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emen raphani[朗道英漢字典]
Chinese radish see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phani seme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raphan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garden radish see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Raphan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radish see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萊菔子爲中藥名,出《本草衍義補遺》。爲十字花科植物蘿蔔Raphanus sativus L.的乾燥成熟種子[1]。呈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長2.5~4mm,寬2~i3mm。表面黃棕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有數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氣微,味淡、微苦辛。炒萊菔子鼓起,顏色加深,質脆,有香氣。
萊菔子味甘、辛,性平。歸肺、脾、胃經。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功能。用於食積氣滯、胸悶腹脹、大便祕結、噯氣吞酸、痰壅喘咳。萊菔子生品能升能散,長於涌吐風痰。炒萊菔子變升爲降,改變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緩和了藥性,又利於粉碎和煎出。長於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多用於食積腹脹,氣喘咳嗽。
4 拉丁名
Semen Raphan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radish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9 原植物形態
根肉質。莖高1m,多分枝,稍有白粉。基生葉大頭狀羽裂,側生裂片4~6對,向基部漸縮小,有粗糙毛;莖生葉長圓形至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缺刻,很少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淡紫紅色或白色,直徑15~20mm。長角果肉質,圓柱形,長15~30mm,在種子間收縮,熟時變成海綿狀橫隔,頂端漸尖成喙;種子圓形,稍扁,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12 生藥性狀
萊菔子呈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長2.5~4mm,寬2~i3mm。表面黃棕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有數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氣微,味淡、微苦辛。
種子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長2.5~4mm,寬2~3mm。表面黃棕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有數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味淡、微苦、辛。
13 萊菔子的炮製
宋代有微炒、炒黃(《太平聖惠方》)、巴豆同炒(《小兒衛生總微方論》)。
清代基本沿用前法。
13.1 萊菔子的炮製方法
13.1.1 萊菔子
取原藥材,去淨雜質,用時搗碎。
13.1.2 炒菜菔子
取淨萊菔子,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鼓起,爆鳴聲減弱,手拈易碎,斷面淺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即可。用時搗碎。
13.2 成品性狀
萊菔子呈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表面黃棕色、紅棕色或灰褐色。質較堅硬,破碎後有油性。味微苦辛。
炒萊菔子鼓起,顏色加深,質脆,有香氣。
13.3 炮製作用
萊菔子的炮製是生升熟降的典型例子,生品能升能散,長於涌吐風痰。以本品爲末,溫水調服,可以宣吐風痰(《勝金方》)。
萊菔子炒後變升爲降,如《本經逢原》所說“生能升,熟能降;生則吐風痰,熟則定痰嗽,皆利氣之效”。主要是改變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緩和了藥性,又利於粉碎和煎出。長於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多用於食積腹脹,氣喘咳嗽。如治療食積不化的保和丸(《中國藥典》);治療氣喘咳嗽的三子養親湯(《壽世保元》)。
13.4 炮製研究
萊菔子含脂肪油、揮發油及少量萊菔子素、芥子鹼、黃酮類等成分。萊菔子素爲活性成分,有抗菌作用。
比較了萊菔子素的含量,結果以生品最高,烘製品次之,炒制品最低。萊菔子經過清炒或烘製後,其脂肪油的含量、物理常數、化學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層析結果表明,烘製品比生品多一個斑品,清炒品又比烘製品多一個斑點,值得進一步研究。
萊菔子的各種炮製品均有增強離體兔迴腸節律性收縮的作用和抑制小鼠胃排空率的作用。對小腸運動的增強,則可加強機械消化的作用。這可能就是炒萊菔子“消食除脹”的機理之一。萊菔子各炮製品均能明顯對抗腎上腺素對離體兔迴腸節律性收縮的抑制作用,提示萊菔子對小腸運動的興奮作用可能與對抗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遞質有關。在對離體豚鼠胃肌條節律性收縮和緊張性收縮方面,以及對抗腎上腺素抑制兔迴腸運動方面,生品的作用弱於炒品和老品(表面黑褐色,內部黃褐色),故臨牀用炒品作消導藥是有道理的。
13.5 貯存方法
15 萊菔子的功效與主治
萊菔子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祕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萊菔子生品能升能散,長於涌吐風痰。以本品爲末,溫水調服,可以宣吐風痰(《勝金方》)。
炒萊菔子變升爲降,改變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緩和了藥性,又利於粉碎和煎出。長於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多用於食積腹脹,氣喘咳嗽。如治療食積不化的保和丸(《中國藥典》);治療氣喘咳嗽的三子養親湯(《壽世保元》)。
萊菔子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便祕,下痢後重:煎服,9~15g。
萊菔子醋研敷可消腫毒。
16 萊菔子的化學成分
萊菔子含揮發油和脂肪油,揮發油中含α-、β-已烯醛和β-、γ-已烯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erucic acid)、亞油酸、亞麻酸及芥酸甘油酯等;尚含萊菔素(raphanin)、萊菔甙。
萊菔子含萊菔素(Raphanin)、脂肪油、揮發油、植物甾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芥子酸甘油酯等。還含芥子鹼硫酸氫鹽等。揮發油中含甲硫醇等。
18 萊菔子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Laifuzi
RAPHANI SEMEN
18.2 來源
本品爲十字花科植物蘿蔔Raphanus sativus L.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18.3 性狀
本品呈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長2.5~4mm,寬2~i3mm。表面黃棕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有數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氣微,味淡、微苦辛。
18.4 鑑別
(1)本品粉末淡黃色至棕黃色。種皮柵狀細胞成片,淡黃色、橙黃色、黃棕色或紅棕色,表面觀呈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約至15μm,常與種皮大形下皮細胞重疊,可見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暗影。內胚乳細胞表面觀呈類多角形,含糊粉粒和脂肪油滴。子葉細胞無色或淡灰綠色,壁薄,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加熱迴流1小時,棄去乙醚液,藥渣揮幹,加甲醇2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萊菔子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芥子鹼硫氰酸鹽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1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3~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10:2:3)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噴以1%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8.5 檢查
18.5.1 水分
不得過8.0%(附錄Ⅸ H第二法)。
18.5.2 總灰分
不得過6.0%(附錄Ⅸ K)。
18.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2.0%(附錄Ⅸ K)。
18.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0.0%。
18.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B)測定。
18.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苯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3%冰醋酸溶液(15:8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26nm。理論板數按芥子鹼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18.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芥子鹼硫氰酸鹽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製成每1ml含40ug的溶液,即得。
18.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置棕色瓶中,即得。
18.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芥子鹼以芥子鹼硫氰酸鹽(C16H24N05•SCN)計,不得少於0.40%。
18.8 萊菔子飲片
18.8.1 炮製
18.8.1.1 萊菔子
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18.8.1.1.1 性狀、鑑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
同藥材。
18.8.1.2 炒菜菔子
18.8.1.2.1 鑑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
同藥材。
18.8.2 性味與歸經
辛、甘,平。歸肺、脾、胃經。
18.8.3 功能與主治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祕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18.8.4 用法與用量
5~12g。
18.8.5 貯藏
18.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