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孔穴爲腧穴的通稱[1]。孔穴即腧穴[2]。晉·皇甫謐《鍼灸甲乙經》,稱引《明堂孔穴鍼灸治要》;後《備急千金要方》又載:“凡孔穴在身,皆是臟腑榮衛血脈流通,表裏往來,各有所主。”腧,通輸,有輸注的含義;穴,有空隙的意思[3]。腧穴泛指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部位。文獻上還有“氣穴”、“孔穴”、“骨空”“穴位”“穴道”等不同名稱。腧穴通過經絡與臟腑密切相關,它能反應各臟腑的生理或病理變化,通過鍼灸、按摩等刺激,能夠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調節機體的虛實狀態,以達防治疾病的目的。有的還可以用作輔助診斷。腧穴分經穴和經外穴兩大類。此外,還有既無具體名稱,又無固定位置,而以壓痛點或其他反應點定取的稱爲阿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