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hàochōng HT9[中國鍼灸學詞典]
3 概述
穴位 | 少衝 | ||
---|---|---|---|
漢語拼音 | Shaochong | ||
羅馬拼音 | Shaochung | ||
美國英譯名 | Little Flush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HT9 | |
日本 | 9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C9 | |
富耶氏 | C9 | ||
德國 | H9 | ||
英國 | H9 | ||
美國 | He9 |
少衝爲經穴名(Shàochōng HT9)[2]。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經始[3]。屬手少陰心經。少衝是手少陰心經的井穴,五行屬木[4]。少即幼小,衝即衝要,此穴爲手少陰經井穴,脈氣初生,位處小指端之衝要處,故名。主治心悸,心痛,心絞痛,癲狂,熱病,發熱,高熱,昏迷,暈厥,中風昏迷,臂內後廉痛,胸痛,胸脅痛,胸膜炎,心肌炎,肋間神經痛,熱病煩心,目赤,咽痛,口中熱,悲恐善驚,喜怒無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悲喜無常,肘腋攣急,臂酸,掌中熱,手小指拘攣,吐血,嗌幹,口乾熱,黃疸,舌本痛,喉痹,喉炎,休克,小兒驚厥,癲癇,腦出血等。
7 穴名解
少即幼小,衝即衝要,此穴爲手少陰經井穴,脈氣初生,位處小指端之衝要處,故名。
少,小也,幼也。衝,通達也,通行而直進也。本穴爲心經之井穴。井像水之所出,如水泉突涌。也寓有衝進之意。本經之氣,由其絡穴通裏傳接手太陽經,爲由陰轉陽,化陰沉之氣爲陽春之和,逕行手太陽之經路。而本經之絡穴以下各穴,則本經行氣之佘,猶行駛雖停,貫力仍在也,故名之以衝,而曰“少衝”。手少陰之脈,循小指之內側出其端,此穴適在其處,其經雖盡,而氣仍衝,以交貫手太陽,故名少衝。又心主手厥陰之井穴中衝,在手中指端,此穴在手小指之端,故因名少衝。[5]
11 穴位解剖
少衝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指甲根。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分佈着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皮薄,由尺神經的指背支分佈。皮下筋膜較緻密,有少量的纖維束連於皮膚的真皮層和指骨的骨膜。除有尺神經的指背支經過外,還有指掌側固有動脈的指背支和掌背動脈的指背動脈形成的血管網。
11.1 層次解剖
11.2 穴區神經、血管
12 少衝穴的功效與作用
心藏神,乃神明之府,爲情志思維之中樞,心主血脈爲人體生命活動之中心,血液循行脈中,賴心氣鼓動周流全身,營養機體,維持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動。溫補少衝可治療心陽虛衰、心氣不足、心血不足、心絡瘀阻等引起的心神疾病。
少衝爲心經之井穴,配五行屬木,故本穴具有瀉心火、熄肝風之特點,可主治熱病及神志病屬於肝風內動或肝陽擾心者。
13 主治病症
少衝穴主治心悸,心痛,心絞痛,癲狂,熱病,發熱,高熱,昏迷,暈厥,中風昏迷,臂內後廉痛,胸痛,胸脅痛,胸膜炎,心肌炎,肋間神經痛,熱病煩心,目赤,咽痛,口中熱,悲恐善驚,喜怒無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悲喜無常,肘腋攣急,臂酸,掌中熱,手小指拘攣,吐血,嗌幹,口乾熱,黃疸,舌本痛,喉痹,喉炎,休克,小兒驚厥,癲癇,腦出血等。
少衝主要用於心胸病、熱病及急救等:如心痛、心悸、胸脅痛、心肌炎、肋間神經痛、熱病煩心、目赤、咽痛、口中熱、中風昏迷、悲恐善驚、喜怒無常、癔病、精神分裂症。
少衝穴主治 心痛,心悸,癲狂,中風昏迷,悲喜無常;肘腋攣急,臂酸,掌中熱,手小指拘攣;熱病,胸脅痛,吐血,嗌幹,口乾熱,黃疸,舌本痛,喉痹。
16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主咽酸。主胸痛口熱。主心痛而寒。主太息煩滿,少氣悲驚。主乍寒乍熱瘧。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痛,痰冷少氣,悲恐善驚,掌中熱,胸中痛,口中熱,咽中酸,乍寒乍熱,手攣不伸,引肘腋痛。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83.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1.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1.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8.
- ^ [7]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7.
-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11.