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longan pulp[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Arillus longanae[朗道漢英字典]
arillus longa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ongan aril[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rillus Longan(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ongan aril[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Arillus Longan(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8 植物形態
常綠喬木,高達10m,樹皮暗灰色,粗糙,枝條灰褐色,密被褐色毛。羽狀複葉互生;小葉4~12,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20cm,寬2~5cm,全緣或微波狀,下麪粉綠色。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有鏽色星狀柔毛;花小,雜笥,黃白色;花萼5深裂,黃色;花瓣5,被白毛,花盤明顯;雄蕊7~9;子房上位,密被毛。果球形,外果皮黃褐色,略有細瘤狀突起。鮮假種皮白色透明,肉質味甜。種子黑色,有光澤。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產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四川、貴州、臺灣、均系栽培。
16 食用價值
桂圓是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此外臺灣、雲南和貴州南部也有出產。其中福建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
桂圓因其種圓黑光澤,種臍突起呈白色,看似傳說中“龍”的眼睛,所以得名。新鮮的龍眼肉質極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實爲其他果品所不及。鮮龍眼烘成乾果後即成爲中藥裏的桂圓。
生藥龍眼肉爲由頂端縱向裂開有不規則塊片,長約1.5釐米,寬1.3~3.5釐米,厚不及1毫米。表面黃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皺縮不平,粗糙,靠近種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縱皺紋。質柔軟而微有粘性,常粘結呈塊狀。氣香,味濃甜而特殊。
16.1 龍眼肉的製作
一般是利用果小的龍眼品種,但要肉厚、核小、糖分含量高。加工方法,如選果整理、剪果、洗果這些工序跟龍眼乾加工方法一樣。然後把鮮果放在太陽下曝曬,或放在焙竈、烘房中烘乾。烘曬到半乾程度,用手工剝去果殼,再用手指將果肉從果蒂處撕開成梅花狀,攤放在竹匾上,繼續在太陽下曬乾果肉,或者在烘房裏烘乾果肉,溫度控制在60℃左右,但不能在焙竈上焙乾,否則肉色容易焦黃且有煙焦味。龍眼肉乾燥適度的肉質濃甜,脆韌,色澤黃亮,含水量達15%—19%。
16.2 龍眼肉的營養價值
1. 龍眼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有補血安神,健腦益智,補養心脾的功效;
2. 研究發現,桂圓對子宮癌細胞的抑制率超過90%,婦女更年期是婦科腫瘤好發的階段,適當喫些龍眼有利健康;
3. 龍眼有補益作用,對病後需要調養及體質虛弱的人有輔助療效。
16.3 龍眼的選購
1. 購買時應注意與瘋人果相鑑別。瘋人果又叫龍荔,有毒。它的外殼較龍眼平滑,沒有真桂圓的鱗斑狀外殼,果肉粘手,不易剝離,也沒有龍眼肉有韌性,僅有點兒帶苦澀的甜味;
2. 龍眼作爲水果宜鮮食,變味的果粒不要喫;
3. 國內還有學者發表過龍眼抗衰老的有關論文,提出龍眼將成爲不可多得的抗衰老食品。
16.4 龍眼肉的適宜人羣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1. 適宜體質虛弱的老年人、記憶力低下者、頭暈失眠者、婦女食用;
2. 有上火發炎症狀時不宜食用,懷孕後不宜過多食用。
16.5 龍眼肉的食療功效
龍眼味甘,性溫;
治療貧血和因缺乏尼克酸造成的皮炎、腹瀉、癡呆、甚至精神失常,同時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6.6 龍眼肉食用建議
煎湯,10~15g,大量30~60g
17 龍眼肉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Longyanrou
LONGAN ARILLUS
17.2 來源
本品爲無患子科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種皮。夏、秋二季採收成熟果實,乾燥,除去殼、核,曬至乾爽不黏。
17.3 性狀
本品爲縱向破裂的不規則薄片,或呈囊狀,長約1.5cm,寬2~4cm,厚約0.lcm。棕黃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表面皺縮不平,內表面光亮而有細縱皺紋。薄片者質柔潤,囊狀者質稍硬。氣微香,味甜。
17.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外表皮細胞1列,呈類方形。內表皮細胞1列,壁稍厚,外被較厚的角質層。內外表皮間爲多列大型條狀薄壁細胞,直徑約148μm。有的細胞中含淡黃色團塊及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lg,加乙酸乙酯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龍眼肉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一丙酮(4: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7.5 檢查
17.5.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H 第一法)。
17.5.2 總灰分
不得過4.0%(附錄ⅨK)。
17.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不得少於70.0%。
17.7 性味與歸經
甘,溫。歸心、脾經。
17.8 功能與主治
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
17.9 用法與用量
9~15g。
17.10 貯藏
17.11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