 生藥性狀
蔓荊子呈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長爲果實的1/3~2/3,5齒裂,其中2裂較深,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切面可見4室,每室有種子1枚。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13 蔓荊子的炮製
南北朝劉宋時期名蔓荊實,其炮製爲“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時後蒸,從巳至未,出,幹用”(《雷公炮炙論》)。
元代增加了炒黑(《丹溪心法》)。
明代有酒炒(《醫宗粹言》)。
清代基本同前朝方法。
13.1 蔓荊子的炮製方法
13.1.1 蔓荊子
取原藥材,去淨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13.1.2 炒蔓荊子
取淨蔓荊子,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取出,搓去蒂下白膜(宿存萼)及枝梗,篩淨。用時搗碎。
13.2 成品性狀
蔓荊子呈球形,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炒蔓荊子黑色,無宿萼及短果梗。
13.3 炮製作用
生品常用於治療頭痛、鼻塞,如香芷湯(《校注醫醇賸義》);治療風熱犯目、赤腫疼痛的洗肝明目散(《萬病回春》)。
炒後辛散之性緩和,長於升清陽之氣,祛風止痛。用於耳目失聰,風溼痹痛,偏正頭痛。如芎菊上清丸(《中國藥典》)。
13.4 炮製研究
蔓荊子含揮發油、微量生物鹼、蔓荊子黃酮苷、維生素A及γ-氨基丁酸等,這些成分遇高溫可被破壞。
1.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以水溶性浸出物爲指標,對蔓荊子生品及生碎品、炒黃品及炒黃碎品分別進行比較,結果生品爲6.72%,炒品爲7.29%,生碎品爲10.71%,炒碎品爲12.23%,認爲蔓荊子炒黃搗碎品確能提高煎出效果。蔓荊子生品及各炮製品揮發油含量是:生品>微炒品>炒焦品>炒炭品。揮發油薄層層析圖譜顯示,生品及各炮製品基本相似,但各樣品斑點的顏色和大小各不相同,炒炭品出現了其他樣品未有的紫紅色斑點。測定了山東地區蔓荊子不同炮製品的浸出物和揮發油含量,結果醇浸出物在6.66%~11.27%之間,揮發油在0.37%~0.55%之間,炮製後呈降低趨勢。比較了不同炮製品的總黃酮含量,以10%酒拌後打碎品含量最高,爲0.406%。
2.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各炮製品均能顯著提高痛閾,但是生品明顯地強於炒制品,醇提取物明顯地強於水提取物。另有報道,鎮痛作用以酒拌品和生品作用最強。
3.工藝研究 根據蔓荊子有關炮製文獻記載,結合實踐經驗,有人提出了改進的炮製工藝。即取淨蔓荊子,加10%黃酒(或5%的白酒)拌潤,待酒被吸盡後,取出攤開曝幹或微火炒後再攤晾至於。用前搗碎。
13.5 貯存方法
15 蔓荊子的功能主治
蔓荊子用於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腫痛,視物昏暗,溼痹拘攣。
蔓荊子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治風熱感冒,偏、正頭痛,齒齦腫痛目赤腫痛,夜盲,肌肉神經痛。
蔓荊子用於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蔓荊子生品常用於治療頭痛、鼻塞,如香芷湯(《校注醫醇賸義》);治療風熱犯目、赤腫疼痛的洗肝明目散(《萬病回春》)。
炒蔓荊子辛散之性緩和,長於升清陽之氣,祛風止痛。用於耳目失聰,風溼痹痛,偏正頭痛。如芎菊上清丸(《中國藥典》)。
蔓荊子爲眼科常用祛風清熱藥,具有祛風止淚,清利頭目的功效,用於風熱上擾或肝經風熱所致的迎風熱淚多淚,目赤腫痛,或兼有頭昏頭痛及偏頭痛等。蔓荊子質輕浮,能疏風利竅,常與菊花、蒺藜等同用,如蒺藜散。
16 蔓荊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6~9g。
17 蔓荊子的化學成分
蔓荊子含莰烯、蒎烯、蔓荊子黃素(vitexicarpin)、γ-氨基丁酸等。
單葉蔓荊子含揮發油,其中主成分爲莰烯和蒎烯;還含單葉蔓荊呋喃(Rotundifuran)、前單葉蔓荊呋喃(Prerotundifuran)、牡荊子黃酮(Vitexicarpin)和微量生物鹼等。
蔓荊子含少量蔓荊子鹼(Vitricin)。尚含脂肪油、石蠟、γ-生育酚、β-谷甾醇和對羥基苯甲酸等。
18 蔓荊子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Manjingzi
VITICIS FRUCTUS
18.2 來源
本品爲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荊Vitex trifolia L.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18.3 性狀
本品呈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長爲果實的1/3~2/3,5齒裂,其中2裂較深,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切面可見4室,每室有種子1枚。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18.4 鑑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花萼表皮細胞類圓形,壁多彎曲;非腺毛 2~3細胞,頂端細胞基部稍粗,有疣突。外果皮細胞多角形,有角質紋理和毛茸脫落後的痕跡,並有腺毛與非腺毛:腺毛分頭部單細胞、柄1~2細胞及頭部2~6細胞、柄單細胞兩種;非腺毛2~4細胞,長14~68μm,多彎曲,有壁疣。中果皮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壁微木化,紋孔明顯。油管多破碎,含分泌物,周圍細胞有淡黃色油滴。內果皮石細胞橢圓形或近方形,直徑10~35μm。種皮細胞圓形或類圓形,直徑42~73μm,壁有網狀紋理,木化。
(2)取本品5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熱迴流2小時,濾過,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揮幹,加丙酮80ml,加熱迴流1.5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蔓荊子黃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用1%氫氧化鈉溶液製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甲醇(3:2:0.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三氯化鋁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8.5 檢查
18.5.1 雜質
不得過2%(附錄IX A)。
18.5.2 水分
不得過14.0%(附錄IX H第二法)。
18.5.3 總灰分
不得過7.0%(附錄IX K)。
18.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甲醇作溶劑,不得少於8.0%。
18.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18.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4%磷酸溶液(60:4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58nm。理論板數按蔓荊子黃素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
18.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蔓荊子黃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18.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8.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蔓荊子黃素(C19H18O8)不得少於0.030%。
18.8 飲片
18.8.1 炮製
18.8.1.1 蔓荊子
除去雜質。
18.8.1.1.1 性狀、鑑別、檢查
18.8.1.1.2 含量測定
同藥材。
18.8.1.2 炒蔓荊子
本品形如蔓荊子,表面黑色或黑褐色,基部有的可見殘留宿萼和短果梗。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18.8.1.2.1 鑑別
(2)同藥材。
同藥材。
18.8.2 性味與歸經
18.8.3 功能與主治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用於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
18.8.4 用法與用量
5~10g。
18.8.5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18.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