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brimstone[朗道漢英字典]
sulfur grund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ulfur[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Sulfur(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ulfu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拉丁名
Sulfur(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英文名
sulfur(《中醫藥學名詞(2004)》)
9 產地
硫黃產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四川、廣東、臺灣等地。
13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粉約0.2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0.5mol/L)50ml,加水10ml,置水浴中加熱使溶解,並揮去乙醇(直至無氣泡、無醇嗅)。
加水40ml,於瓶頸插入一小漏斗,微沸10分鐘,冷卻,小心滴加過氧化氫試液5ml ,搖勻,置沸水浴中加熱10分鐘,冷卻至室溫,用水沖洗漏斗及瓶內壁,加入甲基橙指示液2 滴,用鹽酸滴定液(0.5mol/L)滴定,並將滴定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即得。
每1ml 的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0.5mol/L)相當於8.015mg 的S。
本品含硫(S)不得少於98.5%。
15 硫黃的功能與主治
硫黃外治用於疥癬,禿瘡,陰疽惡瘡;內服用於陽痿足冷,虛喘冷哮,虛寒便祕。
硫黃治命門火衰,陽痿,腰痠膝冷,腎虛喘促,虛寒腹痛,瀉痢,便祕:研末服,1.5~3g;或入丸劑。
應與豆腐同煮後用。
22 硫黃藥品說明書
22.1 適應症
有殺菌(包括真菌)及殺疥蟲的作用。本身並無此作用,與皮膚接觸後變爲硫化氫與五硫磺酸後顯效。硫磺對皮膚有溶解角質作用。治療脂溢性皮膚病、疥及牛皮癬等。
22.2 用量用法
23 硫黃的藥典標準
23.1 品名
LIuhuang
SULFUR
23.2 來源
本品爲自然元素類礦物硫族自然硫,採挖後,加熱熔化,除去雜質;或用含硫礦物經加工製得。
23.3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塊狀。黃色或略呈綠黃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澤,常有多數小孔。用手握緊置於耳旁,可聞輕微的爆裂聲。體輕,質松,易碎,斷面常呈針狀結晶形。有特異的臭氣,味淡。
23.4 鑑別
23.5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粉約0.2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0.5mol/L)50ml,加水10ml,置水浴中加熱使溶解,並揮去乙醇(直至無氣泡、無醇臭)。加水40ml,於瓶頸插入一小漏斗,微沸10分鐘,冷卻,小心滴加過氧化氫試液5ml,搖勻,置沸水浴中加熱10分鐘,冷卻至室溫,用水沖洗漏斗及瓶內壁,加入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鹽酸滴定液(0.5mol/L)滴定,並將滴定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0.5mol/L)相當於8.015mg的硫(S)。
本品含硫(S)不得少於98.5%。
23.6 硫黃飲片
23.6.1 炮製
23.6.1.1 硫黃
除去雜質,敲成碎塊。
23.6.1.1.1 鑑別、含量測定
同藥材。
23.6.1.2 制硫黃
取淨硫黃塊,與豆腐同煮,至豆腐顯黑綠色時,取出,漂淨,陰乾。
每100kg硫黃,用豆腐200kg。
23.6.2 性味與歸經
酸,溫;有毒。歸腎、大腸經。
23.6.3 功能與主治
外用解毒殺蟲療瘡;內服補火助陽通便。外治用於疥癬,禿瘡,陰疽惡瘡;內服用於陽痿足冷,虛喘冷哮,虛寒便祕。
23.6.4 用法與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油調塗敷患處。內服1.5~3g,炮製後入丸散服。
23.6.5 注意
23.6.6 貯藏
置乾燥處,防火。
23.7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