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六個器官的合成·六腑
六腑亦作六府[1]。爲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個臟器的合稱,具有受納、傳化、排泄功能,生理特點是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能滿[2]。其作用主轉輸運化食物和水液[3]。《黃帝內經靈樞·本藏》:“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黃帝內經素問·五臟別論》:“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4.1 膽·六腑
膽爲六腑之一[4]。又屬奇恆之腑。與肝相爲表裏。位附於肝。其功能是主分泌和貯藏膽汁,助胃消化及主決斷。足少陽膽經屬膽;足厥陰肝經絡膽。其背俞爲膽俞,募穴爲日月,合穴爲陽陵泉。
4.2 胃·六腑
胃爲六腑之一。與脾相爲表裏。又稱“水穀之海”(《黃帝內經靈樞·玉版》)和“五藏六腑之海”(《黃帝內經靈樞·五味》)。其功能是主受納、腐熟水谷,精微物質通過脾的運化,輸佈於五臟六腑,營養全身各個組織器官。足陽明胃經屬胃;足太陰脾經絡胃。手太陰肺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厥陰肝經均聯繫胃。其背俞爲胃俞,募穴爲中脘,合穴爲足三裏。
4.3 大腸·六腑
大腸爲六腑之一[5]。與肺相表裏。《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論》:“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其功能是主傳導消化物的糟粕,排出體外。手陽明大腸經屬大腸;手太陰肺經絡大腸。其背俞爲大腸俞,募穴爲天樞,下合穴爲上巨虛。
4.4 小腸·六腑
小腸爲六腑之一[6]。與心相爲表裏。《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論》:“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功能是主化物而分清別濁,精華部分由脾轉輸營養全身,糟粕歸大腸,無用的水液滲入膀胱。手太陽小腸經屬小腸;手少陰心經絡小腸。其背俞爲小腸俞,募穴爲關元,下合穴爲下巨虛。
4.5 三焦·六腑
三焦爲六腑之一[7]。與心包相表裏。又稱孤府。分上焦、中焦、下焦。其功能是主持諸氣,總司人體之氣化,爲元氣和水谷運行的道路。手少陽三焦經屬三焦;手厥陰心包經絡三焦。其背俞爲三焦俞,募穴爲石門,下合穴爲委陽。
4.6 膀胱·六腑
膀胱爲六腑之一[8]。與腎相爲表裏。又名淨府、水府、玉海、脬、尿胞等。其功能主要是貯尿和排尿。足太陽膀胱經屬膀胱;足少陰腎經絡膀胱。其背俞爲膀胱俞,募穴爲中極,合穴爲委中。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8.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9.
-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5.
-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
-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4.
-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
- ^ [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