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Língdào HT4[中國鍼灸學詞典]
língdào[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4[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T4[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靈道 | ||
---|---|---|---|
漢語拼音 | Lingdao | ||
羅馬拼音 | Lingtao | ||
美國英譯名 | Ghost Path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HT4 | |
日本 | 4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C4 | |
富耶氏 | |||
德國 | H4 | ||
英國 | H4 | ||
美國 | He4 |
靈道爲經穴名( Língdào HT4)[1]。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靈道是手少陰心經五輸穴的經穴,五行屬金。靈即神靈,道指通道,心主神靈,此穴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溝,猶如通向神靈之道,故名靈道。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心絞痛,心內膜炎,暴喑,舌強不語,失音,失語,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縮,頭昏目眩,頭眩,肘臂攣痛,乾嘔,暴瘖,喉痹,腕臂攣急,尺神經痛,腕臂痛,癔病,精神分裂症,悲恐善笑,目赤腫痛,手指麻木,肘關節神經麻痹或疼痛,足跗上痛,瘛瘲,胃痛,失眠等。
6 穴名解
靈即神靈,道指通道,心主神靈,此穴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溝,猶如通向神靈之道,故名靈道。
靈,有神靈之義。道,指通行之道路,又順也,遠也,萬事之通行也。心藏神,神化而爲靈,此穴在神門穴上1寸5分,爲手少陰脈通行經過之道路,乃人身陰陽交會之大道。道爲萬物之所由,靈爲一身之主宰,神靈有道,則形有所稟,氣有所歸矣。[2]
7 所屬部位
前臂[3]
8 靈道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靈道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4][5]。
靈道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仰掌取穴。
靈道位於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處[6]。
靈道穴的位置
9 取法
仰掌,在尺側腕屈肌腱與指淺屈肌之間,腕橫紋上1.5寸處取穴。
靈道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仰掌取穴。
10 穴位解剖
靈道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有尺動脈通過。分佈着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爲尺神經。皮薄,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分佈。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前臂的深筋膜,在尺側腕屈肌和指淺屈肌之間,進入指深屈肌及其下方的旋前方肌。針經內側,尺側腕屈肌的深面,有尺動、靜脈和尺神經經過。尺動脈體表投影在腋窩頂,經肱骨內上髁及尺骨鷹嘴之間,至豌豆骨橈側緣的連線。在手掌,神經位於動脈的內側。指深屈肌的尺側半與尺側腕屈肌由尺神經支配,其他前臂肌均由正中神經支配。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腱與指淺屈肌腱之間→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10.2 穴區神經、血管
11 靈道穴的功效與作用
靈道穴是心經的經穴,心主血脈,主神志,故可調血止痛、養心安神治療心神病。
手少陰心經出腋下,行於肘臂,經筋結於胸脅,靈道可通經活絡治療經脈病。
靈道穴秉少陰之氣,由少海直道而來,有行氣和血、寧心醒神之功。主治心痛、乾嘔、悲恐、瘛瘲、肘攣、暴瘖以及諸般鬱滯之症,刺之俾使其靈通順適也,是治療心病和癔病的主穴。《備急千金要方》:“心痛悲恐,相引瘛瘲。”
12 主治病症
靈道穴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心絞痛,心內膜炎,暴喑,舌強不語,失音,失語,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縮,頭昏目眩,頭眩,肘臂攣痛,乾嘔,暴瘖,喉痹,腕臂攣急,尺神經痛,腕臂痛,癔病,精神分裂症,悲恐善笑,目赤腫痛,手指麻木,肘關節神經麻痹或疼痛,足跗上痛,瘛瘲,胃痛,失眠等。
靈道穴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強不語、頭昏目眩、肘臂攣痛。
靈道主要用於心神及外經疾患等:如心悸怔忡、頭昏目眩、乾嘔、暴瘖、喉痹、舌強不語、腕臂攣急等。
現代多用靈道治療心絞痛、心內膜炎、癔病、精神分裂症、尺神經痛等。
靈道穴主治 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強不語,頭眩,目赤腫痛;肘臂攣痛,手指麻木;瘛瘲,悲恐善笑,胃痛,足跗上痛。
14 配伍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8.
- ^ [2]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8.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6.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4.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07-208.
-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