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橘爲中藥名[2]。出《神農本草經》。爲芸香科柑橘屬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實。栽培於長江以南各地。味甘、酸,歸肺、胃經。橘具有潤肺生津、開胃、理氣和胃、醒酒的功效。主治消渴、嘔逆、食慾不振、胸膈結氣。一般人羣均可食用橘子,但風寒咳嗽、痰飲咳嗽者不宜食用。
3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1.《本草拾遺》:橘、柚酸者聚痰,甜者潤肺,皮堪入藥,子非宜人,其類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黃淡子,此輩皮皆去氣調中,實總堪食。
2.《本草綱目》:夫橘、柚、柑三者,相類而不同。橘實小,其瓣味微酢,其皮薄而紅,味辛而甘;柚大小皆如橙,味酢,其皮厚而黃,味甘而不甚辛,如此分之,不誤矣。
6 拉丁植物名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中華本草》)
8 來源
橘子爲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變種的果實。
《中藥大辭典》:橘爲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成熟果實。
橘的葉(橘葉)、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青皮)、成熟果皮(陳皮)、白色內層果皮(橘白)、外層果皮(橘紅)、果皮內層筋絡(橘絡)、種子(橘核)、根(橘根)、成熟果實用蜜糖漬製成品(橘餅)亦供藥用。
橘的栽培品種甚多,主要有福橘 C.tangemna Hort ex Tanaka;朱橘 C.erythrosa Tanaka;茶枝柑C. chachiensis Hort;四會柑C.suhoiensis Tanaka等。
此外,尚有以下幾種同屬植物供藥用:
1.溫州蜜橘(Citrus unshiu Marcor)分佈於浙江。
2.黃岩蜜橘(C.subcompressa Tanaka)分佈於浙江。
3.天台蜜橘(C.succosa Tanaka)分佈於浙江。
4.乳橘(C.dinokuni Tanaka)分佈於江西、浙江。
5.甜橘(C.pondi Tanaka)分佈於廣東。
9 原植物形態
橘爲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3~4m。枝細,多有刺。葉互生;葉柄長0.5~1.5cm,有窄翼,頂端有關節;葉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11cm,寬1.5~4cm,先端漸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或爲波狀,具不明顯的鈍鋸齒,有半透明油點。花單生或數朵叢生於枝端或葉腋;花萼杯狀,5裂;花瓣5,白色或帶淡紅色,開時向上反捲;雄蕊15~30,長短不一,花絲常3~5個連合成組;雌蕊1,子房圓形,柱頭頭狀。柑果近圓形或扁圓形,橫徑4~7cm,果皮薄而寬,容易剝離,囊瓣7~12,汁胞柔軟多汁。種子卵圓形,白色,一端尖,數粒至數十粒或無。花期3~4月,果期10~12月。《中華本草》、
9.1 福橘(《泉南雜誌》)
別名:綠橘(《本草綱目》),紅橘、大紅蜜描、漳橘、紅柑、扁柑、玉林柑、大紅袍、硃砂柑、潮州柑。
小喬木,樹形擴散,樹冠常呈扁圓頭狀,一般高約3米。葉互生,葉片菱狀長橢圓形,長5.5~8釐米,寬2.9~4釐米,兩端漸尖,兩側易向內卷,葉緣有淺鋸齒;葉柄細長,翼葉不甚明顯。花叢生或單生,黃白色;萼5裂;花瓣5,長橢圓形;雄蕊15~18,常3~5枚彼此結合,與柱頭相等長或略長於柱頭。果實扁圓形,縱徑4~4.5釐米,橫徑6~7釐米,頂部平或微凹,基部棱起,呈放射狀;果面光亮,橙紅色,油腺細密而平生;果皮易剝離,瓤囊10瓣左右,腎形;中心柱虛空;汁少,甜而帶酸。種子20~30粒,扁卵圓形,外種皮灰白色,內種皮淡棕色;多胚。花期3月中旬。果熟期12月下旬。
分佈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福建等地。
9.2 朱橘(《本草拾遺》)
別名:硃紅橘、赤蜜柑、硃砂橘、遲紅、早衢橘、硃紅、了紅。常綠小喬木,高達5米,枝有刺或無刺。葉片橢圓形,長9釐米,寬4釐米,兩端漸尖,全緣或有波狀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翼葉線形。花腋生或簇生,白色或淡紅色,芳香;花萼杯狀,多數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矩圓形,質厚;雄蕊多數,着生於花盤的周圍,花絲含生。果實扁圓形,縱徑3.8釐米,橫徑約4.5釐米,頂端稍凹,有乳頭狀突起,基部圓形,稍有肋起,果面硃紅色,粗糙,油腺圓形,小而凹入;瓤囊7瓣,腎形;中心柱小,空虛。種子卵形,先端有嘴狀突起,單胚。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下旬。
分佈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9.3 溫州蜜橘
分佈浙江;
9.4 黃岩蜜橘
分佈浙江;
9.5 天台蜜橘
分佈浙扛;
9.6 乳橘
分佈江西、浙江;
9.7 甜橘
分佈廣東。
11 栽培
11.1 生物學特性
喜高溫多溼的亞熱帶氣候,不耐寒,稍能耐蔭,萌芽有效溫度12.5℃,生長適宜溫度23~27℃,高到37℃則停止生長,低於-5℃則造成凍害。產區年平均溫度在15℃以上,年積溫在3000℃以上,年雨量多在1000~2000mm,土壤含水量保持其最大持水量的60%~80%,相對溼度75%爲宜。正常生長必需光照的強度爲8500~12000lx;夏季可達35000lx。以選陽光充足,地勢高燥,土層深厚,通氣性能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爲宜。(《中華本草》)
11.2 栽培技術
用種子、嫁接繁殖。以嫁接繁殖爲主。嫁接砧木可選生長快、根系發達、抗逆性強、與接穗親和力強、抗寒的品種,有枳橙、枸頭橙、紅檸檬、酸橘、香橙、酸抽、宜昌橙等。採摘充分成熟果實,剖開,洗淨種子,用溼沙貯藏分層堆積,於12月至翌年1~3月,播種前用35~40℃溫水浸種1h,再用1%硫酸銅溶液或300倍甲醛溶液或0.1%高錳酸鉀浸泡10min,用冷水洗淨,晾乾後播種;亦可用55~56℃溫水消毒50min後再播種。經過催芽的種子7d左右出苗,不催芽的種子則需經1個月左右出苗。催芽方法:種子用35~40℃水浸種1h,再用冷水浸半日,放於墊有草的蘆蓆上,再覆蓋稻草,每日用35~40℃溫水淋3~4次,翻動1~2d經5~9d露白後播種。苗牀按寬窄條播種,窄行17~20cm,寬行50~60cm開溝,在溝內先施1層熟人糞尿,將種子均勻撒入,用肥泥蓋種,厚1.5~2cm,蓋草。冬季需加薄膜覆蓋。待出苗後,具2~3片真葉時,5月或9~10月選壯苗移栽,用作兩年出圃砧木,餘下菌可用作三年出圃砧木,分級栽種,窄行15~20cm,寬行60-70cm,株距10~15cm栽種,便於嫁接後管理。移栽砧木時要注意使根部舒展,與土壤密接,覆土至根頸處。栽種後要經常鬆土除草,抹去基部的芽,待梢生長後要摘心。接穗,選穩產高產,樹勢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品種的成年果樹,剪取樹冠外圍中、上部芽眼飽滿的枝梢。春接的接穗可在萌芽前將穗砂藏備用,夏接的可隨來隨接。嫁接前用(1000~1500)×10-6鹽酸四環素液浸泡2h,用水沖洗乾淨,可防治病害。嫁接方法,在嫁接前1個月,將砧木離地15cm以下的萌芽枝除去,並進行摘心。春季嫁接用切接法,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進行。夏季8-9月用芽接法。嫁接苗在嫁接後15~20d進行檢查,如果芽苞新鮮,接口癒合,葉柄易脫落,即是成活,否則要及時補接。嫁接成活後除去扎縛物,除去砧木上的萌櫱,剪砧應在芽接上0.5cm處剪除,芽眼一面稍高,背面稍低,待主枝新梢柚發後要設立支柱,以防苗木彎曲,同時要摘心、抹芽、整形,結合施肥,噴農藥防病蟲爲害。從砧木至嫁接苗出圃需3年時間。定植在春季2~3月中旬或秋季10~11月,嫁接苗挖掘時應帶有土團,將主根及大側根傷面修光,剪除弱枝、病蟲枝,蘸泥漿,按行株距3m×5m開穴,栽種。田間管理 栽種後幼樹期可在行間間作豆類或蔬菜作物。冬季培土保暖防寒。雨季覆蓋可防止土壤沖刷。(《中華本草》)
11.3 田間管理
幼樹施肥:1~3年內勤施薄肥,3~7月施速效肥,促春梢生長,11月施堆肥。
成年期施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發芽肥,以氮肥爲主;5月下旬至6月下旬施穩果肥;7~9月施壯果肥,又可促使秋梢抽生。還需多次進行根外追肥,可於7~9月噴0.3%~0.4%的尿素或正說過磷酸鈣溶液。春季多雨,要注意灌溉排水。幼年村整形,以矮幹自然圓頭形或自然開心四頭形爲好。選留骨幹枝,使主枝和副主技、例枝合理配置,形成健壯的骨架。成年樹修剪宜輕,疏剪與短截,通過抹芽和放梢等,調整營養生長與結果關係。蔽枝、密生枝、無葉枝等。衰老樹修剪主要是更新修剪。冬季修剪可重剪;夏季修剪以疏剪和短截回縮修剪。保花結果措施,可噴(8~10)×10-6的2,4-D、0.5%尿素,1%過磷酸鈣浸出液,3%草木炭浸出液,敵百蟲800倍液1~2次,在花期後噴射可得到明顯的效果。冬季在凍前灌水,培土增溫,枝幹塗白、包紮、覆蓋、薰煙、噴抑蒸保溫劑、搖落樹幹積雪等。(《中華本草》)
11.4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潰瘍病,早春噴波爾多液;流膠病,3-4月發病,可選抗病砧木,同時防治吉丁蟲及天牛,消滅傳染源,早春發現病斑,可行刮治,採用人4-昇汞桐油合劑(昇汞0.1g,桐油100g,加入2,4-D中)或用1:10高錳酸鉀桐油合劑,塗抹傷口,亦可用50%託布津1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200信液噴射。瘡痂病,多生於葉背面,使葉扭曲變形,用50%託布津800-1000倍液在萌芽後和花謝後噴射,腳腐病爲害根頸部,可徐1:1:1:10波爾多液。黃龍病病毒引起傳染,要防治蚜蟲傳播,發現病株立即拔除。蟲害有柑橘木蝨,在嫩梢抽發期噴易衛殺等,根部用味喃丹防治,有利於保護天敵幼蟲。柑橘潛葉蛾,在新梢萌發不超過3mm或新葉受害率達50%左右時,用溴氰菊酯、殺滅菊酯、易衛殺、巴丹、殺蟲雙和亞胺硫磷等進行防治。還有柑橘實蠅、柑橘天牛等爲害。(《中華本草》)
13 化學成份
橘子的果汁含黃酮類:橙皮苷(hesperidin)[4],柚皮芸香苷(narirutin)[5]),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6],蘋果酸(mal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7]等及維生素C[8]。
橘子的果肉含胡蘿蔔素(carotene),隱黃素(cryptoxanthin),維生素島B1[9]。纖維素(cellulose),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及果膠物質(《中華本草》)。
橘子的果實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香樹脂醇(β-amyrin)[10],赤黴素(gibberellins)GA1、GA4、GA8、GA9、GA17、GA19、GA20、GA24、GA29、GA44、GA53、3-epi-GA1等[11]。
溫州蜜橘亦含橙皮甙,果皮中含量較多。果汁中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蔗糖、維生素C 40毫克%。果肉中含胡蘿蔔素0.3毫克%,隱黃素2毫克%,維生素B193微克%。果皮中色素及維生素C的含量較果肉爲多(《中藥大辭典》)。
17 功能主治
橘子具有開胃,潤燥,生津,醒酒的功效。治食慾不振,嘔逆,煩渴。
橘子具有潤肺生津、理氣和胃的功效。主治消渴、哎逆、胸膈結氣。
《中藥大辭典》:開胃理氣,止渴潤肺。治胸膈結氣,嘔逆,消渴。
《本草拾遺》:“甜者潤肺。”
《醫林纂要》:"除煩,醒酒。"
《食物中藥與便方》:“治燙傷。”
21 橘的食用價值
21.1 橘子的營養價值
1. 橘子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後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
2. 橘子內側薄皮含有膳食纖維及果膠,可以促進通便,並且可以降低膽固醇;
3. 橘皮苷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降血壓,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故橘子是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食品,研究證實,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積在動脈血管中的膽固醇,有助於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逆轉;
21.2 適合食用橘子的人羣
2. 橘子含熱量較多,如果一次食用過多,就會“上火”,促發口腔炎、牙周炎等症;
3. 過多食用柑橘類水果會引起“橘子病”,出現皮膚變黃等症狀。
21.3 橘子的食療功效
主治胸隔結氣、嘔逆少食、胃陰不足、口中乾渴、肺熱咳嗽及飲酒過度。
21.4 與橘子相剋的食物
22 各家論述
1.《本草求真》:橘穰與皮共屬一物,而性懸殊,橘皮味辛而苦,而橘穰則變 味甘而酸也;皮有散痰、開痰理氣之功,而穰則更助痰作飲,及有滯氣之害也。至書有言能治消渴,開胃,併除胸中隔氣,此爲內熱亢極,胃氣不寒者而言,若使水虧脾弱,發爲咳 嗽而日用此恣啖,保無生痰助氣之弊乎。但用蜜煎作果佳。
6.《醫林纂要》:除煩,醒酒。
每天1~3個
剝皮生食,或絞汗取液飲。
23 參考資料
- ^ [1]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741.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48.
-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742.
- ^ [4] Mori O, et al.C A, 1985, 102:219716w.
- ^ [5] Rouseff R L,et al.C A. 1987, 107:216383c.
- ^ [6] Fishman G M, et al.C A, 1988, 109:72310t.
- ^ [7] Ito S, et al. C A, 1956,50:14997a.
- ^ [8] C A, 1956, 50:14996i.
- ^ [9] Inagaki C, et al. C A 1957, 51:1499g.
- ^ [10] Saxena V K, et al.C A, 1994, 120:265846h.
- ^ [11] Talon M, et al.CA,1992, 117:208998y.
- ^ [12] Kyongcheol Ko.Food Sci Biotechnol, 2000, 9(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