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所
拼音:xiésuǒ英文:pathogenicfocus邪所指病邪侵入的部位。《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無中其經,邪所乃能立虛。”高士宗注:“使病無中其經,庶受邪之所,乃能立虛。立虛者,使邪即去毋容緩也,此微瀉兼補之法也。”
自汗·邪熱鬱蒸證
ngwithsyndromeofstagnationandsteamingofpathogenicheat定義:自汗·邪熱鬱蒸證(spontaneoussweatingwithsyndromeofstagnationandsteaming
WS444.1—2014醫療機構患者活動場所及坐臥設施安全要求第1部分:活動場所
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劉宇、高勁松、耿麗、張靜波、趙奇俠、張杏玲、許冬梅、史學、範貞、朱道明、王華、盛鋒、宏玉樹、張雲林
溫邪上受
拼音:wēnxiéshàngshòu溫邪上受病因病理學術語,指外感溫熱病感受病邪的途徑是由口鼻而入。肺居上焦而開竅於鼻,溫邪的發病規律多從肺開始,出現發熱、頭痛、惡風寒、汗出、口渴、或咳嗽,脈浮數等症狀。《溫熱論》:“溫邪上受,首先犯肺。
五邪
五邪是根據五臟五行屬性進行分類的實邪、虛邪、賊邪、微邪、正邪的合稱。邪氣從子髒傳向母髒爲實邪,從母髒傳向子髒爲虛邪,從所不勝傳所勝爲賊邪,從所勝傳所不勝爲微邪,感五行中同行之邪爲正邪。《難經·五十難》:“病有虛邪,有實邪,有賊邪,有微邪,
外感寒邪瀉
以夏秋兩季爲多見。鍼灸對泄瀉的療效一般來說,急性易治,慢性較難,但都有較好的療效。若泄瀉頻繁有嚴重脫水現象或由惡性病變所引起的腹瀉,則當採取綜合療法。現代醫學所稱的急性腸炎、慢性腸炎、腸結核、腸功能紊亂、結腸過敏等消化系統病變所引起的腹瀉
心邪
拼音:xīnxié英文:cardiopathogen;心邪爲病因病理學名詞。指五臟病邪之一。《黃帝內經靈樞·五邪》:“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僕。”《難經·十難》:“心脈大甚者,心邪自幹心也。”
虛邪
拼音:xūxié英文:exogenouspathogen;deficientpathogen概述:虛邪:1.體虛受邪;2.五邪之一,從母髒傳向子髒的邪氣。體虛受邪·虛邪:虛邪泛指能夠致病的邪氣。因邪氣乘虛而入,故名。《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
虛邪賊風
拼音:xūxiézéifēng虛邪賊風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氣候變化和有害於人體的外界致病因素。《素問·上古天真論》:“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高士宗注:“四時不正之氣,皆謂之虛邪賊風。”
溫邪犯肺
ēnxiéfànfèi溫邪犯肺病因病理學術語。指外感性熱病發病初期的病機。口鼻爲肺之門戶,又肺合皮毛,主人身之表,故溫邪侵襲人體首先侵犯肺衛,出現肺衛證候。症見發熱、微惡寒、頭痛、咳嗽、口微渴、無汗或少汗,舌紅苔薄白,脈浮數。《外感溫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